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样性致敬 | Hans Hamid Rasmussen
我们开始剧透
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参展艺术家
↓
Hans Hamid Rasmussen
挪威/阿尔及利亚
“刺绣变成了他思考世界的途径,织物上的刺绣则逐渐成为他依靠多文化背景形成的语言经验的质疑方式。”
Kashab Walking,Thinking,MakingEmbrodary 01,©Hans Hamid Rasmussen
Hans Hamid Rasmussen的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挪威人。于是在他的儿童时代,漂泊各处,在阿尔及利亚、匈牙利和挪威度过了儿童时期。如果能回溯他90年代最早的作品,则会发现身份问题一直是他焦虑的中心。
Kashab Walking,Thinking,MakingEmbrodary 02,©Hans Hamid Rasmussen
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刺绣只是他传达观念的基本技巧,但不久后他发现,在刺绣里,找到了绝对的存在感。于是,刺绣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通过刺绣言说,到用刺绣来表达,逐渐形成了创作方法的一个形态。90年代的作品《圆月与满天繁星》(Full Moon with Stars)整整逾时一年才最终完成,从只是一个概念到感受时间变化的这一原则,一直贯穿始终。《沙暴》(Desert Storm)则是艺术家对海湾战争的回应。
Kashab Walking, Thinking, MakingEmbrodary 03,©Hans Hamid Rasmussen
Kashab Walking, Thinking, MakingEmbrodary 04,©Hans Hamid Rasmussen
自从艺术家将他身体经验上的经验进行汇集(这里,阿尔及利亚对他来说是东面),而战争经验则是将他过去的阿尔及利亚经验进行了重新调整。刺绣变成了他思考世界的途径,织物上的刺绣则逐渐成为他依靠多文化背景形成的语言经验的质疑方式。一开始的手工劳动,到后来逐渐加入数码刺绣已经变成了很重要的工具。
Vers le centre de la terre ,240x220cm,presented at Guangzhou triennial 2008Currently exhibited at Kunstnernes Hus in Oslo,©Hans Hamid Rasmussen
他为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提出的方案,是基于他与学者Sarat Maharaj的长期对话。2005-2008年,他一直进行着“向多样性致敬”思考,直到今天,这些对话形成两件作品,一件是《卡斯巴行走》(Kasbah Walking,Kasbah是北非的城堡或要塞),包含了一系列绣在丝绸上的小故事,故事都是在艺术家2008年在阿尔及利亚行走时收集而来。这是他从阿尔及利亚逃难离开后第一次回到非洲,与父亲Boualem Makouf和哥哥Karim一起的旅行,让Hans Hamid重新的理解了自己的童年。通过行走、思考和刺绣,他们的对话一直在延续,延伸出的作品《日食》,也将在这次展览中实现。
🎏Hans Hamid Rasmussen:刺绣是寻找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自我见解 | 新纤货· FAT 2016· 参展艺术家
2016 第二届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2016.08.25 — 10.25
浙江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