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邶风·柏舟 | 诗经讲演录 ⑧

姜广辉,邱梦艳 岳麓书院 2019-05-26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国风·邶风



原文


柏  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东漂西漂柏木舟,浮在河上任漂流。

忧心忡忡人不寐,如有隐痛在心头。

并非无酒以解忧,也非遨游能消愁。

我心不是一面镜,不能美丑都包涵。

虽有自家亲兄弟,有事难托他照管。

一向他们来诉苦,总逢他们怒气满。

我心不是圆石卵,不能任凭人拨转;

我心也非软草席,不能任凭人折卷。

人有尊严有威仪,不能附和随人变。

忧思重重在廊庙,惹怒群小多争吵。

承受痛苦已很多,遇到侮辱也不少。

平心静气细思考,醒悟捶胸恨难消。

仰望天上日和月,为何昏暗无光芒?

心中忧愤难承当,就像穿着脏衣裳。

静下心来细揣想,不能奋飞任翱翔。



解说


1.“泛”,在水面上漂浮。

2.“隐”,通殷,在这里是疾痛的意思。

3.“微”,非,无。

4.“敖”,同“遨”。

5.“匪”,通非。

6.“鉴”,镜。

7.“茹”,容纳。

8.“据”,依靠。

9.“薄”,读为破,语助词。

10.“愬”,同诉。

11.“棣棣”,“棣”读替,雍容娴雅的样子。12.“选”,退让。

13.“悄悄”,心里忧愁的样子。

14.“群小”,众小人。

15.“觏”,音垢,遭受。

16.“闵”,中伤陷害的事情。

17.“辟”,用手拍胸。

18.“摽”,举手捶胸。

19.“居”“诸”,语气助词。

20.“微”,昏暗无光。



《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郑玄《笺》说:“不遇者,君不受己之志也,君近小人,则贤者见侵害。”(《毛诗注疏》卷三)他们认为这是伤感贤者不遇明君之诗。诗中的“我”,指的就是贤者。这种见解是与此诗的文意相符合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柏舟是很坚固的船,比喻贤者内心坚贞,行为循礼而不乱,能够承担责任。柏舟泛流河中,无所依傍,比喻可用之才却不用,所以贤者忧思成疾,夜不能寐。忧愁而说如有隐痛在心,让人感觉到忧愁带来的胸口痛闷的感觉。这种忧愁不是饮酒或遨游能消解的,足见忧痛之深。


贤者说自己的心不能像镜子一样美丑包容,是因为他嫉恶如仇。“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说的是关系亲密的兄弟或者僚友,他们也是不能依靠的,如果去向他们诉告求助,反而会遭其怒目相对。贤者不被君上所知,又不被亲人或僚友理解,可谓穷独而困矣。


虽然如此,贤者的操守仍然不变,继续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操守和尊严,不能像鹅卵石那样任人拨转,不能像草席那样任人折卷,不能委屈心志而随便附和他人。然而众小人屡屡对自己污蔑中伤,故而常心怀廊庙而忧思重重。当此之时,唯有仰望日月,企盼有朝一日君心能明。但现实的政治昏乱只能让他倍感压抑窒息,即使捶胸顿足又能如何?


新近出土的战国竹简《孔子诗论》评论这首诗只用了一个字:“闷。”你想,群小弄权,加侮于君子,而君子非但不能见知于人君,也不能向亲人朋友倾诉,面对现状无能为力,也无法自我解脱,这种境遇怎能不让人深感郁闷呢?



关于此诗,也有不同的理解。汉代刘向《列女传》认为此诗为妇人所作,在于表现妇人的忠贞不贰。《列女传》说:齐侯的女儿嫁给卫国国君,婚车走到卫国的城门,卫国的国君却死了。保姆说:既然卫侯已死,我们就回到齐国吧。此女子不听,仍愿留在卫国,并为这位未成婚的夫君守丧三年。卫侯的弟弟继承了君位,请求夫人改嫁于他,夫人拒绝了新卫君的请求。新卫君就派人告诉夫人的齐国兄弟,齐国的兄弟们都希望夫人与新卫君结成夫妻。而夫人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动摇,并创作了此诗。君子赞美她坚贞不贰,故将此诗选入于《诗经》之中。


朱熹《诗集传》赞同刘向《列女传》的解释,他说此诗乃“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言以柏为舟,坚致牢实,而不以乘载,无所依薄,但泛然于水中而已。故其隐忧之深如此。……《列女传》以此为妇人之诗”。现代解诗者多采用这个说法。


我们认为,两种解释相比较,以《毛诗序》的解释更为合理。因为夫人与卫君并未合卺成礼,改嫁于新卫君也不会被认为是“失节”。其齐国兄弟劝其改嫁新卫君,是为她的幸福考虑,不能把劝其改嫁的人都说成是“群小”。而且,诗中“静言思之,不能奋飞”的话,也不是安心守节女子的语言,她既然决心在卫国为死去的国君守节,又要“奋飞”到哪里去呢?



此诗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话,写得很自然,又很精彩,这成为对心志坚贞、情操高尚的最好赞美。人对这种心志坚贞、情操高尚的人往往不吝笔墨,大加赞扬。


刘向《新序》记载了一个孔门弟子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原宪住在鲁国,非常贫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房上盖的是茅草,房门用蓬蒿编成,窗子用瓦罐堵着,一下雨屋子就漏水。他的老同学子贡“乘肥马,衣轻裘”来看望他,豪华的轩车进不了原宪家的窄巷子。原宪知道老同学来看他,开门出去,并整理仪容,当扶正帽子时帽绳断了,当舒展袖子时胳膊肘露出来了,当提鞋子时鞋后跟断裂了。子贡惊异地问他:你怎么穷困到这个地步?原宪正色回答说:“我这是‘贫’,而不是‘穷困’。学而不能行,才称为‘穷困’。”子贡听了面有愧色,不辞而去。原宪目送子贡走远,高声朗诵《诗经》,声满天地,有金石之音,那劲头真是“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刘向评论原宪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说:这正像《诗经》所说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韩诗外传》记载了另一个故事:秦国攻破了魏国,魏国小公子逃掉了。秦人发布告说:“谁捉到小公子,赏金千斤;藏匿者,株连十族。”小公子是由乳母保护着逃跑的。有人见了,对乳母说:“帮助捉到公子,能得到很多的赏赐,你应该去告发领赏。”乳母说:“我不知道他藏在什么地方。即使知道,死了也不能说。为别人养孩子,却出卖他,是背叛怕死之人。我听说:忠者不背叛,勇者不畏死。凡是为别人养孩子,是让他活,而不是让他死,怎能因为威逼利诱,而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呢?”她遂与公子逃到大泽之中。可是还是被秦军发现了,秦军乱箭齐发,乳母用自己的身体为公子遮挡,身中十二箭而死。秦王听说了,觉得她非常仁义,赐予了她兄长大夫的爵位。韩婴评论乳母这种仁义行为说,这正是《诗经》所说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 国风·召南·摽有梅 | 诗经讲演录 ⑦

· 国风·召南·甘棠 | 诗经讲演录 ⑥

· 国风·召南·鹊巢 | 诗经讲演录 ⑤

· 国风·周南·汉广 | 诗经讲演录 ④

· 国风·周南·樛木 | 诗经讲演录 ③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萝卜

特约编辑:高擎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