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美贸易战:“中国不准搞高科技,只准收洋垃圾”,现在感觉比撞机炸馆还糟糕

2018-04-05 学习语录

中国不准搞高科技,只准收洋垃圾——美国挑明了!

来源:“北京日报公道”公众号

搞贸易战,到底为了啥?美国招了。



彭博社28日报道称,美国真正担忧的是“中国制造2025”,这一计划将使中国成为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全球领导者。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当天更直言,“301关税”毫无疑问将直指“中国制造2025”。


在我看来,中国肆无忌惮地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当于向其他国家宣布:我们将主导未来所有的新兴行业,你们的经济根本没什么未来了。


大搞贸易战,鼓吹什么“国家安全”“知识产权”,说来说去,无非还是对霸主地位不保的焦虑。



其实,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一直心知肚明。只是,这次美国人连“狐狸尾巴”也懒得藏了。


美国拟定的对华关税征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等十项,都是响当当的高端制造;反过来,中国对美的制裁则基本属于农产品,其中果品就占了三项。


细看美国准备挥舞制裁大棒的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领域高度重合,贸易战明显剑指于此。



不让搞高科技,美国想让我们干啥呢?

收“洋垃圾”!


去年7月,中国政府就正式通知WTO从当年年底起不再接受“洋垃圾”。


如今,美国在单边挑起对华贸易战的当口,重提旧事,说中国的“洋垃圾”禁入令极大中断了全球废金属供应链的运转,并要求中国取消禁令。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回应,这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美方官员将中方正当合法的举动上纲上线,是非常虚伪的。



斩断中国产业升级、科技崛起的道路,让中国继续在产业链低端,扮演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乃至“世界垃圾处理厂”等为发达国家服务的角色,这就是美国的如意算盘。


看透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旦中国做出脱离“角色设定”的举动,诸如拒收“洋垃圾”、上市原油期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山姆大叔”便如眼里揉进沙子般坐立难安。


现在国内舆论场中,有个别人跳出来“装清醒”,或指责中国不够开放,或呼吁“举旗投降”,实在太过幼稚。     



从更大视野来看,美国的诸多动作无不透露着“薅羊毛”逻辑,对重要国际规则也向来是基于一己之私,“合则用,不合则弃”。


比如,明明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大气污染“历史债”,却一味要求别人节能减排。习惯性双重标准,归根结底就是防止新兴力量挑战自己守成大国的地位。


然而,“带头大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迷梦依旧,世界早已换了人间。



100多年前,中国有识之士那句“睁眼看世界”,如今应该送给美国了。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中国也是今非昔比。很多人注意到,22年前——1996年5月,美国也曾单方面宣布对华贸易报复措施,当年中国的回应是略显悲壮的“平等协商解决,对抗绝对没有出路”,而今天,面对挑衅,中国的回应是底气十足的“奉陪到底”“看谁真正坚持到最后”。


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跨越22年的两次回应里,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淡定微笑里,从众多网友的力挺支持里,我们解读出的都是中国保持自己节奏的自信,都是满满的“实力”二字。



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更不怕打,因为“手里还有不少好牌”。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风景这边独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科技创新迎来盛果期,墨子“传信”、“天眼”探空、北斗组网等惊艳世界;软实力持续提升,“汉语热” “中国热”悄然兴起……


每一张好牌,都为中国灵活处理复杂局势提升胜算;每一张好牌,都是几代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中国不仅手握好牌,更掌握着积攒好牌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行走在复兴之路上的最强动力。


袁鹏:现在感觉比撞机炸馆还糟糕

◎作者 |  袁鹏

◎来源 |  凤凰大参考BigStory (ifeng-BigStory)


“苏联没了,本·拉登也没了,奥巴马时期双方找到气侯变化,并联想下一个合作点,而现在这一联想也没了,经贸又出了问题。那么靠什么来支撑这么大的关系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形容,虽然当前没有发生撞机、炸馆这样的恶性事件,但感觉比那个时候还要糟糕。

(注:“撞机”指2001年4月1日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炸馆”指1999年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攻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美欲弃以往大框架

毋庸置疑,美国对华战略正在经历大辩论、大反思和重要调整阶段。这种辩论在历史上曾有三次,当前为第四次。与以前不同的是,美国政商学军全方位参与此次辩论。

美国本次辩论朝野共赴,且政府亲自参与,甚至引领辩论,这更是前所未有。此外,本次辩论还有一个特点,声音几乎一边倒。在过去的辩论中,有人赞扬中国,也有人批评中国,但现在,赞扬中国的声音基本消失。这几个特点加在一起,中方要予以高度重视。

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辩论总在一个大框架内进行,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应以接触加遏制为主。然而,本次辩论认为,该框架应该彻底抛弃。过去三四十年,以接触为主、遏制为辅的大框架是失败的,这个结论目前已经基本得出。

短兵相接在亚太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既是美国的对手,又是其合作伙伴,美国在这两个角色定位区间摇摆,那么现在的结论则认为,中国就是一个竞争对手,并且是全方位的竞争对手。中美不只在亚太竞争,而是全球性竞争,这与过去相比是最大不同。

过去,美国担心中国在亚太的挑战,但随着“一带一路”、吉布提保障基地等建设,美国越来越认为中国是一个全球性对手。这些背景叠加在一起,并不排除美国对华战略重新定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结构性原因,中美实力对比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临界点。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变化,美国过去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和中东,现在转移至亚太;中国过去是韬光养晦,现在则是奋发有为。

二是美国战略收缩并没有收回去,而是停在了亚太;中国战略扩展也没有扩出去,目前仍聚焦于亚太。因此,双方在亚太地区正面相撞,短兵相接。

当前相撞无经验可寻

现在的中美“相撞”,既没有历史经验可寻,也没有现实路径可走。双方都很痛苦地寻求如何在亚太地区和平共处。

实力变了,战略变了,基础也变了。冷战时期,有苏联;冷战后,有共同经贸;911后,有共同反恐。现在,中美之间突然惊觉,要靠什么支撑中美合作?

苏联没了,本·拉登也没了,奥巴马时期,双方找到气侯变化,并联想下一个合作点。而现在这一联想也没了,经贸又出了问题,靠什么支撑这么大的关系呢?中美现在就像两个没有感情的人过日子,有了“过不下去”的感觉。但是,虽然现在很痛苦,但又无法彻底分道扬镳。

现在感觉比撞机、炸馆还糟

当前,中美关系的另一个特点是,中美双边关系受制于第三方。

本质而言,中美两国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矛盾,但因为受到朝鲜、日本、印度、乌克兰、伊朗等问题掣肘。中国与第三方的矛盾,美国与第三方的矛盾,最后无一例外,都上升到中美之间的矛盾。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从区域性大国变成全球性大国。

所以,实力、战略、基础、力量四大变化同时出现,导致中美关系早就不是过去的中美关系。

可是,当前指导中美关系的仍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现实情况中,他们实际已经指导“失灵”。

因此,当前中美关系缺乏顶层新框架,这也导致中美关系被一个个具体领域的具体事件拽着走。虽然没有发生撞机、炸馆这样的恶性事件,但感觉比那个时候还要糟糕。


贸易战“打”出一个“新中国人”!

来源:功夫财经

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贸易战仅仅是经济争端,但是本质上其实是不同社会之间的战争,其目的是摧毁那些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的稳定。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通过宗教等手段推动民族主义,就是为了准备这场战争。

是贸易战残酷还是热战更残酷?很多人会认为是后者,事实上,两者是同样残酷的,贸易战有时对一个国家的考验甚至更加严峻。两国之间的热战,比拼的是军队的指挥调度、部队的素质和武器的精良程度等,但最主要比拼的还是一国对战争的支持能力和整个国家的战斗意志。但在这种战争中,也有很多有利条件,那就是整个国家或民族在外敌面前更容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进行贸易战的过程中,由于外敌并没来到面前,没有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团结起来的有利因素,考验就更加严峻。

对一个社会来说,社会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持续动荡的社会所带来的灾难,实际上比热战更为深重。当然,在热战与贸易战中,黄金类产品都是投资的不二选择。

热战有时并不可怕,但面对贸易战这样的局势,如果不能深刻地认识其本质,更容易造成一个国家的内部分裂,此时,中国人必须有勇气“打”出更具有坚强凝聚力的“新中国人”:

第一,从国家的公务人员做起,以简朴为荣,以与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为荣,必须开始注重精神重塑。

第二,打击贪污腐败的运动需要进一步深入,这是减轻下层人士生活负担的最主要手段。

第三,必须努力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让互助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让“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成为社会的美德。

第四,当一个国家的精神因素得到提升之后,民族将更有凝聚力,国家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就会得到根本性质的提高,更具有持续发展能力,也能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在贸易战的过程中,经济难免会遭遇暂时的波折,但坏事最终会变成好事。

希望我们的国家勇敢地面对这场比热战更残酷也更危险的贸易战,进一步凝聚民族之魂!重铸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上选摘文章,观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