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候”红树林,给城市生态规划来点“新思路”

先行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08-30



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之旅,湿地调查员竟有了两次“首次发现”。


首次发现深圳本土夏候鸟——黑枕燕鸥,首次发现珍稀小种群红树林——榄李。


在深圳这一片红树林湿地生境,每年10万只候鸟在这里“休养生息”。一群跨越大陆大洋的生态使者,有的在深圳这个“中转站”加油、停歇,还有的在深圳“安家落户”,它们得到了怎样的“特殊照顾”?


本期《先行》带您走进守“候”红树林的一群人,看他们如何用湿地调查、公益诉讼以及科研力量,让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



环志候鸟戴卫星追踪器

实时动态监测迁徙足迹


清晨六点,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周海超与科研助理早早来到深圳大鹏新区东山社区码头,出发前往附近河口海域的几块岛礁,为一群“长在”石头上的夏候鸟黑枕燕鸥做“鸟类环志监测”。


鸟类环志是一项重要的鸟类学研究工作,指在鸟类身上佩戴合适的标记物并将其放归自然,通过野外观察和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取有关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的重要信息。


图中这只颜色与礁石“融为一体”的幼鸟,名为黑枕燕鸥,是本次环志监测工作的研究对象。



据周海超介绍,黑枕燕鸥是在深圳繁殖的“本地鸟”。在这片红树林河口滨海湿地礁石繁殖的这一发现黑枕燕鸥,说明了深圳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特殊性,能够支持夏候鸟(飞往深圳更南的地区越冬的鸟)与红树林及周边湿地的和谐共存,还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摸底深圳红树林湿地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就在距离这群黑枕燕鸥繁殖岛礁不远的河口区域,还有一大片保存完好的红树林。其中,一处繁殖岛礁甚至紧挨着大湾区都难得一见的榄李红树林。


这一广东省珍稀小种群红树林——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是去年周海超与课题组成员在这片区域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时的意外发现的。



深圳大鹏新区海岸线长,滨海河口生境多样,红树林的植物和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天然的岸线已形成独特完整的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丰富的山海相连的自然生态资源,同样不断面临发展开发的压力,这更加坚定了周海超及其课题组想要在这片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和促进和谐发展的想法。


近年来,周海超参与的多项大鹏新区有关的规划和工程施工中,有不少相关影响红树林湿地的案例。周海超在不断与相关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交流碰撞中,也不断积累探索如何平衡改造工程与生态保护。


除了作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扎实的科学研究数据外,周海超在参与红树林相关的海洋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也不断意识到检察院司法机关在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


检察公益诉讼联合专家调查

推动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


这天,周海超来到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前海检察院”)。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与前海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林庆春共同商讨有关大鹏新区榄李红树林和黑枕燕鸥繁殖地保护的相关专题进展。
早年在大鹏坝光海岸防洪(潮)排涝工程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周海超为检察院提供有关红树林相关专家鉴定和评估。去年,在大鹏东山社区发现燕鸥和榄李之后,周海超课题组也不断关注该区域的规划建设以及相关的生态修复工程。

前海检察院接到公益诉讼观察员周海超的相关线索后,针对该区域的工程施工对红树林榄李及燕鸥繁殖地可能存在负面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联合深圳海警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和深圳海洋综合执法大鹏大队开展联合巡护工作。


检察建议,持续跟进监督。前海检察院将针对红树林物种、环境影响鉴定不健全问题,推动司法行政机关建立涉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环境鉴定机制,完善红树林生态保护源头治理。


智慧监测与AI技术赋能

助力红树林候鸟生态研究


除了开展传统的一线野外监测调研,周海超和团队运用深圳在智能设备和AI技术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动植物智慧监测系统平台。



该平台通过野外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声纹、卫星定位追踪、图像的智能识别等技术,强化提高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监测与保护能力。同时,该平台利用大数据空间分析,预测候鸟等物种迁徙路径和栖息地生境变化,帮助管理部门针对性优化保护策略,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完成和发布《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草案)。


周海超课题组参与了前期相关的湿地资源和红树林专项调查规划,在行动计划和草案中均涉及建设龙岐湾红树林-夏候鸟湿地保护小区等重点项目,主要保护对象包括黑枕燕鸥小候鸟繁殖地和榄李红树林群落等湿地。


“通过科学、准确的生态数据,帮助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这是让我觉得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周海超表示。





通过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深圳努力保持红树林修复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连续性,构建连接海与城市、鸟类与人类的自然纽带,提升海岸交错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


据悉,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每年为超1000万人次提供浏览、休闲和科普教育服务。可以预想,未来大鹏新区的滨海红树林也能提供如此的生态系统服务。


与周海超一样的红树林候鸟守护者们,不仅为红树林候鸟的基础监测数据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这个时代珍视自然、呵护万物的有心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成为了守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行示范践行者。


周海超(左)和助手(右)正在深圳大鹏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编导 / 王羽丰 温国赞 曹泽东 周一义
排版 / 王海苹
审校 / 庞诗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