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觉醒7:做事还在发朋友圈打卡?千万别这样做了

蔓延咖啡 蔓延读书
2024-12-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推送
点击按钮即可收听

各位好,我们继续介绍《认知觉醒》。查看本期文字内容和更多干货书单,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蔓延读书。

有些人没有什么学历,但是在某一方面有成绩,比如情商高会办事,或者赚很多钱。因为人家虽然没学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学到了其他的知识,会定期反思进步,像与人沟通、管理下属等。

注意,仅仅有触动和反思还不够。就好像你明明买了创可贴放在抽屉里,可是真到划破手指的时候却又想不起来用,这和没触动没多大区别。这个时候交流和分享就很重要了。学到某个有用的新知识一定要努力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点说清楚,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如果用自己的语言能够说清楚,十有八九这些知识自己就完全掌握了。还有就是最好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和使用那些知识,实践是产生关联的终极方法。

比如读了一本有关解决自控力问题的书,那就一定要把里面感觉不错的方法,试着投入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用几次之后,一是能够提高自控力,二是能真正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不仅成为认知上的强者,也成为了行动上的巨人。

接着我们说说打卡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周围流行起了打卡风潮,早起打卡,健身打卡,跑步打卡,读书打卡,学外语打卡等等。看起来不错,就是通过打卡逼自己每天都去做某件事儿。但问题来了,我们看身边朋友圈打卡的人打得很起劲,但最终学有所成的人比例并不高。


原因是要么他们打卡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要么就是开始了另一个打卡活动。问题出在哪儿了?出在有些人打卡之后动机变了。

举个简单例子,微信运动大家都知道,晚上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的排名,可是自从出排名之后,有些人的运动动机就发生了变化。原来就是纯粹为了身体健康。现在则关注自己到底排名排在哪儿,甚至有些人会买一些什么刷步数的机器,让自己的排名更靠前一些。

这种刷步数的行为不是欺骗自己吗?为什么人们会干这种事呢?因为看到自己排名靠前,心里会舒服。打卡变味了也是这种情况。就是学习外语挺难的,但是打卡并不难,完成打卡不就代表任务完成了吗?

坚持阅读挺难的,可又想造成一种阅读的假象,让自己认为自己阅读了怎么办呢?那就是翻开书拍张照打卡发圈。为什么过度迷恋打卡,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呢?

从理论上讲,打卡是逼自己做一件事儿是能够进步的。但从心理学讲,第一,如果以打卡为目的去学习,自己就会缺少强烈的主动性,为了打卡而去摆样子,学习效果自然会变差。第二就是一件事儿要是迟迟没有完成,心里会总期盼着早点结束,这件事一旦完成了,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0。

老师或者老板让我们干一些自己不喜欢又不得不干的事,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作摆样子,在面上过得去,一旦老板说行了,立刻就把这个任务放弃了,自己肯定是一点儿收获都没有。

那么打卡就一无是处了吗?或者说我们想学习、想锻炼的时候怎么做更合适呢?可以写计划或者做记录。这个和打卡不一样,打卡就是固定的完成一项任务,甚至不追求效果。而做记录则是将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的记录下来。

而且打卡往往是有一个任务数,但是做计划记录则不必这样做,具体的策略是只设下限不设上限,我们打卡正好相反。比如打卡可能是我今天要打卡学习10个英文单词,完成之后长出一口气,好不容易学完了立刻就放松了。

做记录做计划则相反,给自己设一个下限,比如今天我至少学5个单词,一定要掌握。自己在学的时候会根据当时的状态,也许学5个单词,也许学8个,总之是踏下心来学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完成目标没有任何负担,而且收获感更强,因为你设立了下限容易完成这个目标,甚至很轻松的就超额完成目标,超额完成的这部分会让人里有成就感,效果也更好。

这个策略也就是我们以前介绍过的微习惯策略。为了养成好习惯,给自己定的目标极其小,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些方式让自己不会产生任何负担,很容易坚持下来,进而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习惯,离成功就不远了。

我们说过有效学习的关键之一是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一味的比拼耐力和毅力。保持专注需要花费精力,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因此总是持续刻苦舍不得休息的人,他们的精力总量势必呈一条下降的曲线。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些特别刻苦的人会觉得我必须用意志力来强制自己学习,不能有点累就放松。但是我们可以想到结果,其效果必然会越来越差,因为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

正确做法是不要过度消耗自己,感到精力不足时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样能使精力得到快速回升。这个就像喝水一样,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时再去喝水,那个时候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

我看过有作家写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每天写几千字,但是他不会在感觉最累或者最没有灵感的时候才停笔,相反,他常常会选择在写作比较顺手的时候暂停去休息,然后再继续写。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继续写的时候,心里不会有畏难情绪,很容易就找到当时的感觉,继续写下去。如果是在最难的时候停下来,那么休息完之后很难接上对儿接着写。

作者曾经调查过学习成长中的困惑,得票最多的两个困惑是经常沉浸在担忧幻想焦虑的情绪里和总是分心走神,无法保持专注。

所以结论就是,极度专注加主动休息是学习的最好策略。学习的时候,选择那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内容,这是最容易进入专注状态的。当然可能有人会问,你总说找到舒适区的边缘找到拉伸区,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处于正好位置的事情呢?

老师留作业了,老板有工作了,自己不可能挑三拣四。其实这么想也不完全对,一个是我们可以在别人要求的范围之内,自己设定学习内容调整到合适的难度,另外就是可以把上面布置的任务目标拆分成具体的小目标,这样就降低难度了。

在这儿可以介绍一个时间管理领域著名的工作法叫做番茄工作法,它是由一个意大利人在30年前创立的。其核心就是先极度专注的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类似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如果真的去做的话,效果是非常棒的,就是按下计时器极度专注的工作,直到25分钟之后提示音响起,这个时候就立刻合上书停止学习放松休息,像跳个绳拆个快递等等。

注意,这5分钟不要干刷手机玩游戏这类事儿,大脑得不到放松。5分钟之后闹铃响起开始投入下一个25分钟的工作。

我前几年考一个证书用过类似的方法,不过把时间做了调整。具体做法是手机闹铃每15分钟响一次,当闹铃响起时,如果自己精力还很充裕,感觉不是很累,就继续看书。

如果觉得累了就放松15分钟,以15分钟为单位。我记得大部分情况是连续学习两个15分钟,然后放松15分钟,效率还是很高的。那年考一个资格证书,以比较高的分数通过。

唯一的遗漏就是,考试当天手机关机之后,放在了监考老师的讲桌上,结果每15分钟仍然还是响起,害得我在允许交卷的第一时间就交了卷,不然分数还会更高。这两个方法亲测有效,特别适合准备考试等中短期学习的情况。

现代社会每个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最珍贵的是注意力。注意力对个人来说都非常宝贵,注意力越集中干什么就越高效。而对于所有的商家,尤其是手机里各个APP的开发者来说,使用者的注意力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金钱。

谁能抢夺到用户的注意力,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优势。但是注意力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比较不好的一种情况是如果你起床之后第一时间刷手机玩儿,其结果是很可能你这一天就废了,为什么呢?我们下期继续说吧。

欢迎大家留言,写下对书籍的看法或者想听什么类型的书;也可以现在就动手,把链接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读书,更有智慧。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蔓延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