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放包容的中国传统绘画

陆建德 国家图书馆 2023-04-09

书名:谁在看中国画

著者:(英)柯律格 著;梁霄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329-8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推荐语

这本书的关键词是“中国绘画”。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堪称我国第一部绘画史,但是作者理解的绘画范围还是受局限的。到了晚清,国人对绘画的各种门类有了较完备的知识,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写出自己国家的绘画通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穆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就呈现了不同绘画风格如何对峙以及壁垒消解的感人过程。书中提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细密画,细密画的画风接近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十六世纪四十年代编纂的《巴赫拉姆•米尔扎画册》是首部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史,其中收录了一些中国绘画。当中有两幅画合称《骏马与中国侍从》,一幅是画的白色骏马,一幅是穿着明朝服装的两位侍从,侍从帽子上方写有波斯语“此乃中国绘画大师的佳作集”。在世界艺术史上,这是第一幅被形容为“中国的”绘画作品。熟悉细密画的读者会发现,这两幅画的风格与细密画实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往往没有地图上的国境线,不同文明之间的密切交往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它将文学研究的关注点由作者转向读者,《谁在看中国画》一书也有此特点。英国艺术史家、牛津大学荣休教授柯律格多年来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艺术,善于关注细节,视野宏阔,成就卓著。在书中以大量古今图片展示从1500年左右至今,“中国绘画”如何被观看者所理解和界定,指出“中国绘画的概念由其观众创造和维系,并在观看的行为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意义”。


柯律格探讨的是在历史演变的复杂过程中,哪些人构成了中国画的观赏者。他把这些人分成五类的同时,提纲挈领地论述了这些群体(包括国外预订中国绘画的顾客)对中国绘画主题的潜在影响。相配的图片则显示了众多观赏绘画作品的场景(“画中画”)和这些场景中五百多年间社会与文化艺术巨变的痕迹。从明清的文人雅集到二十世纪的群众性运动,都成为柯律格分析的对象。尤其让中国读者眼睛一亮的是民众性绘画和宣传招贴画也出现在书中。


柯律格并未断言中国绘画究竟具有何种一以贯之的本质,这恰恰是一种历史主义观点的恰当表现。意大利人郎世宁的经历表明,中国的绘画传统是开放包容的。到了二十世纪,一些极具天赋的中国艺术家留学欧美,他们回国后又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代中国绘画依然以开放的心态走在创新的大道上。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010-88545426/5360

新浪微博:@国家图书馆

官方网站:http://www.nlc.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