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美术馆】参展艺术家深度档案之王功新:中国影像艺术家的独立样本

知美术馆 2023-11-22


他是中国第一代影像先锋艺术家

他用装置与影像重塑艺术史

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最早开放“open studio”

他创办中国首家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

他是王功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16ckb34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知美术馆2018“开”展——王功新《不可坐的》


△ 王功新肖像


60年代文革一代

·传统与颠覆·


“我想找到一种方法,超越两个世界的边界和隔离

把我的两个家联系起来。”

——王功新


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出生于1960年的王功新是“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在原北京师范学院即今天的首都师范大学学习期间,王功新接受的是传统的苏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训练;而到了1982年,王功新的毕业作品《家庭》系列已经受到美国“照相现实主义”和安德鲁·怀斯的影响。


在“85美术新潮”期间,作为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和当时先锋团体“北京青年画会”的成员之一,王功新对正在如火如荼的艺术运动仍保持着一种作为观察者的身份与视角。这是当时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产物,也恰恰揭露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处境。“我很了解他们在做的事,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我不太可能真正投入进去,因为我毕竟是被学院派的教育塑造起来的,我仍对绘画方面新的写实主义的可能性有所期待。”王功新正是他这代人的缩影。


△《母亲》1982,帆布油画


1987年,来到美国的第一周王功新就去参观了惠特尼双年展,在那里他看到了另一个艺术世界,对于他来说这次展览是一种很大的文化冲击;“到底是什么使艺术之为今天的艺术 ”的疑问缠绕在他的脑海,现实主义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东方的传统和西方的自由烂漫在他的头脑里产生了碰撞,最终促成了他创作上的转型。这一时期,王功新的作品开始围绕现场装置展开,他开始对可移动的、发光的、液体等特殊的材料产生兴趣,常使用悬挂或嵌入的灯泡,金属容器,还有墨水或其它液体,创作出包含了光影、动态以及环境关系的动态装置。正如王功新本人所言:“我从身边熟悉的、与我有关的物件中发现新的内容,改变它的功能,从另外的角度看它,把我的思考附在它之上。” 


之后的一段时间王功新不断地尝试,他终于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并找到使用它们的感觉。于是灯泡、墨水、牛奶,桌椅板凳等就经常出现在王功新早期的装置作品中,问其使用的意义,他只用“日常”二字便已成为了答案。


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数1995年创作的《对话》,它的重点在于光影的动态对表面纹路和肌理的改变。一池墨汁之上悬挂着两只互相牵引的灯泡,在电动马达的作用下,当一只灯泡抬起时,另一只便会浸入长方形的墨池。灯泡浸入的深度、速度和池中的液体体积经过了严格而精微的设定,使得灯泡不至于在池中爆炸或导致墨水溢出。两只灯泡在光与暗的交替中,完成有节奏的“对话”;这件作品也是他后来以电动装置为基础的动态影像的开始。


△《对话》金属容器、木桌

电动机,300 x 100 x 89 cm


以《对话》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体现了他早期装置艺术探索的核心理念,图像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分离,或者说是制造经验之幻觉,并解析出事件的另一种真相,是他在早期创作中比较常用的创作技巧。


美国时期

·中西碰撞的开始·


“自1995年开始创作录像作品,

那一年我回到中国,

开始思考用新的艺术方式创作,

自那以后只专注于录像艺术的实践。”

——王功新


1995年,无论对于王功新还是对中国录像艺术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王功新从美国返回北京生活,并创作了对中国录像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品《布鲁克林的天空》。这件作品也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幽默、朴素,以异想天开和富有张力的语言诉诸记忆、现实、时间、空间等严肃命题。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一个几米深的洞,其中放置显示屏播放自己在纽约布鲁克林家中拍摄的影像,屏幕上除了天空什么都没有,有一个空洞的声音不断的重复着“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


这个声音由王功新本人录制,听起来仿佛是一段自我对话。在美国,当孩子挖洞玩时,父母会打趣说“再挖就可以挖到中国了”,或者孩子太淘气的时候,说“去,挖个洞到中国去”,显然中国成为“能量”的发泄之处,但这种无聊感和局促感一直保留在了王功新的作品之中。


△《布鲁克林的天空》1995,电视机,录象带


2010年,一系列与“关联”有关的影像装置作品都体现了王功新在影像制作上所处的巅峰状态,技术充当着为艺术呈现更好效果的辅助角色;大型影像作品《关联——与ya有关》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将观者所见的图像进行排序,采用九个频道录像的影像在原声音乐的衬托下,加上因图像的非序列感产生的奇异形象和它所表现出的深厚情感,都是对新技术运用的一种创新;在时空关系中对影像速度的把玩成为了那一阶段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特征,曾经亲临现场的人都会感慨作品中的眩晕感,它多少代表着今日生活的时空感受。王功新十分擅长营造特殊的影像存在的空间,且一直致力于探讨屏幕与空间的关系,这一探寻在其最早期的影像作品中便能窥得端倪。


△《关联——与ya有关》2010

9屏影像装置,有声


同年王功新也创作出另一件作品《雨,或水》,这是一个三十二通道六屏幕的影像装置作品,让悬挂于天花板上的六个投影仪把影像投射在位于地面的雨滴形物体上;由六台电脑播放器同步循环播放,片长6分钟,影像会随着声音的变化时隐时现,呈现着一场下在室内的暴雨,观众可以走入投影区域中感受有关雨,或水的记忆。


影像这种媒介给他重复描述两种不同的现实经验带来了自由的空间,一方面,它是高度写实主义的媒体,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改造现实和重塑现实的无限便利,而王功新正是在影像这种媒介的双重特性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一种蒙太奇化的现实主义。


△《雨,或水》2010,投影仪


王功新的影像是情境作品中的一个因素,它除了是新科技下的产物之外,更像是封存时光、记忆、年代的容器,被赋予力量。对王功新而言,这件早熟的作品更为重要和直接的作用是帮助他确立了以后的工作方向,那就是录像在声音、现场和观众的混合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共同叙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影像在我的作品中只是某个观念表达的一部分,它成为一种传达要素或是一种可以负载更多信息的材料,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方式"。


另类的艺术史

·历史与当下的轮回·


“这里我探讨的就是,

人在一种情况下会把过去记住的场景、历史印记,

在突然有类似场景出现的时候显现出来。”

——王功新


2015年,王功新作品《谁的画室》,是对90年代最美好的怀念,也是对艺术史最崇高的致敬。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是对王功新早期绘画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画家,王功新借用他的作品《画室》的“情景”及构成的元素,利用多媒体投射的影像搭建了近似画室的场景,并试图将以往记忆深刻的名作《画室》的情景转换为当下现实的景观“移境”于展馆的现场中。


△《谁的画室》2015,9 个屏幕(400 x 230 cm) 

木画架,9台HD投影机9 台HD同步播放器


这件作品同时包含了王功新的绘画情愫,也有很多人问王功新为什么不画画了,他讲的这段话是最好的回复:“老实说,我觉得画画会更容易一些,市场等的支持会更多,我也必须忠于自己。当我手里拿着画笔面对画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没什么可表达的,失去了挑战性。录像是我所迷恋的媒介,我可以用录像的方式讨论艺术和观众交流。录像媒介与其它媒介相比,它有极大的可能性和挑战性,甚至静态的摄影也无法做到。在今天,就媒介的潜力和魅力而言,我不认为有其它媒介可以与录像匹敌。”


2015年,作品《雷哥的故事》更是一次真诚的对历史的回顾,这件由8台60寸高清电视屏构成的影像装置作品,同步播放着8个不同人种、年龄、身份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媒介阅读、学习或娱乐的情景(书刊、报纸、IPad 、IPhone等),伴随着播放时间的推移,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同步显现8个人的喜、怒、哀、乐。王功新采用近乎一致的取景角度和构图,试图使人们联想到一张摄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家喻户晓的摄影作品——《读书的雷锋》,他凭借着那个特殊时代经历,将记忆中的“图形”所留下的凝固“印记”挪用到此作品的拍摄模式中。


经过将近20多年的探索,他成功地在图像、影像、空间中找到了一种张力关系,将观众从现实中疏散,历史会在时空隧道中留下许多连接点,好让少数人能窥探其中的奥妙,回到过去,掌握将来。



△《雷哥的故事》2015,8台60寸高清电视屏幕

8台HD同步播放器


2017年9月6日,王功新在香港的首次个展“轮回”在位于中环的白立方画廊开幕。展览呈现了他创作生涯早期的重要阶段。20多年来,他的作品深具现实感,又有着对媒体技术和语言的敏感,不仅始终能很好地把握以及转换影像、声音、空间和内在语言之间的关系,使作品直接诉诸感官,回避种种故弄玄虚、夸夸其谈和卖弄技术;同时,影像对于现实又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性和干预性。 


目前正在知美术馆“开”展中展出的动态装置作品——《不可坐的》,最早于1994 年在布鲁克林的雷德胡克区的一个艺术空间展出,这个时期正是王功新放弃架上绘画,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混合材料实践的开始。作品所表现的开放、兼容并包,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和对事物的可怀疑态度,是“开”展选择王功新这件早期装置作品的原因所在。

 

△《不可坐的》椅子(4把,各48 x 49 x 83厘米)

金属容器,灯泡,电机,牛奶加水,墨水

1995年 版数 2/3

王功新 图片Maxim Hu

致谢私人收藏和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不可坐的》这件作品里一只黄色灯泡绕着一组方形排列的椅子旋转, 椅子被黑色墨水和白色牛奶占据。灯泡时不时会打破作品的“临界性”,灯光在黑色墨水和白色牛奶中投射出时而光亮时而隐晦的影子,表露出王功新在一个新环境中的不适和不安定感,也是他自身艺术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间一些需要磨合的问题点。


△知美术馆“开”展——王功新《不可坐的》


尽管“开”展策展人张尕对于该作品的解读强调了艺术家在90年代初到美国的不安与无处安放的心绪;王功新却对作品的可感和可解释性更加开放且具空间想象力。


观展者是展览的持续创造者,“开”展至今近两个多月,王功新的这件《不可坐的》作品引发了观展人们的不同解读。


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不同年代的人们在巨变的生存处境中微妙的相似情绪,具有细腻、精准、若有似无的巨大内在张力跨越时空。

“四张椅子的坐垫被替换成盛有黑色墨水或白色牛奶的托盘状方形金属容器,一只灯泡悬置于液体上方。王功新的《不可坐的》无疑折射出艺术家身居异国他乡时所经历的疏离感,然而更饶有兴味的是,环境本身的陌生之感反而造就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以及对于实验新事物、发现新领地所持有的开放。”

——Amour


“灯泡无止尽的在椅子间转圈,像一个永不停息的钟,从不间断。似乎抱着照亮万家灯火的雄心壮志。却再怎么不停歇,也永远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像是总想事事完美的人们,倾其所有,也总有不满意的观众。”

——豆豆


“他坐立不安于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之中,我从没有安静过,如果有一把椅子我可以坐下来吗,太多事物是相互排斥的,整个地球都在浮躁之中,能坐下该多好,有一处只属于我们的椅子。”

——半糖酒


重要美术馆及机构展览

◎ 个展&群展

《我的太阳 》,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
《与有丫关,与中国有关》,美国红线艺术中心
《移动中的社会》,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美术馆
《The Couple Show》,沪申画廊
《出格》,时代美术馆
《光源自光》,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关联》,站台中国
《山水2010:H2O》,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
《丛林-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管窥》,站台中国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展览中心
《中国录像与动画》,澳大利亚艺术学院
《与邻居无关》,箭厂空间

《洛根收藏之中国当代艺术》,旧金山当代艺术美术馆
《我们在哪里?》,天安时间艺术中心
《来自中国地当代艺术展》,希腊国家当代艺术中心
《云层之间》,芬兰奇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
《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笑》,日本mori 艺术展览馆
《真正的艺术》,英国泰特美术馆利物浦分馆
《运动的艺术》,长征空间
马爹利非凡人物艺术成就奖,中国美术馆
《快速的未来》,亚洲协会美术馆
莫斯科摄影录象双年展
《恒动:当代艺术对话》, 上海当代美术馆
《电子园林》,上海证大现代美术馆 
《过去和将来之间:中国新摄影新录像艺术展》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
《王功新/林天苗新作展》,四合院画廊,北京
《关于美》,世界文化宫,柏林
《灵魂》,比利时布鲁日现代美术馆
《天堂之下》,比利时安特卫普现代美术馆
《道与魔》,法国当代美术馆
《2004 WWVF》国际录像节,阿姆斯特丹
《过去和将来之间:中国新摄影录像艺术展》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和亚洲协会美术馆
《对话 –顾得鑫、王功新、张培力》,沪申画廊
《亚洲范本》, 意大利现代美术馆
《现实的地平线》,惠灵顿,新西兰
《亚洲媒体艺术的未来》,广岛市立当代美术馆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日本
《2003年阿尔乐国际摄影节》,法国
《新地带》波兰国家美术馆
2002圣保罗双年展,巴西
《王功新来自北京》个展,南澳当代艺术中心
2002年上海双年展
2002年广州三年展,广州美术馆
2002年台北双年展,台北美术馆
《建设之中》,歌剧院美术馆,日本
《90年代前卫艺术文献》,富冈亚洲美术馆
《第18届世界录像艺术节》,荷兰
《2000年亚太多媒体艺术节》,澳大利亚
《革命的都市》,ICA当代艺术中心,英国
《“由内至外”新中国艺术展》,美国 P.S.I当代美术馆
《生存的痕迹》,“现时”艺术工作室 北京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自网络及艺术家个人网站



正在展出

展期:4月26日 - 8月12日

上午10:00 - 下午5:00

周一、二闭馆

免费、需预约

展览详情 | 导览手册

参观预约+直通车购票

ZHI ART MUSEUM

知 品 热 销 中

知·瓦片包 | 知·万花筒&包




 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花样年·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是经成都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并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资助的民办非企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