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为什么叫“和尚”?
全文共945字 | 阅读需3分钟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众生福田,理应恭敬。
语文中常见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等俗语,民间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甚至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歇后语,“和尚”二字在深入中国人民生活时,更多的是戏谑的意味。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和尚”一词本是个尊称,要有一定的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和尚为何叫“和尚”,今天就为您揭晓答案。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众生福田,理应恭敬。
和尚的梵文原音是upadhyaya,传来中国之初就有各种音译名,邬波遮迦、邬波陀耶、郁波弟耶、优婆陀诃、捂波驮耶、捂婆地耶等。捂波的意思是“近也”,地耶的意思是“读”。捂波地耶的本意是“弟子所亲近习读的尊师”。同时,有人认为意译比较好,以他能教离出世业而称为“亲教师”,有人译为“近诵”,也有人译为“依学”。
公元405年被后秦迎至长安城奉为国师的鸠摩罗什把这句外来语意译为“力生”。据《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如果当时大众传播媒体发达些,采用什师的统一译名,则后世就没有“和尚”一词了。
在佛教各宗派中,律家用“上”字叫“和上”,其余多用“尚”字叫“和尚”。
既然是音译的外来语,写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样的,但却有人望字生意、附会一番,聪明智慧如明代的李卓吾也难免掉入陷阱。他在“玉簪记”裹说:“千里相聚曰和、父母还拜曰尚。”今天我在这里笑话前人,将来难免有人称我胡说八道而笑话我吧?
《寄园寄所寄》记载,尚书霍韬,曾经想占用寺庙当作假日别墅,要知县把和尚赶走,和尚离去前在墙壁上题诗:“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霍尚书看了很惭愧就不强占寺庙了。这是绝佳的抗议文学,也是和尚自力救济的典范。
一代大德赵朴老曾就这个问题,有过详细的解释: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然而,自古以来的历史显示,社会对出家人的评价都是非常地高。实际上,出家人是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土的庄严,舍弃世俗获得出家身份,这是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宝都不能相比的,所以出家非常地尊贵。
▼
本文摘录自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