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5,跟着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2015-12-29 宗禾 学习语录




讲故事比喊口号更能打动人。讲故事能让道理生动,还能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更容易赢得信任与支持。正所谓"降耗故事,事半功倍"。

就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20131230日习近平在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8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拉近中外人民距离,使彼此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特别是要做好中外青少年交流,培养人民友好事业接班人。要重视公共外交,广泛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2014515日习近平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讲话

       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

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201411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尤其在2015年频繁出访中,他共发表44次海外演讲,发表7篇署名文章。无论是外事出访,还是讲话撰文,他总能随手拈来,恰如其分,用平民视角、最具温度的语言,深情地、智慧地讲述着生动的"中国故事"、"身边的感动",如春风化雨般,抓住了世界民众的心,让世界读懂中国,彰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这里,我们根据有关资料综合整理了2015年习近平主席讲给世界的15个"中国故事",供大家学习。


      故事1: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故事

时间:2015421

      场合: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

在巴基斯坦需要的时候,中国始终是巴方的坚强后盾。中国坚定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努力。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陆空全方位施援,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救援队,首次派遣大规模车队和直升机执行救援任务,开创了中国对外援助史上的先河。2014年底,白沙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中方专门邀请巴方受伤学生和家人赴华疗养,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中国人民真挚的情谊。


   故事2:毛岸英、唐铎、胡济邦等中国人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故事

       时间:201557

      场合: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在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后代,年龄幼小,自告奋勇挖战壕、制造"莫洛托夫"燃烧瓶、生产军服、食品、伐木、挖土豆、在医院照料伤病员,许多人还每月都为前线战士献出430毫升鲜血。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为俄罗斯卫国战争作出贡献的中国人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


      故事3:切尔诺贝利青少年在中国疗养

      时间:201558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题为《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的署名文章

白俄罗斯现在已经开办了3所孔子学院,双方互办的文化日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盛事。去年,白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区200名青少年赴中国疗养,同中国小朋友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友谊。


故事4:朱德女儿的故事

      时间:201558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题为《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的署名文章

中白两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在明斯克的纳粹集中营里,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曾同白俄罗斯小伙伴共抗德国法西斯,唐铎将军曾驾机参加解放明斯克的战役。苏联红军中白俄罗斯籍将士曾远赴中国参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空战和解放中国东北的重要战役,"苏联英雄"布拉戈维申斯基空军中将、尼古拉延科空军中将、兹达诺维奇少将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故事5:浙江工作时出席中美大学合作仪式

       时间:2015922

       场合:在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

2006年,我在浙江工作时,出席了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的签字仪式。经过多年努力,温州肯恩大学去年正式设立,目前运转良好。浙江省还有近百所中小学同美国各地学校结成姐妹关系,往来活跃。双方应该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合作,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中方将在未来3年内资助两国共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美国也将努力在2020年前实现百万名美国学生学中文,两国将在2016年举办旅游年。这些举措将为两国各省州加强人文交流提供更多平台。


      故事6:亲身经历讲述插队村庄梁家河的变化

      时间:2015922

      场合: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故事7:中国工人和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

时间:2015922

       场合: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150年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同美国人民一起,铺设了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70年前,中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并肩奋战,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和正义。在那场战争中,数以千计的美国将士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不会忘记美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赢得自由和独立给予的道义支持和宝贵援助。


      故事8:分享自己爱读的美国文学作品和政治家对《老人与海》的深刻印象

时间:2015922

       场合: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故事9: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时间:20151021

       场合: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每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卓越的才华,而且能够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明年是他们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故事10:孙中山先生在英国求学

时间:20151021

       场合: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故事11:青蒿素与越南的故事

       时间:2015115

      场合: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近代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在华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指导开展越南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战斗情谊,写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中国曾经全力支持越南开展民族解放斗争。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至今仍然在两国民众中广为传颂。


故事12:郑和下西洋与新加坡

       时间:2015117

       场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扬帆远航,多次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明末清初,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


 故事13:镜头里的秦腔和羊皮筏子

时间:2015117

        场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两名大学生则用一年时间拍摄了50个新加坡当地人物的梦想故事。相信在座的同学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故事14:"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

      时间:20151130

      场合:在津巴布韦《先驱报》发表题为《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的署名文章

据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间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LoveofAfrica)的妈妈团体,还有一位连车牌号都被当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Cheng)。他们多年如一日给当地孤儿送去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津友好的"将来时"。


故事15:雪花啤酒与海信电视

时间:2015121

场合: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

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建设的家电产业园、汽车、机车组装厂、水泥厂等项目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海信电视、冰箱作为主要家电品牌走入南非千家万户,南非企业在华合资生产的雪花啤酒也成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饮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引发强烈的共鸣。同时,他向世界形象传递出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使国外听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经的误解,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