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生,你必须学会:读一本书,悟一种术

2017-08-02 张无忌 苏畔法研

作者:张无忌

来源:苏畔法研(ID:supanfayan)


广泛涉略专业书籍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术研究必备的基本功。尤其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而言,通过大量阅读开拓专业领域的视野进而找准学习研究的思路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找准研究基点。专业研习应该从哪个点切入,如何展开,怎样总结论证等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今天,笔者着重介绍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本文是从笔者阅读一本学术著作的经历予以展开的。


读一本书


笔者是民事诉讼方向的研究新生,近来阅读完一本有关日本民事诉讼理论的名著——《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本书乃日本著名的民事诉讼法学家高桥宏志教授所著,笔者先对其人其书做一番简单介绍。


作者简介:


高桥宏志,1947年出生于日本国神奈川县,197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为东京大学副校长、法学部教授,是日本战后“第三代”民事诉讼法学的领先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民事诉讼法学与组织改组学。著有《重点民事诉讼法讲义》《新民事诉讼法论考》《趣味民事诉讼法》等。


著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 ——本书是作者从自身视角出发来对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现状作出的描述,是一本体系书,应当说涵盖了民事诉讼法学的大部分重要内容。书中对日本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相当精细的分析,共包括十六部分内容,有诉讼标的、重复起诉的禁止、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诉讼上的代理等。



笔者阅读此书是因为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张卫平教授的民事诉讼进阶书单,其中就推荐了这一本。推荐理由如是:该书的特点就是对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进行认真的梳理,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学理分析的力量,知晓学者们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悟一种术


笔者采用的小标题“读一本书”“悟一种术”意在揭明,读书与获取学习方法,需要一个沟通桥梁,那就是悟,也即对所读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在此基础上予以抽象化就能领悟到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模式。

 

读完本书,笔者大概有以下的“悟”:


一、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论述模式


本书介绍的都是有关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因此编写体系不同于教科书式的按照法条顺序渐次展开,而是一种体系书,把一些基础的东西拎出来整理归纳,看起来就像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该部分将在下文叙述)。每个知识点都是对某个基础理论上产生的学术碰撞的火花的记录,其论述思路大致如下:


1.争论的对象:首先就是给出本章内容的中心点,到底是在论述什么,比如诉讼标的、既判力等等。叙明一般概念,讲解其内涵与外延或者性质、本质等。


2.争论的原因和意义:即为什么会在这个点上发生争论,争论的目的为何,旨在解决什么问题,这是贯穿全章的一条线索。


3.争论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学术界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并予以细致剖析,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或是列一个观点即在其后附上点评,或是全部列举后,进行系统点评。


4.争论的结果:对比总结各观点,阐述自己的立场。

 

简言之,其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的具体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运用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二、精妙绝伦、细致审慎的驳立之术


笔者在阅读书中的观点展示部分时,发现了学术交锋的一些模式(自然不尽完全):

 

1.借力打力:即先细致分析学者的论述内容,找到他的立论点,论述展开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考察该学者的基本理论立场,找到互相矛盾或者自洽较为勉强的地方,以此为突破口铺开自己的解决之道。这种交锋较为缓和,涉及范围也比较小。


2.协调平衡:两者主张看似相异,其实只不过考察角度不一致,基于各自立场都能够逻辑自洽。这就给后来者予以协调的机会,甚至两者会各自反思与借鉴,逐步靠拢,形成一种衡平理论,兼顾各种制度价值。


3.刚柔并蓄:这里需要提到一种综合流,类似于“第三波”、“第三条道路”,就是综合各家观点,扬长避短,提出综合说。当然这不仅仅是像1+1=2那么简单,仍需要进行具体论证。


4.解构与重构:这种争锋程度非常剧烈,可以说是一种激变,一般出现在理论的初建阶段,基于不同价值立场进行考察,推翻前说,重建一种体系,这种工作异常艰辛,但若成功,极具进步意义。

 

上面四种学术争锋模式只是笔者目前浅见,仅供参考。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笔者会发现更多的驳立之术,更加深入的了解学者们思考与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习借鉴。


三、以点带面、环环相扣的理论周全


所谓的理论周全,说白了就是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保证自己学术立场的一贯,不要自相矛盾。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比如笔者之前学习刑法时遇到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张明楷教授与周光权教授可谓两派的代表人物,二者棋逢对手,日常交锋。在阅读两位教授的著作时,也能够经常看到论述中时不时对自己立场进行释明,这其实就是在顾及理论的周全。

 

就一般意义而言,这种理论周全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1.阅读著作上的启示:同一位学者,在自己的论文或著述中必定会顾及到理论的周全。在甲问题上持彼种立场、在乙问题持此种立场,归根到底还是站在他的基本立场上进行考察,寻求自洽。所以阅读时,我们必须把握作者的基本立场,而且要时刻代入作者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之中。


2.学术研究上的启示:我们在写论文时,也要注意立场的连贯,这包含:(1)一篇论文中,立场要一致;(2)某个问题的数篇论文,学术立场也要一致。

 

所谓“以点带面”“环环相扣”,其实正是理论周全的体现。笔者在阅读时发现,高桥教授在阐述不同问题时会不断引用某一学者或某一学派的观点,而该不同问题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必须结合起来才能理解通顺。点就是具体理论,面就是基本立场,我们阅读时就需要看他们是怎么“带”的,如何对不同理论问题做统一立场的解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多总结、多做旁注并提炼笔记。


四、积极互动、相互促进的学说判例


在本书中,随处可见高桥教授引用判例,与学说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具体体现在:

 

1.判例促进学说发展:学者通过分析某个判决,对判决部分内容予以质疑,进而引发理论上的思索。


2.学说在判例中应用:学者通过分析某个判决,考察理论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程度、效果等等,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或者理论的不足。

 

总而言之,从该书中可以看出,高桥教授非常注重判例研究,学术理论践行于司法判例,学者考察判例反思理论并予以完善,再实践于判例,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以上四点,笔者对自己所悟之术稍作总结:在专业研习的阶段,第一、要熟料掌握上述一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习方法;第二、面对各种学说,先要把握学说的基本立场,然后掌握他们交锋的模式与过程,找到驳与立的基点;第三、要学会对比总结,时常撰写读书笔记;第四、注重判例的研究,要将判例研习与理论学习并重,目光来回穿梭二者之间。

 

题外话:

(1)研读法律专业的外国文献著作,最好配置一本法条,有助于理解。

(2)书中有很多注释,其中介绍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必须认真对待,方能真正学透。在此意义上,笔者其实根本就尚未看完。

(3)学习外国法律之前,笔者认为必须先对本国法律有着熟练掌握,切莫操之过急,囫囵两可。

 

最后,给大伙一点福利,在后台回复关键字“民诉经典获取高桥教授《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一书的电子文档,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来下方留言交流



投稿或与小编交流请添加微信号:yuxinyufa


-END-


作者简介:张无忌,法科游子,闲暇之余偶阅史集,坚信学习最单纯,学习最快乐,纯为分享而提笔,阅历文笔皆有限。




往期精彩内容:

【1】过了司考只是开始,开挂的人生都是双证在手(附超全资料)

【2】司考最后53天零16个小时,如何高效记忆知识点?(附福利)

【3】这张法学试卷,可以说是国内考试届的一股清流了!

【4】实习贴士|如果有机会,请一定要去法院实习(内附申请表)

【5】我的前半生学法,后半生打算去表演相声。

【6】法学院教授日常怼学生丨骚年,你学的可能是法律表演专业!

【7】重磅 | 20000多字,整理6小时,王泽鉴北大最新讲座文字版

【8】华政新同学,这里覆盖了90%你想问的问题(附高清大图介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