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中国概念股走强 爱尔眼科快速复制分级连锁模式

2017-10-29 曹雪平 中经健康岛


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后,健康中国概念股随即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医疗服务龙头公司之一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以下简称“爱尔眼科”,300015.SZ)股价大涨。

    

10月23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54.10%;实现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45.02%。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82亿元,同比增长42.16%;扣非净利润6.57亿元,同比增长38.86%,营收规模和扣非净利润均超去年全年。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尔眼科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的政策,公司下一步将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实施。



海外并购加速

    

2017年10月15日,爱尔眼科西安医院正式开业,提前实现了两年前提出的在中国内地开设200家专业连锁眼科医院的目标。目前,爱尔眼科是中国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规模领先于国内其他眼科机构。不过,目前眼科医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有70多家,另外100多家在并购基金底下。

    

2009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 是国内首家IPO上市的医疗服务机构。不过,爱尔眼科上市时只有19家眼科连锁医院。

    

2009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归母净利润9248.94万元。2016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5.6倍和5倍。同时,爱尔眼科去年的门诊量达370余万人次,手术量37.72万例,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事实上,爱尔眼科的经营业绩快速发展,外得益于天时地利,内得益于政通人和。

    

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和政策趋势看,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为公司快速增长可持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人口老龄化,近视低龄化,产生了大量眼科医疗需求,国家专门出台了十三五眼健康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老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存在,比如白内障CSR(百万人口手术量)长期较低,只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但人口数量全球最多。

     

爱尔眼科针对国内优势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中城市这一客观现状,独创了“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医院—地级医院—县级医院”分级连锁模式。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对本报记者表示,分级连锁模式符合国家大力推进的分级诊疗政策,已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才形成了快速复制扩张的能力,多家成熟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

    

同时,公司在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指引下,一直坚持“内生增长,外延扩张”的发展策略。

    

事实上,今年以来,爱尔眼科海外并购一直在加速。

    

3月底,爱尔眼科成功收购美国MING WANG(明王)眼科中心75%股权。9月初,爱尔眼科斥资12亿元完成收购欧洲巴伐利亚眼科连锁集团,形成服务地域覆盖亚、美、欧三大洲,辐射人口逾20亿的眼科服务集团矩阵。

    

陈邦说,收购国内医院重在提高广度,收购国外医院重在提升高度。公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在分级连锁、专业品牌、技术人才、学术科研、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形成显著的领先优势。同时,随着公司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的不断创新,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全球化布局,移动医疗的逐步实施,产学研平台的逐步完善,公司的眼科产业链优势正逐步形成,行业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竞争格局中优势更加明显。


推行合伙人计划

    

长期以来,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不分红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不过,爱尔眼科上市8年来,每年坚持分红回报股东,在资本市场比较少见。截至目前,公司总现金分红占净募集资金的93.23%。

    

吴士君表示,公司认为持续分红是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自上市以来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建立了科学、持续、稳定的回报规划与机制,确保股东权益最大化,从而引导价值投资。

   


据业内人士介绍,能够持续盈利并高比例分红的公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利润,二是要有足够的现金净流入和账面剩余现金。财报显示,2014~2016年,爱尔眼科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54亿元、5.22亿元、6.75亿元。

    

高增长、高分红也让爱尔眼科走出了长牛的形态,上市8年,公司的市值从70亿元一路突破400亿元大关,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董高监们几次减持,特别是发起人股东李力、郭宏伟的减持,市场颇为关注。

    

吴士君对此表示,2014年,爱尔眼科顺势而为,推出了旨在长期激励的新建医院合伙人计划。2015年进一步推出了面向中枢层次的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让核心骨干入股到新建医院,成为医院股东。当医院成熟后,爱尔眼科将收购合伙人所持有的医院股权,合伙人最终实现自身的收益。合伙人的收益与该医院业绩直接挂钩,这就实现了点对点的长期激励,核心骨干和医院完全成为共同体。高管减持主要目的是为借钱给核心员工,帮助他们入股成为医院合伙人。

    

“上市8年来,公司实控人陈邦从未减持只有增持。”吴士君特别强调。

    

陈邦告诉本报记者,“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是爱尔眼科发展的指南针和助推器,我们将遵照这个指引,进一步加快布局各级基层医院网络,同时积极发展眼科互联网+,使老百姓从城市到乡村都能享受眼健康服务。”


推荐阅读

药审改革提速 激发药企创新活力

成资本宠儿 人工智能医疗加速落地

发挥体检中心连锁优势 美年大健康实施“精准预防”避免因病致贫



声明:“中经健康岛”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010-8889047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