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琶书苑||《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著作名称:《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外文书名: A New Discussion of Sociology of Disaster in Western Countries
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ISBN: 7509780616, 9787509780619
政府往往面临着谁是灾害责任主体这一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本研究认为,这二者并不是绝对分割和相互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相互转换的。在灾害治理中,政府必须要排除“人祸”责任主体的说法,因为只有在“天灾”情境定义中,政府的救灾行动才有功劳可言。反之,灾民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政府,这不仅会引起灾民的强烈不满和抗争,还会威胁政治安全及社会稳定。而且,“灾民”这个概念是政府及法律系统创造出来的,因此灾民就有了情感倾诉和灾害补偿的具体对象。但是灾民的痛苦虽然震撼而强烈,却不至于扩散到灾区之外,灾害导致的社会风险被收缩在灾区内。因此,有效定义“灾民”并使其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将灾害风险有效控制在灾区内,也是政府治理策略的重点所在。政府应该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播报、正向解释以及专家诠释等方式影响民众对灾害情境的定义,将灾害导向“天灾”而非政府疏失。同时,政府要有意识地加强灾害形象管理,寻找决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以维护自身利益和政府权威,这不仅有利于将灾民引导到积极的灾害救助行动中来,而且可以通过政策效应减少灾民的反社会集体行动。 我们知道,信任机制的建构是灾害集体行动有效治理的基础。目前,学界对于政府灾害治理的研究仅局限于政策与制度层面,而对于将“信任”作为灾害集体行动风险防范机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虽然在灾害情境定义中有“天灾”与“人祸”之争,可能会出现民众不信任政府的现象,但事实上,在灾害发生前,民众是高度信任政府防灾应变能力的。学者斯坦博格(Steinberg)的研究发现,如果民众高度信任政府的防灾应变能力,反而会降低民众的风险知觉及防备程度。
【作者小传】
周利敏(1977-),湖南衡阳人,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广州大学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灾害社会学与灾害社会工作研究。2007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共主持14项纵向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其他课题8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3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得“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
导言
第一章 西方灾害社会学发展脉络及主要命题
第一节 早期经典灾害社会学、中期社会脆弱性与近期社会建构主义
第二节 灾害社会学实务取向:灾害社会工作研究的兴起
第三节 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命题
第二章 灾害集体行动:经典灾害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灾害社会学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第二节 灾区内灾民的集体行动
第三节 灾区外志愿者的集体行动
第四节 灾害集体行动柔性治理的策略选择
第五节 小结:灾害集体行动柔性治理及理论再思考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非正式参与途径:西方灾后重建的重要转向
第一节 引言:重建困境与研究进路
第二节 走出重建困境:非营利组织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参与途径
第四节 小结:非营利组织参与实践及理论反思
第四章 公私协力:西方公私灾害救助困境破解
第一节 缘起:灾害救助中“全能政府”的终结与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第二节 灾害救助中“政府失灵”与“第三部门失灵”
第三节 走出“失灵”的困境:“公私协力”
第四节 非协调约束下公私救助行为:“公私协力”的现状
第五节 灾害救助实践中“公私协力”机制的建构
第六节 小结:“公私协力”及其理论再思考
第五章 失序之中见有序: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功能
第一节 缘起:灾后重建研究中的非正式制度
第二节 非常态情境中非正式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制度类型:基于多案例分析
第四节 小结:非正式制度实践反思
第六章 无察觉危机、社会情绪共振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第一节 引言:灾害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中的无察觉危机
第三节 社会情绪共振与无察觉危机
第四节 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第七章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第一节 引言:灾害社会学研究新趋向
第二节 理论内涵及分析逻辑
第三节 基本理论假设
第四节 主要讨论面向
第五节 社会脆弱性因子
第六节 多元评估模型
第七节 理论贡献及局限反思
第八章 社会建构主义:西方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一节 “回笼效应”破解与建构主义兴起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基本内涵
第三节 应用表现及实例诠释
第四节 治理启示及政策意涵
第五节 小结:局限及反思
第九章 从结构式减灾到非结构式减灾:国际减灾重大转向及实践反思
第一节 缘起:西方减灾的最新趋势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类型比较
第三节 结构式减灾悖论及困境
第四节 非结构式减灾基本工具
第五节 国际非结构式减灾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节 小结:西方非结构式减灾实践及理论反思
第十章 复合型减灾: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困境的破解
第一节 缘起:减灾困境出现与复合型减灾兴起
第二节 “结构式失灵”与“非结构式失灵”
第三节 走出失灵困境:“复合型减灾”
第四节 复合型减灾体系的建构及反思
第十一章 永续社区减灾:国际减灾最新趋向及实践反思
第一节 缘起:环境剧变与国际减灾重大转向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内涵
第三节 减灾模型与减灾计划
第四节 永续社区减灾中社会脆弱性降低及生态保育理念提倡
第五节 治理启示及实践反思
第十二章 离灾:国际灾害治理政策创新及中国启示
第一节 大转变:“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相关比较
第三节 离灾思想及基本内涵
第四节 从防灾到离灾:灾害治理的政策创新
第五节 小结:离灾治理的中国启示
第十三章 离灾、生态保育与永续社区“三位一体”新灾害治理模式
第一节 缘起:“风险社会”中现代国家治理能力遭到质疑
第二节 “与自然共生”中的离灾理念
第三节 生态灾害频发及生态保育理念兴起
第四节 离灾、生态保育与永续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第五节 小结:治理启示及实践反思
第十四章 永续发展:新型雾霾生态灾害治理框架
第十五章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西方灾害社会学研究的范式革命
后记
概念索引
谷琶学术事务部
谷琶新媒体中心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