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

梁焯贤、赵毅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3-02-24

谢俊贵,1958年生,湖南醴陵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36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MSW教育中心主任,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广州社会工作评论》主编。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论证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75年,谢俊贵高中毕业回乡,开起了拖拉机。当时出于组织上人员需要,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谢俊贵被推选为当地初中的民办教师。

那时候教师资源并不充裕,采取的是‘包班’形式,“我一个人要负责整个班的全部科目的教学,全班有40多个学生,每周要上28节课。”文革结束,高考恢复。谢俊贵于1978年考上湖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已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毕业后,获得留校机会的他,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谢俊贵曾有机会到地方情报中心等机构工作,但视教书育人和研究学术为爱好的他还是选择留校任教。从初执教鞭,投身教坛,至今谢俊贵已用粉笔书写了三十六载春秋。


艰苦岁月,坚持办学

在那艰难岁月里,教书育人远比今天要吃力。在当时,高等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教材资源和教学设施非常稀缺,在谢俊贵这批教师教学起步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会面临不少困难。对此,谢俊贵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难,是一代人的困难”。他提到“新三届”(即恢复高考后参加77、78、79届考生)都有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他尤其喜欢马克思的一句格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谢俊贵秉持不屈的精神,将苦难看作一种磨练,敢于迎难而上。没有教材,就亲自编写教材。学生们也非常配合,积极到社会机构去寻找一切实习机会来弥补资源上的不足。这段艰难岁月也培养了他的创新精神,多思考,多创新,并在当地创办了公共关系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谢俊贵感叹道:“我们那代人啊,就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又有责任感,恨不得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建设好、发展好自己的祖国。”


敬业爱生,灵活教学

被问及教学问题时,谢俊贵表示自己很重视备课环节,“同样的课,我不会采取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会更新知识。”因此,他的教案,在日积月累下都可整编出版书籍了。

他和学生的关系堪称“亦师亦友”。 他非常喜欢来找他“麻烦”的学生,和他们探讨学术上的问题,也非常热衷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上课都不喊‘起立坐下’,我跟同学有个约定,上课时,我喊‘你的正能量’,他们喊‘超乎你想象’,这便是我们起立坐下的暗号。”他坦言,“见到学生我就开心,见到好学生我更开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视他为朋友知己。谢俊贵笑称,每次回到家乡,若不找当年的学生叙旧,他们都会为此而“生气”。

不仅如此,谢俊贵老师的课堂向来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他认为教学的方式要分两个方面——“正经”的课题要用“正经”的方式讲出来,不可儿戏,但是“正经”并不意味着古板,而是对科学严谨的坚持;一些难以消化的课题可用幽默或其他表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另外,他特别推崇“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他说:“我的学生,我会先把‘鱼’抓来让他认识,再交给他捕‘鱼’的方法。作为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以及如何去‘捕捉’到知识的方法。”因此,他的课程《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其教材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功绩累累,桃李天下

一直以学术研究为爱好的谢俊贵,未忘其本,坚持科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重点1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社科1等奖1项,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市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同时,在专业建设上,他也是不遗余力,领衔申报,获得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而社会工作专业被批准成为“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此外,由他主持建立的“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评为校级实习基地。然而在谢俊贵看来,任教以来最值得自豪的还是他的学生们。不少来自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上了谢俊贵的课后,深受影响,选择报考社会工作的研究生。谢俊贵透露:“指导一个获‘挑战杯’的学生,需要面面俱到,比带出一个研究生还要难。”但由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多有所斩获。其中,学生徐绮雯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省赛中获得特等奖。谢俊贵也是于2007年获得“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面对“南粤优秀教师”在内的各项荣誉,谢俊贵淡然处之。“不要为了荣誉而获得荣誉,荣誉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我本身是个平淡无奇的人,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


“四有”教师,寄语后辈

当今时代不少人都希望投身到教育行业,而谢俊贵则希冀后辈都能继承“四有”精神。他引用了韩愈之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一、坚持传道。身为老师必须要有理想抱负,有职业追求,有坚定信念,向学生传达信念;第二,老师必须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身为老师在自己专业上的能耐必须要高于学生,才提供为学生解惑的条件。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致力做专业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断为自己为学生扩大学术的范畴;第四,更要亲近学生,有仁爱之心,视学生为“弟子”,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立德育人。


(原载于《广州大学报》2015-10-08,学生记者梁焯贤、赵毅鹏。谷琶官方微信编入时标题有变动)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