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

Soma Hewa博士出生于斯里兰卡,1983年获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从事教学30多年。他是国际健康社会学知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健康和社会资本、公共健康和医学史,多次获得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洛克菲勒档案中心、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基金会的奖学金,1997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当客座教授,现担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外籍教授和谷琶客席学者。


“Soma教授总会在上课前一天就把课件发给我们,让我们提前了解他的讲课内容,而他讲课时总是希望有人能够打断他、质疑他,这种教学方法很独特”,“他丝毫没有国际知名学者的架子,除了主动承担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非常乐于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和科研……”说起Soma,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就有很多话要说。满头银发,笑容温和,眼神坚毅,简朴却不失活力的穿着,在教师公寓,我们专访了Soma教授。


  国际知名学者的中国情结

许多斯里兰卡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Soma说,此次来到广州大学,就是圆梦来了。

  斯里兰卡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soma说,不少斯里兰卡人都相信中国是个佛教之国,多数人都认为“中国是我们的好朋友”。自小在斯里兰卡长大的他自然也对这个东方国度心生向往。小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是Soma及其小伙伴讨论最多的话题;而在大学,他交了不少中国朋友,并向他们学会了打羽毛球。soma说,“到中国去”是自己一直的梦想。今年,在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刘波副教授的牵线搭桥,Soma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神秘国度,成为我校一名外聘教授及访问学者。

  来到广州已三个多月了,Soma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学生都非常热情友好,非常乐于助人。刚来到广州大学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的确给他带来一定的不便,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常常会有热心的学生主动提供帮助,带他去购物,帮他在饭堂点餐,教他有关的中国习俗,为他出行指路等。


  希望为中国学生量身打造“人口与健康”课程

  Soma不会中文,但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坚持全程用英文给学生授课,并主动每周承担10多节的教学任务。他忘我工作,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阅读、思考和写作,6点多到办公室开展学术工作;他认真负责,每一节课都会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课题,希望每次都能注入新思想为同学们打开新视野;他全身心投入,每次都提早到课室,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流。

  备课的时候,他不断修改补充自己这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到课件当中,尽量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中国学生去理解和学习。当问及Soma为何要承担这样多的工作时,他说是希望帮助中国学生了解更多西方文化知识,“我一直很喜欢并认可中国,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现代化,因此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乃至开发新课题。我希望能为中国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人口与健康’的课程,因为随着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需要这方面的课程。”

   Soma还热心为广州大学组织和张罗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今年12月,他将邀请中外学者来广州探讨“社区与人口健康的关系”,从会议方案的起草、议程、经费申请、联络参会者等,他都是亲自参与,乐此不彼且不计较报酬。在他看来,广东是中国的缩影,有很多其他城市的特征,很多在广东发生的问题,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可能会发生,因此他主张利用社区的力量解决医疗体制内出现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能建立社区医院会更好,相比起市区医院,社区医院能节约更多成本。并且,当你年老时,如医生和护士能到你家为你服务,这对你来说再好不过了。”

其实以Soma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来说,他需要更多的休息,但他依然选择坚持,“对我来说,在中国进行教研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虽然我知道有时候自己的身体需要休息,但我还是很享受自己所做的一切。”


  他的课程没有考试,只有演讲和研究

  Soma希望将西式教育带入中国学生的课堂,最终促进全球化的交流。他曾经到过许多国家教书,他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学以致用,因此他的课程没有考试,只有演讲和研究。他上课时会一直走动,走到学生面前,鼓励他们提问题;他喜欢和学生进行互动,甚至会直接跑到学生面前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Soma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天都会把课件提前发给学生,希望学生们能在课前准备好,在课堂上质疑他的观点。他也喜欢学生多提问,因为这样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讲更多的东西。Soma说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他形象地把自己比作“GPS”(导航仪),为学生导航,但更多的是让他们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积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Soma还指出了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不同:如果你给外国学生一个项目,他们能自己完成,而中国学生则过于依赖老师给的模板。而这正是他在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改变的。“如果每样事情都是听从别人的意见,那就缺乏了自我思考,所以教师应慢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希望中国变成思考大国,而不是制造大国(think in China, not made in China)”,Soma这样说道。


“Soma教授工作严谨、认真负责,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和对教师职业的追求、喜爱。同时他又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专家的架子,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学生都把他当成一位好朋友,喜欢和他说问题,喜欢倾听他的见解。”公管学院副教授刘波这样评价Soma,“在学术问题上,Soma教授知识渊博,思维敏锐,会以自己的学识去影响别人,悉心教导学生。他是国际健康社会学的知名学者,美国、加拿大等国学者都非常尊重他对于20世纪国际公共健康史的杰出学术成就,并广泛引用他的学术文献。他关于哲学和社会学的问题思考很深入,每一次和他交流学术问题都感觉就像是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

《广州大学报》2014年11月30日(作者:袁航 彭玲玲 刘俏婷)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5日(记者:李永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