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满人为本”与晚清国运(上)

侯德云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全文共2158字 | 阅读需5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恭亲王也未必是心甘情愿地重用汉人,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865 年4 月,大清国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大有不共戴天之势。此时距离慈禧和恭亲王联手扳倒以肃顺为首的“八人帮” 才四个年头。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慈禧和恭亲王之间的“统一战线”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裂缝呢?


慈禧太后像


表面看来,事情的起因是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于1865 年3 月31 日上的一道奏折,指控恭亲王“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后经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再三请愿,强烈挽留,加之恭亲王做了触及灵魂的深刻检讨,“伏地痛哭,无以自容”,慈禧才收回成命,恢复此前“叔嫂共和”的政治局面。但奕䜣“议政王”的头衔被收回。这场激烈冲突持续了39 天。


那时候,大清官场的游戏规则,是“官不举,君不纠”。最顶层无论做什么,都要借助官员的言论。谁都不说话,事情就没法办。当然,谁要是乱说话,引起顶层震怒时也要倒霉。


蔡寿祺作为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竟敢直接弹劾大清国当权的“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可谓胆大包天。慈禧与恭亲王决裂,无疑是清廷的大事,是不是人为设计,值得怀疑


恭亲王奕訢像


有确切史料依据的是,蔡寿祺弹劾恭亲王的第二天,也就是1865 年4 月1 日,慈禧与恭亲王之间有一场很不愉快的谈话。《清实录同治朝实录》记载,慈禧责备恭亲王重用汉人,说:“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又说:“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恭亲王顶撞慈禧:“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皇子。”更甚者,恭亲王久跪之后,陡然站起,慈禧吓一跳,大呼恭亲王想打人,太监赶紧上来,把恭亲王撵了出去。


从慈禧跟恭亲王的言论冲突中可以看出,慈禧革去恭亲王所有职务的举动,并不是由于恭亲王“揽权”,而是由于“放权”,也就是重用汉人。另一句,“汝事事与我为难”中的“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指在任用汉人的问题上,恭亲王没有尊重慈禧的意见


慈禧和恭亲王爆发冲突的前一年,太平天国刚刚被剿灭。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汉臣的权力不断加强,出现“楚省风气,近年极旺,自曾涤生(曾国藩)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的局面。除曾国藩和李鸿章之外,还有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等多位湘淮军首领,占据地方总督和巡抚的职位。“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毫无疑问,这些人的职权大都由恭亲王提名授予。


八旗兵战斗图


要说清楚慈禧为什么跟恭亲王怄气,就必须说到大清国的执政理念。这个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满人为本”。此“国策”由来已久。努尔哈赤向明朝大举进攻时,说过“以汉人征明,对满洲有利”。这句话里清晰表达出“满洲本位”思想。大清国开国之后,把全国人口分为两种,一种是“旗人”,一种是“民”。“旗人”自然是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八旗蒙古子弟等。“民”以汉人为主,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同时规定,“旗人”不能与“民”通婚。就是说,不能把这条界线弄模糊。以下为行文方便,以“旗人”称满人,以“民”称汉人。


可以说,大清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满人。在清朝,谁敢染指满人利益,注定没有好下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1653 年,也就是顺治十年,汉臣李呈祥上奏,建议各衙门裁去满族官员,说他们水平太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顺治帝览奏震怒,大骂李呈祥:“朕不分满汉,对尔等同等眷顾;尔等汉官奈何反生异心!本来按照常理,满洲优先才对!”顺治帝所谓“不分满汉”,其实是迫不得已,那些满族奴才水平太低,不使用汉臣,还真就不行。另外,此举也有笼络“民”心的效用。


顺治帝


骨子里,顺治帝还是恪守“满洲优先”理念的。顺治帝震怒之下,竟然欲将李呈祥“弃市”!这说明,“以满人优先”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李呈祥由此不呈祥。


1655 年,清廷讨论如何处置满人所蓄汉奴逃亡问题时,汉官赵开心主张“宽仁”,顺治帝再次动怒,大加斥责:“汉人欲令满人困苦,谋国不忠,莫此为甚!”赵开心由此不开心。


由此说来,慈禧与恭亲王的分歧是原则性的分歧


慈禧恪守“以满人为本”的理念,认为恭亲王重用作为“民”的汉人,也是“欲令满人困苦”,因而提出警告。谁知恭亲王竟不买账,难怪老佛爷盛怒。说起来,恭亲王也未必是心甘情愿地重用汉人,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太平天国动乱,一乱十几年,戡乱过程中作为正规军的八旗兵不堪重用,绿营兵也是颓势尽显,不得已才起用“民”兵。尘埃落定,不给湘淮军首领一点甜头还真不行。如果太吝啬,日后遭遇乱局,谁还会为满人利益集团卖命呢?这么浅显的道理,恭亲王不可能不懂。但慈禧没有像恭亲王那样迅速进行利益权衡,并决定妥协,这才促成那场激烈冲突。


清兵接受外国新式军事训练


恭亲王是满人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岂能不知“以满人为本”的国策。只是在太平天国动乱的特殊历史时期,他只能把重用汉人作为权宜之计。其实,在他急功近利的手段之外,也有为满人谋幸福的长远打算。


晚清政局中,有几个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中,不难看出,恭亲王维护满人利益的战略步骤。恭亲王与慈禧发生激烈冲突之前,大清国有过两个“以满人为本”的“第一次”。


第一次出洋学习军事。1862 年,也就是同治元年,上谕选派八旗兵450 名,绿营兵10 名,出洋接受外国新式军事训练。这是同治年间大清“自强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罗尔纲《湘军新志》统计,19 世纪中后期,清廷有大约25 万八旗兵,64 万绿营兵,而送去接受外国新式军事训练的满人和汉人比例,竟然是45 ∶ 1,汉人只做点缀,故做“不分满汉”状而已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历史·拾壹》(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新书上市,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即可购买!

下单即赠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短短《长安十二时辰》,展现的是大唐的一生


隋炀帝为何执意三下江都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假如尚方宝剑遇上免死金牌


印度恒河污染严重,为何不去治理?原因很多人想不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