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育男孩,父母切忌在这三方面用力过猛

正略书院
2024-12-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

作者 | 男孩派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前两天朋友泪眼婆娑地找我倾诉:
“我儿子前两天离家出走,我和他爸差点报警……好在最后终于找到了”。

原来,前段时间,闺蜜老公为了锻炼儿子,和几个登山爱好者一起带着孩子去登山。

在一处多达2000多级台阶的山头,孩子被父亲拿着藤鞭在后面督促。
孩子使出吃奶的劲往上爬,中途想休息一下时,父亲“啪”地一鞭子抽了过来,坚决不让他停下来。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孩子好几次闹着要放弃,父亲又打又骂,一定要逼着他爬上山顶。
敌不过父亲的决绝,孩子最后终于一跪一挪爬到了终点。
到家后,看着膝盖上的累累伤痕,他再次委屈地和父亲争吵起来,最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还留了一张纸条:
“我受够了,不知道下次你又要怎么折磨我……”
特别心疼这个男孩。
因为父亲的固执和坚硬,他要无端忍受这些磨难。
《爱与自由》中有一段话:
锻炼孩子的毅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在孩子自发中主动建立的过程,凭借孩子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发展。

养育男孩,让他适当承受“压力”和“磨难”并没有错。

怕就怕,父母势头过猛之后,反而会激发了他的叛逆。
养男孩,父母千万别在这三方面逼他。

01


不要逼男孩坚强


《不好说特想听》节目中,27岁的“人精”时尚公关天天,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自己的亲妈。
谈起母亲,他用了“感觉很累、害怕、恨”这样的词来形容。

看完了节目,我才知道他的妈妈有多狠。
妈妈从来不会送他上学,也极少给他零花钱。
妈妈带他去滑旱冰时,连续滑倒13次,都没有扶他一下。
18岁时,妈妈切断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
她说:
“18岁就意味着你成年了,你要养得起你自己,我不会再给你一分钱。


你要管我要钱可以,我们是借贷关系,借了要还。”

就这样,天天在英国留学期间,靠着刷盘子赚取生活费,没问她要过一分钱。

在和妈妈的对话中,天天几次情绪失控。
面对儿子的心结,妈妈说:
“我知道你会恨我,但我就是要让你从小有跌撞感、挫败感,你才能长大。”



妈妈的初衷,是想培养一个坚强的儿子,但是“剥离”亲情而制造的“挫折”,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更多。
孩子最大的感受是“亲情的淡漠”和“内心的压抑”
父母所谓的“男孩要坚强”:
在语言上说“你不许哭”,实际上是在阻扰孩子表达情绪;在行动上为孩子制造挫折,其实是在拒绝和压制他。
所以,大部分被要求坚强的男孩内心有一种“不被爱”的脆弱感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
因为男孩体内的“睾丸素”在他4岁的时候开始激增,常常表现为情绪激动,他比女孩表现出来的情绪更敏感和脆弱。


哭、害怕、委屈和抱怨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

而父母的刻板理念,不仅阻止了男孩本身承认情绪,还会让他远离自我内心,把无助、恐惧、害怕等情绪藏于内心。

隐忍和沉寂的情绪到临界点的时候,终会用某种方式爆发出来—要么叛逆,要么伤害自己。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
认为男孩应该坚强、不应该哭的男孩,比不认同这种观点的男孩死于自杀的可能性高2.4倍
由此可见,被逼着坚强的男孩,心理承受力往往更弱。
一个男孩变强的过程,不是陷入困境中无人支援。
父母的支持和爱,才是他继续前行的最强力量。
千万别让他在打败困难之前,先被你的一句“你要坚强啊”打败了。

02


不要逼男孩太早懂事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里,一个叫蹦蹦的小男孩懂事的让人心疼。
节目里有一幕:
妈妈炒完菜忘了关煤气,让蹦蹦去关,他不小心碰到了煤气的报警装置,吓得不知所措。
爸爸立马打了他一巴掌,并指责:“教了你这么多遍还记不住,一点小事都干不好。”
妈妈立马过来安慰他,他却说:“不疼,妈妈,这都是我的错。”
说完还主动向爸爸道歉。
现场有嘉宾问他:“如果妈妈没安慰你怎么办?”
他说:“那就憋着呗,憋着憋着气就过去了。”

其实,蹦蹦的心里比谁都委屈,但他却从不会对父母说。
没有人知道,其实他是“别无选择”。
家里自从有了妹妹之后,父母的精力大多都放在了她身上,经常忽视蹦蹦。
而且他们觉得男孩就该更懂事,所以总是对他说要照顾妹妹。
他确实变懂事了——尊敬爸爸、爱护妈妈、照顾妹妹。
懂事到:
父母给妹妹拍视频,买漂亮的衣服;带妹妹去旅行,但是没带他去……
他都没有一句怨言,还不停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节目里,他才袒露了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看看我吧。”
心理学上有一个“小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得不到关怀,不得已变成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人。
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懂事是“压抑、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迎合他人”,是一种被迫选择。
这样养大的男孩,最大的特点是“缺爱”。
这样的男孩最容易陷入两种心理问题:讨好他人和不懂拒绝。
不仅缺少主见,还总喜欢用别人喜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从来不给自己说“不”的机会,因此会变得压抑而自卑。
不要再逼一个男孩懂事了,让他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才是对他最深的爱。

03


不要逼男孩省钱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秉承“男孩要穷养”的思想,经常在金钱上限制孩子,却忽视了这会让孩子陷入一种“爱而不得”的失落感。

而这份失落,会滋生出他对金钱的匮乏感。
因为“心穷”,而衍生自卑:
有位网友说,小时候别人晚餐炖排骨,我吃馒头,没觉得有什么。
长大后,遇见自己喜欢的女孩,那种自卑会发自内心,觉得自身条件太一般。
敏感、多疑、逃避,无法接受自己,也无法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父母和孩子计较金钱的得失,会让孩子陷入“我不配”的负面情绪,甚至变得“心穷”。
这样的男孩,在生活上更喜欢计较得失,在感情里总想要回报大过于付出。
因此,很难获得他人的好感。
眼界太窄,不会“向前看”: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稀缺心态”,指的是长期处在匮乏感稀缺状态下的人,慢慢被环境所改变,越缺少什么,就越想要得到。
被穷养的男孩,往往会把金钱的利益看得更重要。
《穷人缺什么》一书中这样说:
人穷,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穷养会放大男孩对钱的渴望,它除了会让男孩有物质上的贫瘠感,更是精神上的禁锢。

当一个男孩子永远把金钱看得最重的时候,他的格局会变小、视野会变窄。
他们只会走一步看一步,盯着眼前的利益,遇上机会也不敢轻易尝试。
而那些内心富足的孩子,懂得走一步看三步,放眼未来,勇于取舍。
这两类孩子之间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大。

04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作为父母,我们不是要拔苗助长,让孩子成长为我们心中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样子。
比起逼他吃苦、受挫,父母的爱和呵护更能融化他的坚硬,帮他更好地释放能量。
比起逼他听话懂事,父母更应该让他多说多做,给他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最终磨练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比起刻意的“穷养”,父母更应该合理满足他的物欲,让他有余力放眼未来、努力探索,不断获得成就感。
爱要张弛有度,教育也要有刚刚好的力度。
接受男孩最真实的模样,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和守护,才能让他活在“前方”。



-END-


特别推荐

赵民百字文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新好文)

好文品读



01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答案值得无数家长深思


02  惊人的“懒蚂蚁效应”:越勤奋,越平庸?


03  见不得身边的人好,是一种什么心理?


04  轻度抑郁症的人,多半会有这 3 句“口头禅”,希望你一句都没说过


05  惊人的真相: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会与不会,只有想与不想

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Miss Shi, 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正略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