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琶书苑|《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程潮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以学派为线索,以范畴为纽带,从哲学视野对中国古代民生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民生”概念的源头着手,揭示了“厚生”与“正德”、“利用”的关系,分析了传统民生的二元取向。其次,分别探讨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农家的民生思想。儒家方面,从宗教、道德和政治层面探讨了儒家民生思想的立论摹础,从理欲之辨层面揭示儒家追求民生的标准,从养民之道层面分析儒家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其对安富和均平、取予与损益的态度。道家方面,从合“道”和生命至上、“无为”三个层而揭示道家的民生构想。墨家方面,从道德、宗教、经济和政治四个层面揭示墨家的民生构想。法家方面,从人性论上揭示法家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从法家对待贫富和社会福利的态度来审视法家的有限利民论,并分析法家的法治民生。农家方面,探索农家假托神农和后稷来立论的原因,分析农家政治派和科技派的民生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最后,探讨了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品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民生概念与民生思想
第一节“民生”概念的提出
一《夏书》“三事”中的“厚生”
二“民生”概念的出现
第二节“民生”概念下的民生意识
一感悟民生的艰难
二“厚生”与“正德”、“利用”的关系
三“厚生”为立国的根本
第三节“民生”概念外的民生思想
一民生与政治
二民生与道德
三民生与“利用”
第四节民生意识下的二元民生
一职业分工下的二元民生
二价值取向上的二元民生
三二元民生的不同看法
第二章 儒家民生思想(一)
--政治语境与立论基础
第一节政治语境下的“民生”
一远古民生英雄的古帝身份
二政治话语中的儒家民生观念
三“君”“官”置于“民生”之外
第二节儒家民生思想的立论基础
一“人为天生”是儒家民生思想的宗教基础
二“德合天地”是儒家民生思想的道德基础
三“民为邦本”是儒家民生思想的政治基础
第三章 儒家民生思想(二)
第一节儒家对“欲”与“理”的理解
一儒家对“欲”的理解
二儒家对“理”的理解
第二节“理”对“欲”的制约
一先秦儒家的理欲观
二汉唐儒家的理欲观
三宋明儒家的理欲观
四明末清代儒家的理欲观
第四章 儒家民生思想(三)
第一节养民与扶弱
一政在养民
二扶弱济困
第二节富民与安富
一藏富于民
二安富保富
第三节平均与调均
一平均论
二井田与平均
三取予与损益
第五章 道家民生思想
第一节合“道”的民生
一尊道
二法道
第二节生命至上的民生
一无欲与知足
二贵生与养生
第三节无为下的民生
一贵为贱本
二无为保护民生
三道家的民生理想
第六章 墨家的民生思想
第一节兼爱交利:民生的道德基础
一兼爱的价值
二功利的要求
第二节尊天事鬼:民生的宗教基础
一“天”之欲富恶贫
二“鬼神”之赏贤罚暴
第三节尚贤非攻:民生的政治基础
一“尚贤”为民生
二“尚同”体民意
三“非攻”合民利
第四节尚力崇节:民生的经济基础
一非命尚力
二节用利民
第七章 法家民生思想
第一节民性好利论
一管仲学派的“就利避害”说
二商鞅的“计利虑名”说
三韩非的“计算之心”说
第二节有限利民论
一利民
二贫富之间
三民生政策之变
第三节法治民生论
一法在因民情
二法以保障民生
三法以规范民生
第八章 农家民生思想
第一节农家诸派与崇拜偶像
一农家诸派
二农家崇拜的偶像
第二节农家政治派的民生思想
一农家许行派的民生思想
二农家政治派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农家管理派的民生思想
一农家管理派的重农思想
二农学家的民生关怀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程潮(1963—),安徽枞阳人,哲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1990年安徽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200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社会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学术月刊》《学术研究》《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现代哲学》《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9部:科研成果获省级奖1项,市厅级奖5项。
【阅读说明】关注谷琶公众号gzdxggxy,并敬请关注建设中的谷琶大型学术工程:《广州公共管理评论》辑刊(社科文献出版社)、《广州社会工作评论》辑刊(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共管理教育评论》辑刊(社科文献出版社)、《南国公共管理文库》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教程》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工作管理丛书》系列(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共政策研究丛书》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治理书系》丛书(人民出版社)、《大都市治理书系》丛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