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手筑山海路,让这世上有一段你自己铺的路
今年2月,420公里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实现基本贯通,一个“通山达海,生态文明”的深圳“新户外天堂”已经到来。
在远足径建设的背后,有一群以传统手作方式守护山野生态的“工匠”们。本期深圳卫视《先行》栏目,将讲述志愿者们修建手作步道的故事。
发挥山海连城优势
徒步山野
成深圳“新流行”
早上6点30分,一场半马跑山训练赛在塘朗山公园鸣枪开赛。赛事吸引了近五百名选手参加,体验郊野的乐趣。与一般的马拉松不同,这次,选手们脚下跑过的大多都是原生态路径。
据深圳跑山训练赛负责人胡绍飞介绍,原生态路径包括手作步道,占比赛路线的85%以上,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人认识到深圳这条“山海连城”的路径。
砌石为梯,以木筑径,越野跑选手脚下的手作步道大有来头,背后有着一群以传统手作方式,守护林间蜿蜒的“工匠”们。
远足径采用人工方式修建
秉持“三零原则”
与传统依赖机械工程修建的阶梯式登山道相比,手作步道源于“无痕山林”的理念,主张以人工方式维护步道,铺设时更尊重历史现状和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手作步道用到了渡步、台阶、导流横木、安全绳等26种常见的手作工法,对大自然的冲击更小,成本更低,更易于维护。
舒林表示,在方便进山的前提下,修缮步道要做到不破坏自然,融于自然。这样,即便是这条手作步道以后荒废了,还是尘归尘土归土。
多方参与共建
鼓励市民
与山海产生更多连接
舒林表示,手作步道既可以说有规则,又没有规则。
没有规则,一方面是因为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手作工法。另一方面,为了让徒步爱好者有更好的体验,步道修建也有一些“硬框框”。步道的坡度超过25度,或者路线连续超过15米都是直线,就需要通过修台阶或增加转弯的方式,来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今天主要有两个工作,首先是修缮过小溪的石头路,然后是在登山道的积水点旁做一个导流水槽,避免长时间积水冲毁路面。”舒林布置完任务后,大家立即动起手来。
据舒林介绍,人走出的郊野径大部分利用的是雨水冲刷而成的野路,所以修缮手作步道,需要优先考虑如何排水,避免雨水对步道的损毁。
袁海亮,是深圳首批手作步道学员,自2019年起,就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多条手作步道的修缮。
“这条‘三水线’以前路况不好,穿行难度大,被称为深圳户外‘毕业路线’。如今,已经有很多户外基础比较薄弱的‘小白’,也能安全挑战这条路。”袁海亮欣慰道。
修缮步道结束后,与来时的小心谨慎不同,大家可以安心地大步走过自己修缮的过溪石头路。参与修建手作步道志愿者说:“走到这里我就可以跟别人说,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我用手‘搓’出来的。”
一条好的步道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舒林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山野和周边的红色历史、古村落、海岸线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大家登山之余,对当地文化可见可感可触。”
如今,越来越多徒步爱好者向山海走去,在蓝绿交织的图景里留下生命的浪漫足迹。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舒林,如今以另一种形式走进山野,通过修筑手作步道的方式,和土地发生连接,让更多人走向山海。舒林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自然的魅力,打造绿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