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课经济学4:物价上涨这么多,政府为什么不限制商品价格?

蔓延咖啡 蔓延读书
2024-12-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推送

点击按钮即可收听

各位好,我们继续介绍《一课经济学》。查看本期文字内容和更多干货书单,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蔓延读书。

在特别时期,对国外产品收税,提高他们的价格,保护本国的重点产业是有必要的,不然本国同类产业全部倒闭的话,都依赖进口,而外部又不通畅,就容易出乱子。

这也是目前中国有很大优势的地方,中国的工业品类是世界上最齐全的,绝大部分行业都能够自给自足。比如口罩,仅几个月就能满足14亿人口使用,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

还有一些特殊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像粮食之类的,国家也必须对进口产品收税以提高外国进入国内的成本。

不然国外的粮食太便宜,国内种粮的农民没有竞争力,他们就放弃种粮食了,万一发生战争、瘟疫等,国外故意不供粮食或者要其他条件,那百姓生活就危险了。

不过,如果不是这些情况,只是认为提高关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保护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就是为什么说美国大幅提高中国关税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原因,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了,远超过提高的税收。

那如果国家有一些产业竞争力很差,不补贴就会消亡,怎么办呢?很简单,那就让他消亡,因为旧产业萎缩或者消亡是为了让新产业能够快速成长,只有这样,某些资本和劳动力才会从旧产业中释放出来,供新产业使用。

要是我们人为地去维持马车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继续存在,只会减缓汽车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成长步伐。

接着我们聊聊生活中常见的价格问题。经常听到有些人抱怨,尤其是技术人员会说,可惜这个世界上的产品并不是由实用主义的工程师主宰,而是由利润至上的企业家主宰,是企业家指挥工程师,是外行指导内行。

那些企业家唯利是图,最关心产品价格,赚钱就会不断的生产,赔钱就不生产了,不是以开发设计为本,根本不管老百姓的要求有没有得到满足。这个观点有什么错误呢?

核心错误在于只看了一个行业。没有想到各行各业所做的决定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上后,他浑身湿透冷得发抖,又饥又渴又困,什么都需要。

但是毕竟他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有限,必须要先解决自己最需要的。比如他极度口渴的话,那没有衣服穿和没有地方睡,就要排在解决喝水之后。

随后他也许想找山洞住,也许需要抓鱼吃,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做这一件事的时候就做不了那一件事,只能把最急迫的排在前面。

再假设是有一群人流落到荒岛上,负责捡柴火的小孩抱怨说,哥哥要是不去抓鱼,而是帮他捡柴火,他们就会捡到更多柴火,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呢?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分工。只抓某项工作,一定会牺牲其他的工作。

回头说价格,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反过来又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如果一个老板不生产某样东西了,通常是因为利润太低。利润为什么太低呢?要么是由于竞争太大,要么是由于那种物品的需求太少,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勉强去生产这种产品,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公司会入不敷出被淘汰。但是同行业的某些公司,如果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他的利润就会好一些,就会继续生产。

如果过了几年,这个东西需求量增加了,大家抢着购买,那商品价格又会变高,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会扩大生产,其他制造商看到之后也会转移到这个行业。

直到这个行业的产品供应量越来越大,价格开始下跌。所以通常我们不用担心某一个行业为什么关注人少。

比如生产鞋子,如果企业家不赚钱,他必然会停止生产,不能说他是自私自利。也不能说因为这个公司有能力做鞋子,那么他就应该生产出堆积如山的鞋子。

毕竟如果有别的行业特别赚钱,就说明供需失衡,那个行业的产品很多人是需要的,也就是除了鞋子之外,我们也有必要生产外套、住宅、桥梁、牛奶、面包等。

前几年流行说,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尖上的小珠儿,实际上是不值得造,这个市场规模很小,不太赚钱,又不是敏感行业。结果大家老说中国制造业不行,后来有公司研究一下,造出来了,多少年都用不完,其实就是一个反例。

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能够自动解决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

如果实施计划经济,就是根据全社会的需求安排不同的工厂生产不同的东西,对各类产品都按计划生产,自以为可以均衡的生产鞋子、衣服、粮食、电视机、汽车等。

可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者机构能够精准的算出,大家正好需要多少辆汽车,多少台电视,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东西需求量增加却没处买,只能通过走后门或者加钱的方式。

而有些东西生产出来之后,大家不喜欢,造成了浪费。所以当计划经济转成市场经济时就产生了一套自动调节系统,这个调节系统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的。

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购买哪些东西。而这个需求进而影响了工厂。工厂根据需求来供给,效率更高,大家的物质需求也更容易得到满足。

而且也不用担心,产品买不到或者价格太高,所有的企业家都会根据利润来做出调整。

那也许有人说了,政府如果出面对价格进行管制可以吗?比如需要的东西价格太低没人生产的话,政府把这种东西价格抬高一些会怎么样呢?

今年猪肉价格太低,我们把猪肉价格从5块统一提高到8块。或者某一种感冒药,5块钱1瓶,药厂没利润不爱生产,政府规定变成10元一瓶。

会不会就能使这些公司和企业继续生产产品,为老百姓解决需求呢?同时也避免这些工厂倒闭。

其实我们以前说过类似的例子,就是如果消费者被迫以高于应有水平的价格购买那种产品,那么在其他产品上面花的钱相应的就少了。这也意味着,会使社会中一些效率低成本高的生产者保留在行业之内。

他们留在这类行业上,而土地和人力、资本等利用率太低,没办法转移到收益和效率更高的地方。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抬高某些产品的价格,比如常见的一些农产品,农民们不就更好过一些吗?

可是如果我们强制抬高价格,又不实行限产政策的话,其结果就是刺激农民们去种植那些农产品,可是价格又太高,消费者不买,比如土豆太贵,会转而买价格低的其他蔬菜作替代,就会造成产出堆积越来越多。

因为商家发现,既然国家有一个价格保护了,就拼命生产,可最终没有足够的需求,会导致供需失控,价格暴跌破坏程度非常大。

英国的橡胶生产和美国的棉花生产都曾经做过类似的错误决定,最后产品没有人要,价格崩盘。一开始制定的稳定价格稳定经济的计划,反而造成了价格不稳定。

与之相反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希望政府限定一个最高价格。比如房子、汽车、最好再包括榴莲、车厘子之类的。政府规定最高不能超过多少钱,那是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了。

限制最高价格,这个做法各国政府几乎都用过,不过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使用,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实际上是为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通常会选择一些关系到民生的必需品,确保穷人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得起他们必需的面包、牛奶和肉类等。出发点本身是好的,因为如果此时由市场决定肉类、粮食的价格,那么就会被争相购买的消费者推高价格,这样一来只有富人才买得起。

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政府用这个方法呢?因为一旦这样,限制最高价格,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受控制的产品需求增加。

因为这个东西明显让大家感觉到便宜了,既然便宜了,人们就能买得起更多。另一方面,受价格管控的商品供应会变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期继续说吧。

欢迎大家留言,写下对书籍的看法或者想听什么类型的书;也可以现在就动手,把链接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读书,更有智慧。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蔓延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