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课经济学2:我国为什么不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蔓延咖啡 蔓延读书
2024-12-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推送

点击按钮即可收听

各位好,我们继续介绍《一课经济学》。查看本期文字内容和更多干货书单,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蔓延读书。

假设某个地方不太需要建桥,政府却打算投入建一座新桥,也许有人会说是个好事儿,除了交通方便,这样还可以提供500个工人的工作机会。

没错,造桥工人这个特殊群体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增加了更多的收入,但是造桥的钱却必须从税收中支出,造桥每花一分钱就得向纳税人征一分钱的税。

如果建造这座桥花1,000万,那么纳税人就得贡献出1,000万,而这些钱本来老百姓是可以购买各自需要的东西的,所以说造桥工程不过使就业机会发生了转移,造桥工人增加了。

可是由于这笔花费,人们口袋里的钱变少了,人们在其他行业,比如汽车、电视、衣服上的投入就少了,也就是汽车工人、电视工人、制衣工人,他们的工作机会就变少了。

只不过大家亲眼看到多出来的造桥工人天天干活,而看不到其他行业每个行业都少了一些人。

现在有好多人希望交通更发达,空气质量更高,享受免费的教育,甚至免费的医疗,我们当然愿意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这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达到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发展中国家,钱还不够富裕,如果真的想达到,比如全民免费医疗吧,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医疗设备设施,更多的医生和药品。

那这一方面的投入如何解决呢?国家本身拿不出这笔钱,只能靠增加税收,而且这个税款总额会很大,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并不能够实现,我们为此额外纳的税恐怕还不如自己购买医疗保险更划算。

通常来讲,政府投资必定需要先从某甲那里挣一笔钱,然后才有钱给某乙,整个过程势必会挫伤某甲的生产积极性。

就像现在,大家一方面觉得中国的变化非常快,另一方面也感觉赚钱比较难,物价比较高是一个道理。

因为我们看到的公共空间变好,医疗、教育、环保、军事上变化越大,就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交的税赋越多,税赋占的比例越高,我们生产和就业受到的抑制就越大,因为钱变少了,我们可消费的东西就少,各行各业必然就会受影响。

为什么有人说高房价抑制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原因就在这儿,虽然房地产带动了上下游许多产业的发展,但是当年轻人刚结婚就背上几十年的债务,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和享受的花费必然会减少很多。

包括现在许多人说躺平,或者结婚不生小孩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下一个要说的常见错误是诅咒机器。这个论调在早些年尤其普遍,也就是认为机器及自动化的发展会使大批工人失业。

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工人如果不使用制作别针的机器,一天也许做不了几十枚。但是当机器被发明出来并使用之后,一天能做几千枚。按照这个比例推算的话,一个人用机器做别针就会导致数百名做别针的人失业。

在上个世纪,织袜子的机器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机器遭到了许多工人的破坏,据说一次暴动被毁掉的机器就超过1000台,厂房也被烧毁了,机器发明人受到生命威胁逃跑了,后来军队出动才镇压了当时的暴乱。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采用机器的几十年里,针织袜子行业所雇佣的劳动人数,至少上升了100倍。

在1760年纺织机被发明出来时,英国有7000多人从事纺织品的生产工作。纺织机在使用过程中遭到了抵制,国家用武力平息了抵制的浪潮,机器才得以推广。

纺织机被广泛使用27年之后,也就是到1787年,英国做调查时发现,从事棉纺织业的人数从27年前的7000多人增加到30多万人,增加了40多倍。

类似的工人抵制机器的例子不要太多,比如美国的油漆工工会限制使用油漆喷枪,只准使用人工刷油漆的方式,这样能够制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可是我们只要稍微推算一下,就会觉得这属于无稽之谈,因为任何新技术的进步都是一种灾难,都会让大量的从事该行业的人失业。

按照这个推算的话,原始人学会制作木棒,使用锋利的石头,就开始造成自己失业了。从这儿也联想到现在的互联网,很多人都说应该取消电商。因为电商的出现导致大量实体店的消亡。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我们不需要使用汽车和火车了,运送货物时让人背着更合适,这样会让很多很多人都有工作了。

上海到北京坐火车只需要几个小时,那如果取消火车和汽车,旅行只能步行的话,沿途就能够开很多饭店和很多宾馆,供大家吃和住。这样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了,而且能赚的很多?显然并不是。

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下新机器的发明和被采用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比如工厂使用新机器制作大衣。首先是机器本身需要工人去生产出来,由此带来了原本不存在的工作机会,从而解决了部分因机器而导致失业的人的工作机会。

另外,机器的发明往往会使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大批量的方式得以生产出来。那么其他人在买这些东西时,花费就更少了,更省钱了。

而资本家靠机器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他会怎么做呢?要么是拿出一部分利润扩大生产,购置更多的机器,生产更多的大衣,要么是将利润投资到其他行业,要么是将利润花掉增加个人消费,无论他怎么做都在给其他人增加就业机会。

可以说,他间接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因为他使用机器削减的直接工作机会数量是一样的。一个生产大衣的工厂减少工人,开始使用大量机器,那么他必然是节约了成本,不节约成本的话就不会使用机器。

节约下来的成本首先是向大衣的购买者转移,也就是回馈给消费者了,大衣越便宜,买得起的人就越多。

所以尽管生产相同数量的大衣需要更少的劳工了,但是大衣的总产量却比以往大了许多。也就是说价格下跌能刺激消费,消费者们花在购买大衣上的总金额会比以前多。

因此,制作大衣所雇佣的劳工人数甚至可能多于使用机器之前。这个现象在织袜行业以及所有的纺织品工业得到了验证。

这还没结束,假设大衣的价格从150元降到100元,而且总销量跟以前就算是持平的话,那每一个消费者除了购买一件新大衣之外都节省了50块钱,他们可以把这50块钱花到其他地方,于是增加了那些行业的就业机会。

所以总体而言,机器和技术的进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并不会使人失去工作。互联网的发展,对实体商业的影响也是如此。

当然,人类发明的机器并不仅限于可以节约劳动力。很多时候,是为了让我们享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像各种精密的仪器、各种塑料产品或者是X光机、手机、电视机、空调、电脑等。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机器提高了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人的生产力,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物价,让同样多的薪水买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如果人工织袜子的话,一天可能只织10双袜子。那织袜子的工人工资不会太高,而且这个袜子卖的价格也不会太低。

而如果使用机器,一个工人一天生产1000双袜子的话。工人效率变高了,他能够拿到更多的工资,而我们买到的袜子肯定也会更加便宜。

因此千万不要只是呼吁大家关注张三,说机器代替了张三,导致他失去工作了,不要忘了,除了张三还有李四,李四刚刚得到了制造新机器的工作,而王五得到了操作新机器的工作,赵六现在只需要用过去一半的价钱就能够买到产品了。

理想的状态下,张三失业后,找到其他工作了,但也有可能张三因为什么都不会,技能落伍了,没有了固定的收入,这确实是个悲剧。

但是相比于机器解决了李四、王五、赵六的问题,张三个人的不幸损害更小一些。那么此时怎么做才能够关心到每一个人呢,我们下期继续说吧。

欢迎大家留言,写下对书籍的看法或者想听什么类型的书;也可以现在就动手,把链接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读书,更有智慧。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蔓延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