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创业到底要不要趁早?

2018-01-12 东宝众创空间

创业到底要不要趁早?

前首富之子王思聪相比起其他富二代要高调得多,评点娱乐圈、女友常常换,还频出“金句”,登上热搜榜。除了花边新闻以外,他个人事业上的成就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近日,他否认了其父王健林给自己5亿“试错”学费,表示父亲每次都是五百万、一千万这样给。王思聪还表示年轻人不要急着创业,因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根本不具备创业能力。没有“王健林式”的父亲,我们普通人创业真的不能太早吗?



  • 中国的四次创业潮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在更迭变幻,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突破自我的人始终存在。


1979年至1989年期间个体户兴起,草根创业成为全民热潮;1992年至1997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禁锢的思想,许多人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1997年至2000年,科技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搜狐、网易、新浪、腾讯、雅虎、阿里巴巴、天涯社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新兴经济的代表。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前三次创业浪潮所带来的商界传奇历历在目,人们对创业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经商的人不再是贩夫,而是众多普通人追求辉煌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第四次创业潮由此兴起。有了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许多不甘于平庸的人投身创业浪潮中。还有一部分人尚在职场里拼搏,对“创业”二字蠢蠢欲动,害怕“下海”早了被淹死;“下海”晚了没鱼吃。那么,创业到底要不要趁早?在什么年龄创业是最合适的呢?



  • 创业到底要不要趁早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其实有很多。一部分人认为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创业要尽早。年轻人更有激情,而激情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另外,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譬如扎克伯格、乔布斯、比尔·盖茨他们都在年轻时辍学进行创业,虽然这种选择比较小众,但在创业过程中,年轻人有更多“试错”的机会。


有数据表明,美国硅谷有47%的企业是年龄不到30岁的创始人创立的,在整个美国市值超过5亿美元的创业企业中,有67%的创始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现象,在美国,初创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其创始人反而越年轻。



58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也曾说过一句话:创业永远要做未来的事情,不要嫌早。他还说“作为创业者,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你的时间也不值钱。如果你相信未来会是这个样子,那就越早越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只要你早做了,会走很多弯路,知道什么路是不通的、什么路是有效的。另外一个人进来的时候,不管他多有资源和背景,先行的优势会给你加分。所以,要选一个你未来认可的行业或者商业形态,认准了,越早做越好 。”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创业越早就越好。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创业并非儿戏,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还是思维上都要有足够的准备。走上创业之路,就意味着要深刻地思考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之中存活下去。的确,今朝不比往昔,创业的成本和难度都在不断增加。


 创业初期的马化腾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新鲜事物接二连三地出现。资本市场的红火让创业门槛更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基于这样的大环境,资本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条件也更加苛刻。


创业者仅仅具备激情和想法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在企业不断扩大和发展的过程中,运营管理的宽度与深度,包括对于人才的调配能力都不是激情能够覆盖的。创业是一个长线奔跑的过程,智慧的管理模式远远比想要实现梦想的激情更加重要,而这种智慧往往是需要年龄的沉淀和丰富的阅历才可以形成的。


马云创业失败过4次,多次被拒,曾失声痛哭


看似创业与年龄有关,但关系又不是那么绝对。年长者会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的人脉,阅历更丰富,心态也更沉稳。年轻人思维更活跃,能更快速地抓住风口,察觉到市场空白。ofo创始人兼CEO戴威23岁白手起家,如今以35亿的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马云35岁时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科技;柳传志40岁时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75岁二次创业,85岁种出“褚橙”,挣得过亿身家。


我们欢迎正当春风得意的年轻人,也欢迎老骥伏枥的长者,只要你有创业梦想,东宝众创与你共同圆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