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跑半马“没意思”?是时候消除“距离歧视”了!

2016-11-03 林云柯 98跑




如今,“距离”或者“跑量”成了跑者的第一炫耀资本。但是,当一名入门跑者实现距离突破、有了全马或百公里参赛经历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滋生一些“距离歧视”的因子。比如:跑过全马后,半马及以下的距离都没意思了;跑完百公里后,全马选手都“跟我没法比”了;参加半马、10公里,可以“随便跑、瞎跑,不会出事的”。


对这些比较片面、又相当普遍的观点和认识,笔者想要特别提出“距离歧视”这样一个概念,着重来谈一谈它的方方面面。


半马的尴尬


提到“距离歧视”,就不得不提目前半马的尴尬地位。目前各地兴起的路跑赛事绝大多数都是半马。因为对组织者来说,半马的比赛时间比全马更短,路线范围更小,组织难度比全马低;对参赛选手来说,半马完赛的难度和门槛比全马低,对备战时间、训练年限的要求也更少。同时,半马21.0975公里的距离也不是没有挑战性,可以让广大跑友跑得基本“过瘾”。所以无论从办赛还是参赛角度,半马都是一个受欢迎的项目。


但就是这么一个流行的项目,却受到了不少歧视。“半马没意思,跑完半马太小儿科了”“什么?你跑步两年了还参加半马?”“半马有什么好跑的啊,你能跑半马就能跑全马”近年来,这种带有距离歧视的声音实在听到太多了。




为什么业余跑圈会出现距离歧视


专业圈对全马与半马也有轻微的“歧视”(比如半马不是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不过这只是正式与非正式项目之间的微小差别,应该不属于“距离歧视”的范畴(否则奥运会就要设置100公里了)。专业圈内,至少从800米-马拉松每个项目都有世界纪录、全国纪录、世界锦标赛、全国锦标赛,至少还能算得上“一视同仁”。



业余圈内出现“距离歧视”,根本还得从长跑入门的特点和当下的跑步潮流说起。


1、距离的增加更容易产生成就感


增加距离的过程比增加强度的过程更容易、更顺利、门槛(对年龄、身体基础)更低,因而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因为短距离、高强度的跑步对综合能力(无氧能力、力量素质)要求很高,也需要更多的基础训练作为支撑。对于缺乏运动基础、缺乏系统科学训练指导的业余初跑者来说,增加运动强度的过程比增加距离的过程更加困难,也有更多的受伤风险。(逐渐增加跑量、不急于增加强度也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原则)。


因此许多入门跑友自然会不断地延长自己“主项”的距离。当他们从跑完半马到跑完全马,所获得的成就感可能远大于半马提高5分钟的成就感;他们的目标宁愿是全马提高10分钟,也不愿是5000米提高半分钟,当然这里没有任何偏见和贬低的意思。


2、社会舆论过度宣扬和崇拜“长距离”


近年来跑步“成风”,而从当下的潮流看来,跑完长距离似乎是天下最牛的事情。跑多快似乎不是大家最关心的,而“跑渣x个月进阶全马”、刷完北京五环、百日百个全马等“先进事迹”,却是火爆全国的最大热点,常常能引起朋友圈“刷屏”。


这些“大神”级别的人物引起跑友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被大家所佩服。但同时也让很多跑友迷失了自己,看不清自己的特长、弱点和真正需求,在“距离歧视”的潮流下渐行渐远、背离了自己跑步的初衷。




短距离真的比长距离容易吗?


经常有跑友讨论:“你能跑半马就能跑全马”,“你全马这么快,半马肯定跑得过我”。事实真如此吗?先来看专业圈内的几个例子吧:


2016芝加哥马拉松亚军(2015冠军)、肯尼亚名将迪克森·春巴(Dickson Chumba),今年4月份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扬州他只是以1小时2分12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0名,落后当时的冠军足足90秒。


这次扬州半马,里约奥运会男子马拉松亚军里勒萨也参加了比赛,不过在最后冲刺不敌对手,屈居第三。


再来看今年扬州半马的男子冠军Mosinet Geremew Bayih(也是2015的冠军、赛会纪录保持者),虽然半马PB达到59分11秒(奥运5000米、10000米双冠王法拉赫的半马PB也只有59分32秒)。但是他在北京世锦赛男子10000米比赛中与法拉赫同场竞技,只取得第11名,已经完全不是法拉赫的对手了。


男子半马世界纪录(58分23秒)保持者塔德塞,同样不是样样精通的选手。他明显更擅长于半马,而全马“只能”跑到2小时10分。(注:水平到了这个层次,20秒也是很大的差距)


这说明,当竞技水平到了一定层次,不同距离、不同项目之间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界线,并不是很多跑友认为的“短距离速度提高,全马成绩就会提高”,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公式、根据10000米或半马成绩来换算全马成绩(对于业余跑者来说是有参考价值的)。


而且,不同距离的项目,是一种不同的极限和痛苦。比如从全马到半马,距离减为一半,看似降低了难度,但由于距离缩短后,比赛的速度必然会加快,导致无氧供能比例增加(即使从5%增加到10%也是很明显的变化),乳酸堆积增加,心肺的活动更接近极限,自然疲劳感也会增加。当然,半马这种“高强度”的疲劳与全马“长时间”的疲劳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少擅长全马的跑友反而会比较抗拒半马的比赛 )。换句话说,跑半马后程不累、不“撞墙”,很可能是你没用尽全力跑。





跑的距离长就更“伟大”吗?


虽然业余跑友基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跑步梦想和追求,但是有一点,也就是对跑步本身都应该有个理性与客观的认识,不要带着自己的情绪和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圈子。


就拿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当年我们在学校运动队一起训练的队友,包括我自己,大多是主项800米、1500米,并且我们也不是长距离大神(因为肌纤维类型、动作模式的定型),属于“能吃强度,但不能吃量”的类型,一般最多只参加半马,想完成全马可能比很多入门跑友还要难。近些年,当我们离开学校和运动队、进入业余跑圈,却发现自己饱受“距离歧视”,许多业余跑友也不理解为什么“练过体育的人反而不跑全马”。


对此,我们要清楚的是,不跑全马并不意味着付出少或者不努力。如果从完赛角度看,当然距离越短参赛门槛就越低;距离越长完赛难度就越大,也更值得“炫耀”。不过,仅仅以“完赛”对待每一个比赛项目,就很容易让这个项目的本身意义变得黯然失色。因为不同的距离和项目都有他们的难点所在,想要实现突破都一样需要大量的付出,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当你懂了什么叫体育精神,如果你认真去对待一个比赛项目,并把“完赛即可”的态度当成一种耻辱,那么你会发现:无论多少公里,跑出成绩都不容易!无论多少公里,拼尽全力都是英雄!


当你懂了什么叫科学训练,如果你认真去安排每一次训练,那么你会发现:盲目瞎堆跑量、延长距离其实很容易,所谓的“坚持”也很容易。而始终系统、科学、扎实的训练,才会让你体会到最大程度的艰辛,才是真正的坚持!



本文为98跑原创,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 喜欢//

核心训练,应该跑前练还是跑后练?


腰腹部肌群的训练动作

核心 | 马拉松身体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跑步前后拉伸有什么好处?

康复 | 静态拉伸动作大全(收藏版)


经常跑步的人必须做的脚踝力量训练


马拉松 | 42.195公里,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科学训练 | 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收藏 | 马拉松运动等级&全程配速表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 

想要了解

更专业跑步训练的干货指导

一切尽在    9 8 跑  


/  更多跑步干货 · 关注98跑  /


猛戳原文,了解更多跑步相关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