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书苑||《国家、资本家与工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再研究》

学术事务部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3-02-24



著作名称:《国家、资本家与工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在研究》

著作作者:王霞

出版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第1版

丛书名称:《南国政治学人文库》




【内容推荐】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学者们更多的是对这场政治运动进行宏观描述,而鲜有微观的历史考察。而以地方城市为个案的学术研究就更显稀少了。本书以广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研究个案,在宏观层面上,重点探讨中共决策的历史情景;在微观层面上,重点讨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资本家、工人扮演的角色与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作者小传】

王霞,山东泰安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执教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在《二十一世纪》等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著作导读】

     1955年10月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集了一个有300人参加的大型座谈会。参加的有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委员、在京的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等。毛泽东在讲话中说:“私有制妨碍国家富强,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际上是赎买政策,是善转,不是恶转;是和平的转,不是强力的转。对资本家的安排,一个是工作岗位,一个是政治地位,要统统的安排好。” 
     1955年11月1日,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全国工商联主任委员陈叔通在开幕词中说:“伟大祖国正以飞跃的速度繁荣富强起来,国家的前途就是我们个人的前途。为了适应新形势,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爱国的工商业者都应该进一步接受改造。”会议通过了《告全国工商界书》:“我们工商业者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坚守爱国守法的立场,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对一些思想上有怀疑和顾虑的人,要进行耐心的帮助和善意的批评,使他们认清前进的道路。对少数破坏改造的违法分子,必须展开严肃的批判和斗争。” 
      第二次谈话后,毛泽东去杭州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该草案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和完全的必要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从原来在私营企业中实行的由国家加工订货、为国家经销代销和个别的实行公私合营的阶段。



【著作目录】

总序 /严强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第二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宏观历史图景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图景 
二、广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1952年“五反”运动——政治关系的重塑 
——工人的崛起与资本家的陨落 
一、广州市的“五反”运动历程 
二、社会关系的重构:“五同”关系的终结与阶级关系的建立 
三、“五反”运动中的资本家 
四、“五反”运动的政治后果:资本家与工人政治地位的倒转 
第四章  私营企业生存境遇的恶化与公私合营的初始(“五反”后—1954年) 
一、“五反”后私营企业的生存境遇 
二、总路线公布后的“暗流”:资本家的抗拒与工人的不满 
三、1954年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案例: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第五章  1955~1956年初: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神话 
一、公私合营前夕:资本家的心理与行动 
二、公私合营前夕:工人的心理与行动 
三、国家的“挤压式”动员:推动资本家自愿合营 
四、制造的欢腾:公私合营的神话速度与欢庆场景 
第六章  最后的回眸:公私合营后资本家与工人的生存状态 
一、资本家职位的安排情况 
二、资本家对职位安排的态度 
三、资本家真实的政治处境 
四、工人的生存情景 
第七章  结论 
一、意外的结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提前完成 
二、国家权力的扩张:私营企业的死亡与“类行政机构”的构建 
三、涅槃重生:私营企业主阶层的重新崛起 
附录 
附录一  1950年工商业情况 
附录二  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50~1956年) 
附录三  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50~1956年) 
附录四  商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50~1956年) 
附录五  商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50~1956年) 
附录六  广州市私营工商业及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书目】

截止到2016年8月止,《南国政治学人文库》已经出版了沈本秋、刘杰、王霞著作3部,具体书目如次:

《寻找公共政策的制度逻辑》(陈潭 著)

《寻求公共事务的治理逻辑》(陈潭 著)

《寻找公共领域的意义世界》(胡晓 著)

《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形成研究》(刘杰 著)

《巴黎公社的民主试验及其当代意义》(李妲 著)

《马克思国家学说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伍小乐 著)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民主政治研究》(史海威 著)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刘显利 著)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研究》(雷石山 著)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研究》(彭东琳 著)

《意义世界的构造:马尔科塞新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刘兴云、石小娇 著)

《国家、资本家与工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再研究》(王霞 著)

《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沈本秋 著)



谷琶学术事务部

谷琶新媒体中心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