3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据会议发布的新闻稿,市几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主要负责人,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深圳卫视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本次会议上,有一份经过多轮调研形成的报告:数据详实、案例鲜活、分析深入、措施全面,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服务业的所有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都一一列举分析,重点针对各个方面的工作找差距、提措施。这是在去年11月底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之后,深圳举行的又一场专题大会,“工业第一城”全力谋划推进服务业发展,其背后的意义值得深究。
笔者发现,不少人听到这一消息,都不禁要问:工业第一城,打响发展服务业的枪声,背后有何谋划?深圳是要“脱实就虚”吗?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在许多人心目中,“服务业”就是吃、穿、行等“生活类”服务业,但其实在我国乃至全球关于服务业的定义,远不止这一范围。
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制定的三次产业分类规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根据规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等。
熟悉深圳的人知道,当前深圳正按照市委安排,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同时,针对金融领域提出,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绿色金融中心。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至少有三个领域,即消费、物流、金融,都是服务业。其实,据统计,2023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566.38亿元,服务业占GDP比重超六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知名经济学家黄奇帆在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演讲中表示,新质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尤其是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经常说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GDP的80%,因此认为美国是“脱实就虚”。
黄奇帆对此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服务业里面有70%是生产性服务业,而且处于整个产业链的高附加值“段位”。在世界经济版图里,美国生产性服务占GDP的50%以上,欧盟占4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G20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大体在40%-50%之间。
黄奇帆认为,对比之下,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恰恰是我国现在生产力的短板,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17%-18%,跟欧美国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黄奇帆说。
所以,全力推进服务业,并非“脱实就虚”,而是要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重要支撑,坚持工业立市的深圳,正谋求通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向高端价值链跃升。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铸辉煌。”这是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对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展望与要求。目前深圳正按照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推进服务业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根据《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市服务业增加值要突破2.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7%。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正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目前前海已经基本形成了高端引领、集约发展、辐射示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023年,前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之一,其中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大区,日前,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副教授陈能军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作为经济特区,持续完善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法的营商环境,是深圳的独特优势。他表示,深圳发展服务业,一可以在创新上发力,通过服务业来推动形成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二是要向产业集聚要动力,发挥好深港重大合作平台的作用,协同发力。当然,生活性服务业,也一直是深圳发力的重点。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深圳消费者满意度从2020年全国第57位,跃升至2023年第7位,三年间跃升50位,成为北上广深中,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一线城市。深圳刚刚跨过万亿消费门槛,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也是深圳市2024年度十项民生实事之一,今年深圳将持续加大“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创建工作力度,新增创建2500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加强对10000家已创建企业承诺实施情况的监督。此外,深圳还将持续发力提高消费能级、建设消费新载体,高水平建设罗湖、福田中心区、深圳湾、空港会展、前海湾等世界级商圈,提升东门、华强北等步行街业态发展能级。深圳今年还计划加快建设平湖南国际综合物流枢纽等项目,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地铁物流、低空物流等新型城市物流,培育集聚一批渠道型、管理型现代供应链企业;推动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培育壮大电商平台企业,新增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300亿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认为,深圳也有短板,那就是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少,大型消费设施不足,缺乏像上海迪士尼、北京电影城、广州长隆等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消费场所。他建议加大市场化、标志性重大消费项目筹划和建设,开展面向全国、全球的重大消费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新兴消费业态发展,引领消费的新风尚,同时全面保障各类生活性服务设施、场所供给。据悉,近期深圳还将出台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这一政策文件将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带来怎样强劲的动力,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