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制裁的这所大学,撑起了中国工业的半边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馆 Author 国馆
本文转载于国馆(ID:guoguan5000)
世间最浪漫的告白是什么样子?肯定不是下面这样。
雪花飘飘,男孩对着女孩说:“我贼拉稀罕你,你能做我女朋友吗?”
女孩害羞地回答:“我还没有准备好。”
男孩拍了拍胸脯,“我会修电脑,修电灯,装软件……”
女孩连忙打断:“这些我也可以,那,那你能摘下月亮给我吗?”
男孩拿出手机,亮出一张照片,“这是我用卫星拍的月球,你喜欢吗?”
女孩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爱意,扔掉手中的《工科数学分析》,扑进男孩的怀里,然后回答:“我愿意。”
以上都是调侃,说的正是哈工大学子的硬核浪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哈尔滨工业大学,没有小桥流水,没有亭台楼阁,没有诗情画意。
校园建设一般,有名的马路大学,永远在施工。
学校男女比例七比一,校园里满是背着双肩包的男男女女,但基本是在自习室、图书馆谈恋爱。
哈工大给人的感觉,有点“木”,又有点“土”。在这里,好像什么都是硬核的。你有你的花团锦簇,他有他的铜枝铁干,沉默寡言,不解风情,也难怪总有人用直男标签定义哈工大。
今天,便带你认识这个扎根黑土地的工科强校,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这样一个词,“闷骚”。形容外表冷静沉默,内心活泼至极。
如果放在哈工大,那就是外表呆滞木讷,却有一颗霸道总裁的心。
他总是在角落里憋着一股劲,然后冷不防跳出来,给祖国献个礼。
1970年4月24日,酒泉。
伴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带着全国的期待飞向广袤的太空。
在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中国叩响了宇宙的大门。
它的技术负责人就是哈工大毕业生——孙家栋。而按下发射按钮,将“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的,也是哈工大校友——胡世祥。
“消息公布以后,我们坐车往天安门广场跑,但根本进不去,人山人海,都在庆祝。”孙家栋回忆道,“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最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是啊,扬眉吐气。中国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几乎一张白纸。却在一穷二白之间,悄然崛起,惊艳了世界。
孙家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就是想争口气。
“好比人类逐步要进入深空,人家去过了,回来讲得头头是道,你是坐那儿光听,还是你要有发言权、有看法?人家说那地方不错,你想不想去看一看?人家说那地方有好东西,将来可用,你想不想拿来也用一用?”
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这话很霸气。然而说到做到,更霸气!
就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一大批哈工大人或担任总师、总指挥,或成为各系统、各岗位的中坚和骨干。春华秋实,他们一片痴心,只为国家。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中国工业多个第一诞生了:
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仿型立式车床第一台会说话下棋的计算机第一步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二次加热能源新型空调机组第一台水平流无菌净化空调机组第一台大型专用精密仪器中国第一颗高校桥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
但是这还不够。别人没有的,哈工大人也想要给你。
世界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
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
首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
国际首例月面采样与封装技术助力嫦娥五号
国际上首次实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在天问一号中应用
国际首例具有蠕动脱陷功能的主被动复合式移动系统用于“祝融号”
……
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首次,一大批“国之重器”诞生,哈工大全给你承包了。
爱你,就给你最好的。不想别人有的,你没有。
霸道总裁,实至名归。
然而,霸道总裁的发家史,却是充满艰辛。
1950年,东北,血与火在这个地方还没熄灭多久。
正如同整个刚出生的国度,一切空白,百废待兴。
苏联将哈工大移交给中国的时候,全校师生不到800人,多数是前苏联侨民,只有64名中国学生,24名中国教师。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校长冯仲云亲手写信,派人到杭州、上海、南京去挖人。由此汇聚了800多名年轻的教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岁,却都义无反顾来到这里。
当时的哈工大很小,只有三栋教学楼,还都破烂不堪。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回忆起当时情景:“当时是苦,吃着高粱米窝窝头,30个人挤一间宿舍,但是我们都很快乐。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没说的。”
哈尔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气温,也不曾浇凉这一腔热血。
他们就是要在一张白纸之上画出属于中国工业的风景。
创建中国激光专业的马祖光院士,是这样度过那些岁月的。
没教材怎么办?他只能每天到图书馆去查阅外文资料,用透明纸描图,如饥似渴地摘抄。几年下来,他整整摘抄了几十本厚厚的资料。
没设备怎么办?他从垃圾堆里捡来没有示波管的示波器,从废品收购站淘来一堆废旧玻璃器皿,花钱从工厂买来淘汰的机器泵,建成了“豪华”实验室。
新中国的激光专业诞生了。
在哈工大,在那个岁月,很多人像马祖光,马祖光像很多人。
这800名青年教师成了新中国工科高校的中流砥柱,被称为“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用青春和智慧奠定了中国工科的基础。
在他们的努力下,哈工大创办了24个新专业,成为国内各工科院校兴办新专业的策源地。
后来的诸多大学,其实都是拆分哈工大而来。
1952年,哈工大航空工程学院迁到清华大学,后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航天系合并成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1958年,哈工大航空系火箭及导弹专业援建西北工业大学,就此扎根。 1959年,化工系,齐齐哈尔大学。 1960年,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1961年,电力专业,华北电力大学。
1964年,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迁往武汉,后并入武汉大学,成就了其王牌专业——水利。
1965年,机械专业,兰州理工大学。
……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哈工大的浪漫,还真吃不消。
“土味霸总”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爱好,就是喜欢上天。
中国第一个航天学院就是哈工大航天学院。
航天学院所在地,就在哈工大主楼。
这个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的建筑是哈工大的象征,它依托着两旁建筑拔地而起。
楼顶那根直刺苍穹的桅杆格外醒目,桅杆顶部似乎缓缓转动的齿轮托起五星,似乎在宣告:我要冲上云霄。
1995年,哈工大真的决定自己上天摘星星。
当时北京召开“关于中国研制小卫星”的会议,讨论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卫星,哈工大默默拿出了准备已久的方案,震惊四座。
哈工大着手研究小卫星之初,大多数教师恰好是风华正茂,有的甚至才博士毕业。
“自从加入卫星研制的队伍,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了节假日、休息日的概念。”
老师们上午还在给学生上课,下午就拎着皮箱坐上了火车,在颠簸与轰鸣之中睡一个难得的好觉,然后投入到科研之中。
夜以继日,前仆后继。在雄心壮志面前,困难算不得什么。
终于,在2004年4月19日零点,一声地动山摇的巨雷震碎夜晚,一条巨龙飞上星空,那条龙名叫“试验一号”,却是中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卫星。
太空,你收到了吗?来自哈工大的问候。
到了2020年,太空已经烦了,因为哈工大已经发射了20颗卫星。
还有一颗名为“紫丁香二号”的小卫星,这是我国首颗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
没有什么比支持学生发射卫星的大学更酷的了。
纵观哈工大的历史,我们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执着航天,因为这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霸气和坚持。
从东方红,到神舟一号,从嫦娥一号,到祝融号。
在酒泉的茫茫戈壁,在太平洋的“远望号”上,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你都能看见哈工大人的身影。
难怪杨利伟在演讲时说:“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正是缘于这种深深的航天情结,一批批优秀毕业生选择到国防、航天系统工作。
哈工大已累计为航天领域输送了几万名学子。仅仅2011年到2015年期间,哈工大就向航天领域输送2000余名毕业生。
有纵横驰骋的指挥员,也有默默无闻的操作手;有年轻的科技新锐,也有坚守岗位的老前辈;有豪情满怀的热血男儿,也有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将。也有一座座墓碑,诉说着一段段刻苦铭心的历史。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哈工大人,向太空报到!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这是哈工大的校训。
曾经有人说过:前一句语法不通,后一句像马戏团。
说实话,“土”极了,的确不如其他高校来的大气。
在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规格严格,不让及格。功夫到家,不让回家。形而上学,不行退学。”
作为哈工大学子,有谁没有被毕业支配过?
别的不说,这里对于毕业论文的格式简直是有洁癖式的追求,一篇论文严格把关下来,打印费都要花上两百多。
而只要任何人胆敢作弊,哪怕是学分不高的素质课,也直接开除送回家。
工大最初定位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这条校训可以说非常接地气了。重剑不锋,大巧不工。不耍花架子,不玩虚的。
虽然“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已经融入了哈工大人的血液,但是土土的霸道总裁还有另外一面。
不会表白?母校百岁生日,出动无人机编队。爱你,就为你包下夜空。
不懂浪漫?每年都可以陪你在雪地里撒点野。
不解风情?带你校外走一圈,韩料、烤冷面、荷叶饭应有尽有,带你体会吃到撑的快乐。
图1 | 素人chs ©
图2 | 云葭 ©
惹女朋友生气?跪的不是搓衣板,而是电路板。(建议别学)
校园里还有四大奇人。
最嚣张的是评球小胖。
小胖经常出入“方便食堂”。他会坐在电视机前侃球,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不管是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水球乒乓球,都能给你说道说道。
最奇葩的是修鞋老头。
他熟知天文地理,各种工大八卦。你去修鞋他必然问你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你答不上就嘲讽你。
最让人温暖的是馅饼西施。
她叫齐红,本来是方便食堂做馅饼的,服务态度极好,好到秒杀海底捞。
最让人感动的是树下老人。
树下老人是能源学院的退休教师,叫刘振北,十数年如一日免费辅导想考工大研究生的同学,本校外校一视同仁,免费为大家搜集考研资料。树下老人在九十年校庆上登台了,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可是,老人在2013年离开了人世。在他的感染下,学生自助创立的“希望社”一直没有商业化。
人来人往,四大奇人逐渐又多了抛饼小哥,澡堂大爷,一块钱老太太。那是属于哈工大的烟火气。
哈工大,已经101个春秋了。
他浑身都散发着朴素和平实,就像日复一日在这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着的哈工大师生,就像“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就像佝偻身子的树下老人。
有过荣耀,也曾落寞,依然在执拗地坚守。坚守之下,是一颗红的发亮的赤子之心。
这是哈工大给中国的一封未拆的情书。
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假如全球新冠疫情永不结束,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这个中国农村妇女,他断了皇族血脉,他们的爱情足以惊艳百年!
非洲一点都不热,而且穷得合情合理
谁是下一任转世灵童,活佛们并不关心
汽车客运站消失了,快得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点击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邮发代号:28-474QQ群:460382533电话:13372012240
点击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邮发代号:28-474QQ群:460382533电话:13372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