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期家长的7个“不可为”!爸妈们务必补习!

2017-09-30 行知家长微学堂初中


请存“欧阳小编”电话到你的通讯录,

13811115269(长按复制添加微信好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多数情况不愿意顺着父母的意思走,因为孩子想告诉你:“我跟你不一样,我长大了,你没发现吗?”在这个时期有哪些行为是不受孩子待见的呢?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和孩子相处呢?以下七种行为,你一定要注意!
1

批评孩子的行为

       有位学生去补习班补习,在公车上睡着了,老师打电话到家中查问,回家时妈妈便兴师问罪:那么短的距离,你也睡得着……我早告诉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网,那么晚睡。”

       虽然妈妈说得都对,但当父母赚到道理后,得到的却是小孩对你的不满。本来孩子应该责备自己,但因为被骂,他开始迁怒,将倒霉的气转到你身上,觉得父母也该负责!

       建议妈妈们换个角度想,改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解决补习不能准时抵达的问题,否则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形,小孩很可能被情绪带着走,坐过站就干脆不去了

2

批评孩子的朋友

       多数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问题,都会希望子女能保持距离。如果父母说,不要与某某人交往,他会把你带坏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友,孩子不会觉得妳在关心他,只觉得:“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基于正义感,一定要保护朋友,对抗父母。怎么大人都是这样,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不是坏孩子再说,你不信任我吗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

       这时,如何沟通是妈妈的最大挑战,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如果你不能稳住自己,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当然,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才不会恶梦成真。

3

纠正口头禅

       青少年多有口头禅,但只要父母一纠正,彼此沟通关系就结束了。

       我们可以对他的表达有所疑问,但不要直接反应他是不对的。例如:可以问他:屁是什么意思?”“会不会被误解你很爱放屁?”你说屁啦!’是生我的气吗?”

       如果孩子偶尔脱口而出脏话、三字经,可能是同侪间流传的语汇,或自觉很酷,故意说出口。父母如果觉得听起来刺耳,不妨用经验和智慧接受挑战,不直接把孩子说的话当成是对父母的攻击。

       找寻适当时机,和孩子讨论:说脏话或骂三字经给人的感觉。

       如果孩子嘴硬认为,不会呀,我觉得很酷!”千万不要继续辩下去,只要心平气和提醒孩子:这个家是大家共有的,家长有权利规范这个空间的环保标准,所以至少在22岁以前,不可以在家说粗话、骂三字经,以示对家长的尊重。

       至于将来他们为人家长,想规划什么家规,由他们自己决定。

4

喜欢做结论

       父母提供经验分享时,最好让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将结论告诉他。当然,这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让教化隐藏于无形,子女通常会参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会问为什么,反而不会去想对自己有何好处,尤其是和妈妈关系亲密的儿子,此时会把妈妈看扁,甚至和妈妈对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结论是妈妈说的,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也会有其它好主意,绝对不会顺着妈妈的意思走,因为小孩想告诉你:我跟你不一样,我长大了,你没发现吗?”所以妈妈要有更宽大的心胸来原谅孩子,承认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5

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会让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吓唬妳:有很多事我并没有完全告诉妳!”或妈妈担心孩子受到同侪影响,对孩子所说的话,还是要99%相信,千万不可坦言:我觉得你一定会被谁影响。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妈妈就不能查证,或再次确认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例如:当发现孩子这阵子行为比较浮动,可试着关心他:是不是发生什么事?”同时藉由电影或电视剧情谈论:如何不受魔力的诱惑电影《魔戒》的主角为何将魔戒丢掉?他怎么做到的?”找到共同的话题点。

6

偷看隐私

       为了解子女,有些妈妈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记,看了又担心,担心就忍不住去问,问了就穿帮,亲子关系因此破裂,得不偿失。其实了解对方的正当方法是学习如何沟通,例如:与子女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或失恋经验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会发问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曾有个女孩提到,母亲送她最好的礼物,就是尊重她的隐私权。事实上,父母尊重及相信孩子,青少年会很感激,所以千万不要偷看他们的信件或日记。或许妈妈会想: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看看会怎样?但孩子的想法是:希望不受干扰,拥有一片自由不受监视的天空。

       维持良好关系比问清楚每日行踪细节更重要。其实建立好关系,他们什么都肯跟你说。所以面对孩子青春期时,父母应关心如何让亲子关系不要断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为?”

       例如:当孩子沉迷电玩时,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网,或扣除零用钱,不让他到外面上网,就是指关心他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可以问孩子,沉迷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在逃避什么事情?我可以协助你吗?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窝心,了解父母是真的想帮助他解决问题。

7

过度关心

       不要让孩子觉得妈妈的爱有负担。有位做老师的家长,每天都要等儿子放学一起回家,中午还会逛到儿子班上看他,让儿子备受压力,觉得受到监视,似乎成绩稍稍不好,妈妈都会第一个知道。

精品推荐


行知教育推出了幼儿、小学、初中、综合四个专版,更专业和系统的为家长送去相应的科学育子知识,请家长朋友关注综合版和孩子年龄对应版块即可。99%的好父母都选择关注的好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