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8:生命、自由、信仰都可以量化吗?给足够多的钱行不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推送
↑点击按钮即可收听
各位好,我们继续介绍《公正》这本书。查看本期文字内容和更多干货书单,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蔓延读书。
美国许多大学为什么会对校友的孩子降低录取标准呢?原因之一是有些校友会为母校大笔捐款,这个在美国是公开的秘密了。如果校友捐款额达到一定程度,他的子女就相当于拿到了这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几乎可以无障碍地入名校。
那既然这样,有人就提出来,为什么一所大学不将10%的新生名额拿出来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呢?比如有个人捐1个亿为学校建立了新的图书馆,全体学生和老师从此都受益了,而学校只需要把这个人的孩子录取就行了。
这种政策是不是很不公平、充满偏见呢?有人认为并不是。通常来讲,偏见和不公平是专门歧视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而大学多录取几个富翁家的孩子,并不是歧视某个指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
这个政策是大学自己制定的,是为了让学校发展的更好。如果一个人的成绩排在最末尾,而父母又没有能力捐献一座图书馆,那么不好意思,这所大学就不能录取了。
可是,为什么大学拍卖名额这种事儿没出现呢?因为把某个位置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比较适合音乐会或者体育比赛,大学本身是应该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和追求打造公民的美德。
大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商业性的赚钱,所以把教育当作一种消费品出售是一种腐败。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大学有追求真善美这种义务,所以大学在录取时除了考虑分数之外,还会考虑学生的背景因素。
所以结论之一是,大学确实需要很大的精力来筹集资金,保持良好运转,但是绝对不能以赚钱为主要目标,不然就偏离了学术和社会的真善美,也就失去了大学存在的意义。
至于学校制定各种政策,到底怎么做才更公正,仍然没有定论。
我们再举一个学校的例子,有个小女生,是她们学校非常受欢迎的啦啦队队长,她患有大脑瘫痪症,只能借助轮椅四处走动。
正是由于坐在轮椅上,她仍然表现出强烈的乐观精神,所以对橄榄球运动员和球迷起了很大的正面影响作用,不过一年后她被踢出啦啦队。
这个孩子的家长找到学校领导问为什么,校领导表示,如果这孩子还想参加啦啦队,就得按照啦啦队的考核标准,和其他人一样参加常规的体育项目选拔,包括劈叉和翻跟头。
但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怎么可能劈叉跟翻跟头呢?那你觉得学校按照传统的选拔方式,挑选啦啦队队长,淘汰掉这个女生公平吗?
很多人认为,只要这个女生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出作用就行,不能因为她缺少身体某些能力就把她排除到啦啦队之外,啦啦队队长的真正作用是激励体育精神并活跃球迷。
在这一点上,这个残疾女生完全做到了,当她在轮椅中欢呼,挥舞着双手并绽放灿烂笑容的时候,她很好的实现了啦啦队长的目的与任务,就是点燃观众的激情。
至于会劈叉和翻跟头,只是成为啦啦队长的方式。要知道,啦啦队长如何发挥作用更重要,而不是如何成为啦啦队长更重要。
另一些家长认为,啦啦队长当然促进了学校的体育精神,但是挑选啦啦队长过程本身,也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和增长品质。
既然以前的啦啦队长考核方式是要求劈叉和翻跟头,那么那些辛苦锻炼劈叉和翻跟头的孩子,就因为没有坐在轮椅上,然后就受到贬低吗?
这里面就讨论到一个关于正义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要关注两方面,一个是目的,一个是荣誉。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坚持某种正义,到底是因为正义的光荣性还是说正义的事情能够达到更好的目的。同意坐轮椅的女孩儿当队长,就是考虑目的性。
再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我们分配长笛,那么谁应当得到最好的长笛?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最好的长笛吹奏者应该得到长笛。
很多人以为,把最好的长笛给最好的长笛吹奏者的理由是,会产生更好的音乐,听众就能更享受了。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理由是从目的论出发的,长笛给最好的吹奏者的理由是,这是长笛存在的目的,能被更好地吹奏,长笛的目的就在于产生动听的音乐。
再比如学校的某个网球场很受欢迎,现在有两组人使用网球场,一组是两个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在工作之余,想打一场网球赛放松,当然他们的水平非常菜。
这时,学校网球队员走过来说想使用这个网球场,为快到的网球比赛做准备。此时,许多人就会建议两个科学家转移到差一点的网球场上去玩,以便网球队队员能够使用最好的网球场。
理由非常简单,专业的运动员能够最高效地利用网球场,而最好的网球场对于那些打球水平一般的人来说是一种浪费。
同样,如果有一把特别好的小提琴在出售,现在有两个人想买它,一个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一个是富有的收藏家。富有的收藏家表示会出更高的价钱,把小提琴买回来挂在客厅展示。
当然如果出价低一些的小提琴家买下小提琴,他就会用来给大家演奏。这两个人目的不一样,所以说,从目的论考虑,更多的人支持小提琴家获得那个小提琴。
谈到这儿就可以回答之前的一个问题了。大学如果不单纯以分数高低来录取学生,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特长、民族、种族等,到底合不合理?
这里重要考量之一就是这个大学的意图或者说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某大学的存在,就是为了促进学术成长,那么学术上有前途的人也就是分数高的人就应当被录取。
而如果说大学的存在也应当服务于社会组织和促进进步,比如希望社会更多样化,让更多类型的孩子、让有各种能力的孩子,有机会在不同行业崭露头角,那么此时大学考虑的就不能光是分数了。
比如,现在的美国电影,正面人物中,几乎都要安排一个黑人演员,这就不是为了提高电影艺术水准了。
在人类的各种道德品质中,有一种一直被津津乐道,就是忠诚。可当各种忠诚也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做最合适呢?
举两个兄弟的真实例子。第1个例子是弟弟非常厉害,上了法学院,他的哥哥中学辍学,整日在街头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后来两个人各自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
弟弟当上了大学校长,他的哥哥当上了帮会的领袖人物,因被指控犯有19项谋杀罪,他逃跑了。
警察在调查中发现,弟弟和哥哥曾经通过电话,可是这个弟弟却拒绝承认知道哥哥在哪儿,并因此受到很大的压力,最终他辞去了校长的职务,也没有交代出哥哥的下落,而他的哥哥也是美国最著名的十大通缉犯之一。
另外一个哥哥和弟弟的例子,美国有一个恐怖分子,被称为炸弹客。他制造了3人死亡23人受伤的一系列包裹炸弹事件。
后来他的弟弟在读炸弹客的留言时发现,语言风格很像他的哥哥,于是告诉了联邦调查局。警察经过调查辨认后,逮捕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被判处终身监禁,而这个哥哥认为弟弟不讲亲情,再也不理弟弟了。
那你觉得这两对兄弟,哪一个弟弟做的对,哪一个做的错呢?哪一个是正义的呢?
实际上,这本书到后来越来越抽象了,而且也都更有深度,比如信仰宗教问题,官方能干涉吗?
按理说应该是自由的,但如果宗教对人洗脑,有问题了怎么办?还有堕胎问题,堕胎到底是女人自己的权利,还是说,一旦怀孕,婴儿有了生命,堕胎就成了谋杀呢?最近,美国有些地区禁止堕胎,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综合来看,这本书探讨了一些比较重要而敏感的话题,像自由、权利、道德等,那遇到分歧是到底哪个对哪个错呢?本书并没有完全给出答案。
这也是一些哲学书的特点,既可以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也说明好多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这类书更多的是启发我们,引导我们思考,不要成为一个二极管思维的人,凡事不是非黑即白,思考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正确答案,这也是我们读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是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变得更睿智更包容。
下期我们将开启一本新书,欢迎大家留言,写下对书籍的看法或者想听什么类型的书;也可以现在就动手,把链接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读书,更有智慧。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