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我国著名抗肿瘤药物学家尤启冬教授挥别三尺讲台
“今天,是你们大学阶段最后一节药物化学课,也是我30年教学生涯里的最后一堂课。”6月18日上午11点,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我国知名抗肿瘤药物科学家、中国药科大学尤启冬教授,在该校江宁校区教学楼E楼202教室给药学院的学生们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同时聆听这堂课的,还有直播镜头前近两百位尤启冬的学生,他们遍布海内外,得知老师要离开三尺讲台的消息后,纷纷表示不舍,于是相约“云端”, 再一次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最后一课”师生互相鞠躬告别
尽管是最后一课,但尤启冬的认真程度一如往常。短短40分钟的药物化学课很快过去,正当尤启冬教授宣布下课时,学生们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来自该校药学院2017级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的学生代表不仅送上了定制的鲜花,还提前做足功课汇编了一本《尤氏经典语录》赠别恩师。
尤启冬教授培养的首个博士生、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志裕带领全体学生起立鼓掌,向恩师深深鞠躬郑重告别,温馨感人的现场氛围令人动容。
学生送上《尤氏经典语录》赠别恩师
教室的最后一排,还有一位神秘嘉宾安静地听课,并时不时拍照记录,她就是尤启冬教授的妻子,这是她第一次走进丈夫的课堂。提起这位“幕后功臣”,尤启冬嘴角露出微笑:“一直没有让她听我的课,但是夫人在背后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很多的材料是她帮我搜集的,家务也是她在操持,所以也得谢谢她!”
虽然已经毕业十年,每每回忆起刚开始跟随尤老师求学时的一则小插曲,南京诺瑞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飞仍然感觉历历在目,“尤老师特别强调实验数据要真实,要做好每一个数据的记录,记得我2003年刚刚跟随尤老师进组做课题,总觉得实验数据太多,没必要事无巨细地记录,结果尤老师发现之后,当场就撕毁了我的实验记录本”。刘飞直言,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非常大,时至今日,自己在经营制药企业的过程中,脑海中时刻铭记尤老师事后找他谈心时说的那番话:“我们是做药的,如果有一点点马虎,那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和药大学生们一起聆听尤启冬“最后一课”的,还有正在牛津大学访学药大教师,中国药科大学2003级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张晓进。尽管现如今已经是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在恩师尤启冬跟前,张晓进永远是学生姿态。
尤启冬教授上“最后一课”的时间是英国当地时间的凌晨5点。为了不错过尤老师的最后一节课,张晓进早早的起了床,坐在了电脑前。“尤老师的这堂药物化学课,让我回忆起本科上药化课的情景。我是本科03级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06年尤老师给我们专业上了部分章节的药物化学课,给了我药化学科的启蒙,这也引导我从此走上了药物化学研究的道路。”研究生阶段,张晓进保研成为了尤启冬的研究生,药物化学专业硕博连读,并于12年博士毕业。“尤老师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都深深影响了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勉励自己能够发扬尤老师的治学精神,把教学科研做好,也能够为我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们尤门子弟有一个微信群,群的名字叫‘尤如一家人’。前几天在我们尤如一家人的微信群里,看到尤老师要上最后一课的通知,我赶紧报名参加。”黄婧婕是中国药科大学2006级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学生,现任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主管。“虽然这次是云端,没有身临现场,但是在我脑海中仍然能够浮现出尤老师在讲台授课的画面。思绪也被带回了大学的课堂,研究生的实验楼,以及每一个清晨和夜晚尤老师办公室的灯光。”
回忆起自己回国教学的过程,尤启冬感慨万千。1990年初,当时正在英国STRAHCLYD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尤启冬,接到了时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徐群的电话:“启冬啊,回来吧,学校需要药物化学方面的专家!”
面对国外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尤启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投身到国家医药教育事业的建设之中。“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讲台,我就是喜欢当老师。”尤启冬坚持为本科生教授药学主干课程,虽然一门课已经教授了几十年,早已烂熟于心,每次上课前,他还是会翻阅资料充分备课,授课的PPT更是每次必会更新,许多前沿动态和自己的科研心得都会被他及时加到课件里去。信息量大、质量高的课程内容,加上尤启冬教授精神饱满、风趣幽默的讲解,使得“药物化学”这一本来略显枯燥的药学类基础课程在校内人气居高不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追捧,跨专业、跨院系主动来旁听的同学更是把教室塞得水泄不通。
告别三尺讲台,尤启冬教授感慨颇多:“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是老师对讲台最好的告白。回首30年教学生涯,一刻没离开过讲台;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时时在思索着改革;3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努力终有回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能为国家大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
往期精彩推荐
1
官宣!药大牵手重庆,赋能“健康中国”
2
以本为本,育药学精英 ——专访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教授
3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4
我校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大奖
文字来源 / 紫牛新闻 南京新闻广播
图片 / 紫牛新闻 南京新闻广播
排版 / 赵本政
责编 / 董雪菲 陈杨
审核 / 杨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