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诺贝尔奖的秘密 :两点之间,未必直线最短
作者 | 拾遗
来源 | 拾遗(ID:shiyi201633)
01
上面这个人,叫罗杰·彭罗斯。他是一位数学家,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数学家为什么会夺得物理学奖?这得从爱因斯坦说起。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推导宇宙中存在一种天体——黑洞。爱因斯坦虽然预言了黑洞,但他不太相信黑洞真实存在,因为黑洞实在是太魔幻了。但他的粉丝彭罗斯却相信了,彭罗斯的数学很厉害,他巧妙运用数学方法,居然算出了黑洞的存在。不仅如此,他还将此法运用到整个宇宙,竟计算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不可避免存在一个奇点,那是宇宙大爆炸的起点。这次彭罗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因为他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02
说到彭罗斯,我还想说说杨振宁。杨振宁是最被中国人忽略的物理大师。杨振宁有多牛?看看上面这张照片就知道了。这是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杨振宁。由此可见他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杨振宁有多牛?20世纪物理学有三大里程碑: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力学,三是规范场。规范场理论就是杨振宁创立的。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李政道获奖之后,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为什么呢?杨振宁给老师吴大猷写信说:“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可洞察力与数学能力略逊一筹,所以1962年后文章虽写得多,但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成就。”
而杨振宁不一样,跟李政道分道扬镳后,他又取得了不少大突破,其中就包括规范场理论。杨振宁为何这么牛?牛就牛在他有数学做辅助。杨振宁不仅是超牛的物理学家,也是超牛的数学家。其父亲就是著名数学家杨武之,杨振宁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数学。真是得益于数学的辅助,杨振宁才创立了规范场理论。因为规范场的核心是“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方程有多牛?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还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也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得到的。杨振宁自己也感叹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年轻时练就的数学能力,会对我的物理研究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03
04
05
06
达·芬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为何能成为史上最牛画家?就是因为他喜欢跨界。他年轻的时候突然发现:要想画好人像,就必须得了解人体构造。于是他研究解剖,成了解剖学家。他发现仅仅如此还不够,要想画好人像及物体,还必须懂得黄金比例,他又开始研究工程和机械设计,于是他成了当时最牛的发明家。……
就这样,他开始了漫长的跨界,最后还成了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正是因为不断地跨界和融通,达·芬奇才成了史上最牛画家。
07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是想说:在当今这个时代,你要想在某领域取得大成就,往往需要先成为T字型人才。“T”字的那一竖,代表你沉潜研究的垂直领域。“T”字的那一横,代表你必须得重视跨界学习。也就是说:你得先沉潜研究某垂直领域,在垂直领域达到专业层级后,则需要进行跨界学习,这样才能在垂直领域更上一层楼。所谓跨界学习,就是不局限于自己研究的垂直领域,多去接触一些相近乃至相反的领域,此为“触类”;当你对别的领域有所涉猎后,便多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借鉴,或迁移,此为“旁通”。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8
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
上大学的时候,他去图书馆借书。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基本八九不离十。”这是他几十年观察学生得出的结论:“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只钻一门学科,钻到一定深度,往往就会遭遇瓶颈,而打破这个瓶颈,往往需要触类旁通。最牛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取得大成就,就因为善于触类旁通。爱因斯坦死的时候,念叨的不是相对论,而是“我再也不能欣赏莫扎特了”。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句话:“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大的成功,往往需要从另一个领域进行跨界融通。自古牛人,莫不如此。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特别推荐
赵民疫情期间百字文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新好文)
好文品读
01 “我被司机撂在半路,差点没命”:世界正在惩罚你这样的人
02 东莞小伙两个月巨亏1700万:有赚一亿的欲望,却只有一天的耐心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