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演讲 | 为什么你不必是设计师,却需要成为设计思维者?
Warren Greving长期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他在惠普供职二十三年, 曾为惠普实验室全球研发部总监。目前为印度Srishti艺术设计科技学院S实验室的主任。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实验室专注于像印度这样的高增长新兴市场,帮助与合作公司在创新的早期阶段使用设计思维来有效地定位新的用户、用户价值主张和商业模式,并为国际研发类组织在跨国市场面临的挑战提供咨询,尤其是美国、印度、中国和俄罗斯。
设计思维很热门,热到大众媒体上随处可见。你拿起一份伦敦的金融时报能看到设计思维的标题。我相信在中国媒体中也到处都是。在印度也一样。但是12年前,“设计思维”这个名词都还不存在。我个人一直对这些热门话题持怀疑态度。因此这次演讲我打算用我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经验,对设计思维进行一点反思。
你觉得很奇怪吗?其实并不会。这是一句很有影响力的话。这其实是IDEO公司的David Kelly和Tim Brown的高见。他们都是非常成功的设计师。IDEO的设计屡获大奖,声名在外。他们一直在试图改变大众对设计的误解。大众一般认为设计就是时装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北京国际设计周展示了这些设计领域的很重要的成果。但是,正如David在解释他的设计工作的时候所说,他做的并不是传统的设计,他花更多的时间去谈论思维方式,从而创造出了“设计思维”的提法。
把隐藏在设计背后的有规律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与设计本身脱离开来是非常有用而强大的。这样我们这些“非设计师”也可以使用这种思维,把它用来做出人们想要的东西,创造人们会采用的方案。设计思维满足了创新者的需求。我早年在惠普的时候有一个故事体现了这一点。惠普实验室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研究员。他后来成为了公司的高管,他在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在技术上非常成功,但是没有人想要用。他说“我再也不要浪费时间做没人要的东西了。”设计思维可以确保这一点。Kelly的方法解放了创造过程,让它能够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
这个方法同样有会带来另一个极为有用的结果,我想这也是今天举办这个活动的原因。把设计思维和设计区分开来,使得这种有规律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能被用在和传统设计领域非常不同的地方。如今的IDEO已经大大扩展了设计的工作领域,远远超出了20年前的水平。许多新领域就是我们所称的为民生所做的设计 。
所以现在我们有非设计师在非传统设计领域运用设计思维。
从学习到工作,我都是软件工程领域的。虽然我目前没有在做软件工程师,但我在惠普做这方面的工作很多年。我也是一名接受过管理技能训练的职业经理人。我在惠普担任软件工程师和技术经理一共23年。同时,我是一个设计思维者。其实我很骄傲我是一个T型人。这是IDEO的Tim Brown提出的另一个概念。T型人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功力非常深厚,同时对其他的领域也非常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特质可以成为创新团队的绝佳协作人。成为T型人,打造跨学科的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几乎就做不到。不同的学科背景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惯用方法。把他们放一起时会有矛盾和冲突。比如商业和技术研究员,商业研究员需要事先的数据收集,而技术研究员则需要时间去构建,并在开始行动之前就要对需求非常清晰。
这就是设计思维发挥作用的地方。它帮助我成为了一个T型人,它提供了跳出专业领域并关注人本身的一个创造性过程。设计思维让多学科协作成为可能,特别是在面对很棘手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它把专业人士从只有一个旧的视角的“专业思维陷阱”中解放出来,将人们放到一个由设计思维引导的旨在为人创造价值的共同的视角下。
这是我们在班加罗尔成立惠普研究小组的时候的经验。我们在一个全新的场景下共工作,要在一个新兴经济体当中做技术研究,我组建了一个由商业、设计、人类学等多样化的非技术人员组成的部门。当我们的项目团队去做研究的时候,那就是一种早期版本的“设计思维”,为项目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当然,最初我们还没有“设计思维”的叫法,我们把它描述为情境化的研究,直到现在逐步进化为了“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个有效的组建跨学科团队,解决重大社会民生方面的挑战的方法。
设计思维者通常看起来很大无畏,似乎没有什么领域或问题是他们不愿解决的。为什么?设计思维者都很傻很天真吗?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各领域专家的从他们自己的专业立场去思考了问题,他们因拥有专业技能生发出自信。这种专长让他们有信心该怎么做。这是好事。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一座桥,那么就去找一个好的土木工程师。从这方面来说,设计思维者并不能替代领域专家。
设计思维是从你意识到需要一座桥之前开始运作的,也就是在你知道需要土木工程师之前。对于很多专家,在有一个解决方案之前,一些未知的区域有一点吓人,甚至是可怕。但是,未知正是传统设计师工作领域所经常面对的。时尚、平面艺术,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寻找灵感。这种情景下,设计思维就非常有用,能够给这些设计思维者去处理问题的信心。
设计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不同。设计思维的起点是寻求理解,它不在事先确定的解决方案中。一个设计思维者精通发现和创造理解的工具和方案,这些工具和方案令他们接触到人群。这是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的基本原则。人们都是各自生活的“专家”。从一个设计思维者的视角来看,人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要找出怎样为人创造和实现价值。 一个设计思维者有了接触这些“专家”也就是人的工具,从而能够充满信心的去思考问题。有了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理解。
这一点让设计思维对创造社会民生方面特别具有吸引力。大的社会问题很难轻易或简单地从一个单一领域就解决。使用设计思维,这个问题就能够借助对人的充分理解而被分解开来,并用跨领域的综合方法加以解决。
最底部的文字。人。“生活”的专家。
从左到右,是设计思维者工作中依次要着重完成的四件事情。最右边的按刷新按键,则代表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反复迭代。
很简单,但不一定很容易。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设计思维的真实案例。我在班加罗尔运营一个实验室,里面充满了设计思维者和应用设计思维的项目。它是印度最大的私立设计学校之一的一部分,有超过1000名学生,其中7成是女生。下面是一些从使用设计思维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得到的观察和发现。
数字能启发经济学家,人能够启发设计师。
将统计推而广之,去找到最大的市场或者去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其中是有一些问题的。统计和数据在设计思维中有他们的地位。但是设计思维的核心是来自于人的灵感、好奇心和同心理,这些才能产生灵感,这才是设计思维者要找的。我的实验室的每个项目都有对人的前期调研。下面要讲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这个项目并不是一个民生项目,但是只要是被人所启发到,不管是在传统的新产品研发项目,还是为民生而设计的项目,区别并不是很大。
特百惠是一家业务扩展到全球范围的美国公司。特百惠长期的核心业务是设计家用工具——高质量的塑料器具,以及提升妇女的能力。他们2010年找到我们,提出要探索一种与印度新兴中产阶级的餐饮相关的新产品。
由一名设计师领头,我们组建了一个设计学生组成的团队为他们做项目。团队围绕主题做了很多进一步的研究,包括特百惠这家公司本身、塑料的使用和环境问题、食物准备的可持续发展等。期间出现了一件让我不安的事情,这些学生对社会问题非常热心,他们打算在对特百惠的报告中加入一段他们对于塑料废弃物长期无法降解这一现实的担心。不过很有趣的是,他们一开始的这个担忧,最后被他们被人启发的灵感完全盖过去了。他们在厨房里访谈了母亲、祖母和女儿。他们观看她们准备食物,与她们一起去逛市场,他们出席有很多妇女一同展示她们的食物准备方法的“特百惠聚会”。这些深入到班加罗尔厨房生活的经历,带给他们很大的灵感。
这个团队提交了一个概念表格,包含九款特百惠可以开发的创新产品,每款产品概念都包含了环境和安全的考虑,令它们带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从细小的方面对社会民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烹饪过程中安全处理和盛放滚烫油的容器、减少食物浪费的容器、使用天然物理过程储藏和冷却食物以减少高能耗冰箱使用的冷却容器等等。这些灵感都来自他们对人的深入研究。他们访谈过的人数达到了统计样本的要求吗? 没有。但这些访谈足够成为灵感吗?够了。
这是很典型的在新产品开发中使用设计思维的例子。好的为公益的设计思维需要从人们身上找到这类灵感。注意,不要仅仅关注统计数字。
动机是建立理解的关键
在设计思维项目中有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认为对人们进行前期研究的原因是人们会直接告诉研究者解决方案是什么。但其实人们对设计师的工作不会有太大兴趣,他们多半更愿意谈论和关注他们自己的生活。设计思维项目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是去从前期研究所得到的信息中,发现潜藏的观点和意义。
去年秋天,我们开始了一个研究尝试,叫做“移动的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印度社会的一大问题,有大量人口患有I型或II型糖尿病。和很多医疗相关项目一样,这个项目也很有潜力,会带来很大的社会价值。就像特百惠项目,这个项目前期当然也对糖尿病人进行了调研,还包含了与病人相关的医生、家庭成员、护理人员以及医院员工。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些研究。糖尿病已经由医学界专业人士研究了很多很多年,研究报告易于查阅;也有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只要随时监测血糖,病情可以被控制。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进行前期研究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找到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那些应该找而又不知道的究竟是什么的东西。这是很多社会公益项目的关键。控制像糖尿病这样的疾病对于个人来说是有困难的,在与人们的交谈中,我们的研究者发现了他们自称自己在做的事情和他们真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区别。他们发现,病人们很有信心地谈论起他们的新监测仪器,随后却发现这些仪器甚至没有拆封。这是为什么?原来糖尿病人不希望被人视为“有病”,健康问题与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出现了冲突。
这为设计研究者指出了挑战所在。对真相与理解的获得,常常来自于对人们的动机的了解的增加。你感受一下,如果研究者去发明了一种非常棒的血糖测量方法,但是最后可能发现没有人用它。设计思维正式努力去获得这些真相和理解。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设计项目中贴满了便利贴,原因是这些贴纸代表了一种流行而有效的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挖掘真相,建立理解。
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
设计思维者要看到社会的全部复杂情况,特别要把注意力放到人里,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而不仅仅对单个个体感兴趣。
我们有另一个项目,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印度到处都是一种电动三轮车,叫做自动人力车,或者简称自动车。它们是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轻易的穿梭在窄巷中,而且比出租汽车便宜得多。它们到处都是,非常便利,参与并组成了印度人的生活 。我们叫它们交通系统的“最后一英里”。虽然广受欢迎,但它们是非常独立的主体,在驾驶者和乘客之间,还是存在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司机宰外地客是出了名的,他们时常不按照打表的价格收费,有时还会因为路程而拒载。可以说这个行业的用户体验时好时坏。如果有兴趣,网上有很多关于在印度乘坐自动车的视频。
我们的研究是寻求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自动车在智能城市交通设施中的地位。第一眼看去,用户体验就是关于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关系。于是设计研究者的前期研究就从司机和乘客关系开始着手,但其实涉及到的人群的前因后果是要远远大于直接相关的个体。人们是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元而复杂的社会里,这是对社会民生项目非常重要的观察。
关于自动车交通系统的前因后果,包括了车主(车主通常不是司机,司机们有时候是工会成员。),也包含了街头环境、自动车与其他交通方式(例如步行)的竞争。在这些的后面,还包含道路公共设施;作为一个被管制的行业,政府的干涉也很多,油价是有立法的,也有补贴,自动车司机需要执照;他们许多人还加入了一些其他的体系,诸如来往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与市中心之间的线路的预付费车辆的代理社;他们在路上行驶,也随时在交通警察的管理下。潜在的乘客只看到了司机,而设计思维者必须看到司机背后的这一切复杂关系。
重点就在这里。对于一个设计思维者,乘客与司机之间关于一次出行的简单互动,背后有着全部的这些前因后果。重点在于设计思维者必须全面的研究这些上下文,而且必须建立起对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在这个具体案例中,要成功的提升用户体验,依靠的是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并创造出能够满足所有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和大量利益相关方合作的时候,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是非常有用的学科。
设计思维从设计中分离出来,这为创新者提供了新的良机。享受对可能性的探索,发展你的T型,建立起与人工作的信心,向其他设计思维者学习。
为什么我今天来到这里?某种意义上,因为这个工作坊的努力也启发了我。中国有着巨大的机遇的挑战,而中国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设计思维有可能有助于更有效将解决方案关注于人本身,为更好的配置资源,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做出贡献。
(本文为活动演讲翻译稿,与演讲内容可能稍有偏差。)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服务”版块之下主题活动,由设计思维体验工作坊和论坛两部分组成。
工作坊集结关注儿童走失问题的各方人士,以“人本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为核心,运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方法,以工作坊的形式寻求潜在解决方案。由广受欢迎的设计思维导师梁海燕(Helen)博士指导,通过原汁原味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Stanford d.School)创新训练,思考如何帮助丢失的宝贝回家。
论坛部分有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汤敏先生分享对于设计思维解决民生问题的期许与鼓励,有国际创新导师Warren Greving分享设计思维推动创新解决民生问题的国际经验。众多学者专家、公益领袖、产业创新专家从跨界创新的角度展开圆桌讨论——作为创新方法论的设计思维如何应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七牛云、睿介寻子、儿童预警平台等代表亦将出席介绍现有经验及专家思考!工作坊的Demo展示更得到重量级投资人、专家和嘉宾代表的反馈和点评!
本次活动于9月19日北京歌华大厦举办,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战略合作』
『学术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