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晋与南朝:宗室相残的悲剧

楚豫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800字 | 阅读需9分钟


宗王出镇,骨肉相残,兵连祸结之下受苦的终是百姓。皇室贵胄的政治游戏里没有亿万生民,只剩利益,皇权政治的残酷可见一斑。

 


在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最有权力的是皇帝,离皇权最近的是皇帝的子孙们。这个被称为宗室的群体,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其命运的不平凡。越是靠近皇权的地方,越是充满了争斗与杀戮。宗室残杀正是这一逻辑下的必然产物。


说起宗室相残,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从春秋时代各国公子的流亡到封建王朝宫墙之内的夺嫡之战,还有如家常便饭般的互相伤害,观众们早已见怪不怪。不过,相比于其他时代,西晋与南朝有些独特,宗室残杀就如割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杀起来更是不留余地,斩草除根。血腥残忍,世所罕有。



西晋——又是分封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正式建立晋朝。建国伊始,晋武帝就大封同姓宗室27人为王,之后又进行过两次调整,主要是封皇子为王,而且有封地、有军队。



晋惠帝初期八王封国图及军镇图


或许,今人以为这是政策失误,可在当时,晋武帝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晋朝的创建工作主要是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完成,司马炎只是做了个现成皇帝。面对真正对王朝有定鼎之功的父祖两辈老资格,司马炎显得威望与功绩不足。因此,对于宗室长辈们给予政治地位以示拉拢、褒扬也是十分必要的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曹魏教训的吸取。历史的借鉴功用历来被统治者重视,司马炎看到和思考的是曹魏被晋取代的原因——曹魏宗室力量不彰,才给了异姓世家大族以可乘之机。这倒是事实,曹魏向来抑制宗室势力,虽然也有封爵,但都是虚封,而且在政治上受到种种限制。曹植曾屡次向魏明帝上书期望得到重用,一直不被允许。宗室虽有名位,实际却跟普通人一样(“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与匹夫”)。如此看来,西晋的分封似乎也能理解。


这里还得说另一个问题,宗室出镇地方。


魏晋时代因为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渐渐形成了派大将掌握重兵镇守地方的制度,叫做都督制。出镇的将领称为“都督某某州军事”,后来,都督又往往兼任州刺史。都督基本上掌握了地方军事与行政大权,俨然成了封疆大吏。晋朝建立后,又出于以宗室屏藩皇权的考虑,大量派宗室成员出镇地方。据统计,西晋出镇地方的诸侯王就有29位。更重要的是允许宗室成员参与政治,宗室在中央担任高官的不在少数。宗室已经是西晋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这样的政治安排若是在安定时期还好,一旦政局不稳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偏偏西晋朝廷内部就很不稳当。晋武帝去世后,司马衷即位,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这位智商不在线(“不慧”)的皇帝政治能力约等于零,偏偏他还有个有权谋、有野心的贾皇后,形势就很危险了。


这位贾皇后可不简单,先是与楚王司马玮合谋诛杀了太后杨氏一族及党羽,继而又以同样的手法干掉了辅政的汝南王司马亮与卫驩,完事儿之后,竟然还能甩锅司马玮,把他又给杀了。如此一来,贾后专政。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篇章:宫廷政变。

291至300年,这九年间是属于贾后的时代。这期间,贾氏一党专权擅政。最过分的是,由于担心太子司马遹得势后于己不利,贾后诬陷太子谋反,将其废黜,继而又杀害。此事一出,朝臣们可真是怒了(“众情愤怨”),宗室诸王也看不下去。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起兵诛杀贾后及其党羽。


纪录片《八王之乱2》剧照


可是皇位的诱惑太大,次年,司马伦废掉惠帝,自立为帝。这样一来,又激起了其他宗王的不满,凭什么你当皇帝?于是,八王之乱的第二篇章——皇位争夺战开幕。这一段历史就更复杂,先后参与进来的几个主角是齐王囧、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和东海王越,持续时间更长,直到306年。经过这场惨烈的厮杀,宗室成员大半被害,少有善终者。


正在司马家族沉浸于权力角逐中无法抽身时,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纷纷趁乱兴起。此后,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中国陷入乱世……




宋齐——重蹈覆辙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规律性的东西太多了,虽然历朝统治者总想以前代兴亡为鉴,最终却总难以跳脱。或者跳出一个圈,却又进入另一个圈,竟然发现,自己又步前人后尘。于是,历史便在这种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往复中前进。


看南朝历史,便是这种感觉。


西晋之后,偏安江南的东晋是典型的贵族政治,士族当道,皇权不振。终其百年,宗室始终处于士族势力的压抑之中,少有作为者。


刘裕建立宋,惩东晋士族专权之弊,着力强化宗室力量,封弟弟和皇子为王,派宗王出镇地方,又重用宗室任中央重要职位。


南朝宋建立者刘裕  画像


看这一幕,与西晋多么相似。此时,残破的山河未及收整,史书上斑斑血迹还未淡去,而祸根又已种下。


 1   无休无止的残杀


刘宋的宗室相残自刘裕去世后就开始了。宋文帝时,彭城王刘义康专权,文帝先将其贬为庶人,继而又杀之。


此后的宋室陷入宗室乱斗的恶性循环,统治阶级内乱不断。文帝被太子弑杀,孝武帝、前废帝、明帝、后废帝无不对宗室大肆屠戮。宗王人人自危,叛乱时有发生。直至灭亡,宋宗室仅有文帝第九子刘昶因逃到北朝而活了下来,其余被屠戮殆尽(其中也有被萧道成杀掉的)。


南朝)皇位更迭表


在宋室自相残杀的浪潮中,大权渐渐转移到武将萧道成手中,他也循着刘裕的道路完成了登位称帝的目标。萧道成临终曾对儿子萧赜说,“宋室如果不是骨肉相残,其他人怎么会有可乘之机”,告诫其引以为戒。


不过,萧齐依然在不知不觉间抄了刘宋的作业。


齐武帝去世后,萧齐政权的骨肉悲剧由皇位的争夺展开了。萧道成的侄子萧鸾以宗室身份夺得皇位,随后,便开始了对宗室的血腥大屠杀。他基本上将高帝与武帝的后裔杀了个干干净净(只有高帝次子一支留有后人)。东昏侯萧宝卷继续残杀,引起宗室诸王相互倾轧,最终,萧衍夺取权力,杀尽明帝后裔。


 2   到底是谁的锅


如此惨烈的祸患为何持续上演?根子还得在制度上找。


归根结底,南朝给予宗室的权力太大了。出镇地方的宗王,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这意味着,宗室有了发动叛乱的基础。终南朝一世,宗室叛乱屡有发生。即便没有,也会引起皇帝的疑忌。在权力中心,猜忌,就已经构成了杀人的理由。


更要命的是,南朝出镇的宗王大都比较年幼,十几岁、甚至不到十岁的有很多。这么小的年纪根本无法处理政事,朝廷又将权力委派给身边的长史、参军、典签等人。这么做有两个后果,一是藩王佐官专权,二是幼王行事随意,易受身边人的挑唆。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奇葩的场景:


宋海陵王刘休茂,其宠臣张伯超因罪过受到主帅呵责,怀恨在心,就挑拨刘休茂主谋反,17岁的刘休茂也一时头脑发热,举兵叛乱,结果被杀死。叛乱这种刀口舔血的事情被他玩的形同儿戏,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南齐巴陵王萧子伦被典签华伯茂逼迫喝下毒酒,临死前感慨自己“生在不善之家,早知道必定会被殃及,当年高帝残杀刘氏,今天的事情也是天理”。颇有天道轮回、因果报应之意。


建安王萧子真被杀时躲到床底下,被典签柯令孙牵出来后,叩头求饶为奴,最后还是被害,年仅19岁。


竹林七贤拼镶砖画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


王室之间兄弟、父子相残的悲剧一再上演,也让皇帝与宗王之间的猜忌越来越重。尤其是依靠政变或叛乱上台的皇帝,更是天天感觉有刁民想害他。齐明帝萧鸾本是高帝的侄子,以摄政的身份篡位成功,当他看着诸王朝见他时,感慨道:“我和我弟弟的儿子还小,高帝、武帝的子孙倒是日渐长大了。”杀心已起。


杀人多了,齐明帝心里也难受,于是,常常在晚上焚香、哭泣。每当有这样的行为,就意味着他要杀人了。桂阳王萧铄见齐明帝的时候发现他“面貌有惭色”,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果然,当夜三更被害。


这样的事例在宋、齐两朝太多了。许多诸侯王在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记录着出任的官职与被害的年纪,背后却透出那个时代宫闱内的喋血残忍。




梁朝——相煎何太急


宋齐残杀虽酷烈,可要论起宗王相残最高峰,或许还是萧梁,人家玩出了新高度。

梁武帝萧衍也对前朝的宗室残杀深怀忌惮,采取措施极力避免悲剧重演。


梁武帝真像


首先,他早早就立嫡长子萧统为太子(后世称昭明太子)。立了东宫,就定了秩序,谁也别想觊觎皇权。其次,优待皇族。梁武帝不仅分封皇族诸王,出镇州郡。而且对他们非常优待甚至放纵,只要没人动他的皇权,无论敛财还是犯法,都可以纵容。武帝试图以奢靡的生活来转移宗室对政治的注意。


可惜,武帝的政治安排还是被打乱了。531年,昭明太子英年早逝。武帝不立皇太孙为储君,反而立三皇子萧纲为太子。古代,宗法秩序意味着政治的稳定,“立子以贵不以长”意味着权力来源的合法性。这一违背宗法秩序的安排引起其他宗室不满,埋下了宗室相争的乱根。正如《琅琊榜》中誉王说太子“非嫡非长,有什么动不得惹不得的”,萧梁皇室的权力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了,而且,现实更为残忍。


各地藩王抑制住内心的躁动,纷纷厉兵秣马,只图厚积薄发。他们在等,等的是一个“乱”字。


乱——老百姓的梦魇,野心家的良机。很快,这个机会来了。南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乱局——侯景之乱席卷而来。


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后来降梁,武帝本想以此为契机,攻打东魏,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的侄子反叫人捉了去。东魏以此要挟梁武帝以侯景交换,年老昏庸的梁武帝竟然糊涂地答应了。被逼上绝路的侯景起兵,很快攻入建康城,将武帝活活饿死。


当都城被围时,武帝的儿子们集结大军于城下,互相观望。他们都希望武帝与太子被困死,其他藩王与侯景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利。


这时的藩王势力主要是皇子辈的萧绎、萧纶、萧纪,皇孙辈的萧誉、萧詧。武帝一死,他们立刻开始了同室操戈。


这里面势力最大就是荆州的萧绎,他先是进攻镇守长沙的萧誉,将其斩杀。萧誉的弟弟是镇守襄阳的萧詧,他见哥哥被杀,担心自己,转身投奔了西魏。


消灭萧誉后,萧绎的主要对手还有萧纶和萧纪,萧纶镇武昌,萧纪在益州。对于萧纶,萧绎一直将其视为争夺皇帝的对手,侯景之乱未平时,他就与萧纶刀兵相见了,后来,萧绎与西魏缔约,割土称臣,萧纶被西魏军攻灭擒杀,不知道这与萧绎有没有联系。


552年,上游的萧纪称帝,当他顺流而下进攻江陵时,没想到后院益州却被西魏袭取了,没错,这就是萧绎向西魏请求出的兵。而萧纪也在巴东被萧绎的军队所打败,临死前想见萧绎一面都不让,直接被杀了。


萧绎笑到了最后,552年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可是,这时的梁朝早已在内斗中耗尽国力,梁州、益州、襄阳已尽在北朝手中,江陵无险可守,已是危如累卵。坐上皇位的梁元帝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还想向西魏讨回失地。


面对到嘴的肥肉,西魏自然不愿放过,投奔西魏的萧詧这时也积极请求出兵打他的七叔。554年,西魏出兵侵江陵,萧詧也在襄阳起兵助战,一如之前的萧绎所为。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最终得利的渔翁又是谁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京鸡鸣寺今景


梁元帝过了一把皇帝的瘾就城破身死,临死前,倒是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江陵焚书的惨剧。这位神经质的皇帝以这种方式为历史铭记,留下千古骂名。卖国求荣的萧詧做了傀儡皇帝,不久也忧愤而死。


在权力面前,亲情经不起考验,骨肉变为仇雠,竟至于卖国投敌,引狼入室。梁朝皇子把宋、齐以来的宗王政治推向了高潮,也把南朝逐渐推向消亡。此后的陈国力更弱,很快被北方统一。


宗王出镇,骨肉相残,兵连祸结之下受苦的终是百姓。皇室贵胄的政治游戏里没有亿万生民,只剩利益,皇权政治的残酷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南史》,李延寿

[2]. 《晋书》,房玄龄等

[3]. 《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

[4]. 《六朝政治》,陈长琦

[5]. 《梁末陈初政治研究》,孙冰

[6]. 《西晋内乱与宗室关系分析》,罗自强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酒究竟是谁发明的?


中国公安队伍的警服,为何从墨绿色换成了藏青色?


香港教育局发重磅长文


出土文物揭秘:江西省为什么简称赣


陕西和山西的“面食”有什么不同,谁才是面食王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