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跑步,会给心脏带来哪些变化?

2016-05-26 张新凯 98跑



肌肉运动时,物质代谢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加快物质输送,从而满足肌肉组织消耗氧和营养物质、及时带走过多的代谢废物,否则肌肉运动不可能持久。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训练,特别是长跑这样的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优秀耐力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每分钟50次以下,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这一方面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动员身体运动状态、使心率加快的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另一方面,心脏体积增大和心肌增强(下文会着重介绍),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就会减少,说明心脏在安静状态下保持良好的节能状态。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脏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可以增加心率的贮备空间(心率增加的潜力)。当运动时,心率增加,可达180-200次/分,接近最大心率,这样心力储备就得到充分动员。




心脏增大


长期训练能使人体心脏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产生适应性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心肌肥大,但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心脏肥大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强,心力储备高,通常重量不超过500克。而病理性的心脏肥大往往是异常的增大却伴随着心力衰竭,如肺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症往往是右心室特别肥大。而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往往使心肌出现代偿性肥大。


不同的运动训练对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举重、摔跤和投掷等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以心壁增厚为主,而游泳、长跑、滑雪和自行车等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以心腔容积增大为主,也伴有心壁增厚。




心血管机能改善


“运动员心脏”作为运动员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在竞技体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运动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民心,“运动员心脏”的概念已延伸到运动员以外的群体,比如业余跑步爱好者。一个平时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偶尔进行较强的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便会感到力不从心,心跳气喘,容易疲劳,而一个经常锻炼或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则能从容不迫,较轻松地完成任务。




“运动员心脏”的机能改变主要表现为:


1、心力储备增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训练者与普通人相比,安静时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差别并不大,只是长期训练者每搏输出量更大、心率更低。从事最大运动时,两者心率都可以达到同样高度,可达180-200次/分,但运动员的心率较静息状态增长的比例更大,使得心输出量增长的比例也更大。此外,训练有素者的心肌收缩力也很强,运动时每搏输出量也可大幅增加,比如从100毫升增至180毫升,但一个普通人可能只是70毫升增至110毫升。可见长期训练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是低心率和强大心肌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肌供氧增强

长期的耐力性训练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使其血管直径增加、血管壁壁弹性增加、脂质沉积减少、阻力下降,并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冠状动脉是心肌供血的唯一血管系统,这就改善了心肌的血液循环,心肌得到更多氧、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输出,减轻心肌局部缺血缺氧。


3、减少心肌工作的耗氧率、增加心肌稳定性

耐力训练可以减少儿茶酚胺的水平,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使心率做功和耗氧减少。另外,儿茶酚胺的减少也可以增加室颤阈值(产生心室颤动的极限),提高心肌稳定性。


4、周围效应

主要是心脏以外的全身变化。骨骼肌功能增强,包括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肌动蛋白和肌糖原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管壁脂肪沉积减少、阻力减弱、,都减轻了心脏负荷。此外,减轻肥胖也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大要素。

总之,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只要不超负荷),对心脏有着显著的积极改变



比赛后,你是否出现了“长久性疲劳”

爱跑步的女人最可爱,爱跑步的男人不会坏!

不要为了奖牌,而无限透支自己的身体

业余跑友该如何避免垃圾跑量

(以上内容,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