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基建!”

谭诗靖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10-02


在全球桥梁行业有这样的共识:桥梁建设1970年代看欧美,19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今天,中国桥梁总数约有96万座,总长度约7.38万公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桥梁建筑之最,大多都在中国。例如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而就在本月,中国又将在世界桥梁交通领域再次“出圈”——深中通道预计月底正式通车。

6年前,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曾说:“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


如今,耗时7年前期工作、7年艰苦建设的深中通道即将正式“上岗”,再次收获全球瞩目。有桥梁界“珠穆朗玛峰”之称的深中通道,蕴藏了哪些中国智慧?透过这些难度空前的超级工程,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10项“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一口气全拿下




伶仃洋,多风多雨多浪。

在如此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架桥有多难?深中通道却交出了一份包揽10项世界之最的傲人答卷——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通道,由两座人工岛+深中隧道+深中大桥+横门西航道桥组成。

工程被视为港珠澳大桥的难度“升级版。项目面临复杂的工程技术挑战、海洋环境条件限制、制造设备和材料的研发需求,以及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难题。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先平告诉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能够将设计蓝图变成实景非常不容易。”

2016年,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安开始牵头制定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总体施工组织方案,他回忆,当时国内全产业链都没有相应工程经验,通过工程团队的技术创新,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譬如,深中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团队研发了全新的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17级台风


另外,为了解决大型悬索桥主缆在海洋高温、高湿、高盐环境的腐蚀疲劳问题,工程师们在主缆里装了除湿系统及四根智慧索股,这是世界首次实现的主缆内部能够自感知、自调节湿度的功能。



人工岛的修建同样技术含量满满。东人工岛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布局,与海底沉管隧道相连接。

西人工岛外海水深10余米,软土层厚几十米,好比在“水豆腐”上筑岛。但我国工程师有高招。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郑伟涛介绍:“工程采用了中国人创新研发的钢圆桶快速成岛法,首次使用是在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


此外,深中隧道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还创下世界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等世界纪录。


“如何在海底精准对接”成为当时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长亮告诉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团队创造性地引入北斗系统,利用沉管和安装船上的北斗设备与海上参考基准站的协同作业,实现了实时差分定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北斗系统引入海底隧道施工领域。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也向记者介绍:“深中通道把最终接头放在E23管节里边,相当于做了一个大型抽屉,把1500吨的最终接头推出来,虽然只推了2米多一点点,但这是在水下25米的位置,这个距离也是世界之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是交通脊梁,更是中国脊梁




以“桥、岛、隧”的建造为代表,深中通道工程建设中的“世界之最”还有很多。

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授予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乔治·理查德森奖”。该奖项有桥梁界“诺贝尔奖”美誉。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也成为本届我国唯一一个、广东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项目。

当国内外的业界认可纷至沓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金文良却仍对建设初期的小波折“耿耿于怀”。

据金文良回忆,2018年,深中通道建设团队曾经专程到国外类似工程调研学习,但对方既不让靠近,也不让拍照,不远万里去看了个寂寞……

“五年前外国人不让靠近看,今天中国人造出了更好的!”

经过组织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施工设计等单位对全产业链进行系统性攻关,如今,中国已经能够造出整体水平远优于国际的同类工程,并且是100%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100%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这意味着中国在这一领域树立了话语权和权威性,更意味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勇气和足够底气。它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建桥翘楚技术专家们应对无数个棘手难题,呕心沥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这个建造了长城的国家,基础设施壮举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翻开新中国发展图册,75年来,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戈壁,从祖国北疆到南海之滨,中国桥、中国路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工程渐次铺开。崇山峻岭竖起巍巍铁塔,悬崖深涧架起悬索大桥……几乎每一个都面临世界级挑战。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一次次迭代,一次次创新,中国路桥基建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含义。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大意义”




如今站在马鞍岛极目远眺,高塔耸入云端、人工岛屹立海上、桥梁翩然蜿蜒。从“零丁洋上叹零丁”,到“伶仃洋上跨伶仃”,让人更添一股豪情。


今时今日,施工体量大、技术难度高的“超级工程”,已然成为中国发展的标志性符号。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它们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成果本身,还有一项项技术突破以及“超大意义”。


尤其是除了桥梁之外,中国在航空航天、水利工程、高铁建设等的建树也可圈可点:“神舟”飞天,“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南水北调”“东数西算”……


那些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人间奇迹,惊艳了世界,更进一步赋予国人前所未有的强大自信。


如今,深中通道通车在即。这项足以惊艳世界的超级工程,让我们再次坚信:上天、入地、下海,没有什么是我们中国人办不到的。

主笔 / 谭诗靖

记者 / 王雅枫 刘韦彤 郭风新

排版 / 谭诗靖

审校 / 毛芸 庞诗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