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书苑||《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

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南国政治学人文库》、《大都市治理书系》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重点组织打造的大型学术工程建设成果,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校级重点学科基金、湖南斯为盛学社学术成长基金联袂资助。其中,《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前期规划出版著作20部,截至目前已出版7部;《南国政治学人文库》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品,前期规划出版著作20部,截至目前已出版11部;《大都市治理书系》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前期规划出版著作15部,截至目前已出版1部。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丁魁礼)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认为,创新有风险,不创新更危险。为更好地理解创新产业的发展规律,本书致力于研究创新集群中知识治理问题。基于大量学术梳理,本书指出创新集群存在地理空间和技术经济空间两个分析维度,从而为识别创新集群提供了理论基础。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据其阶段和特质选择契合的知识治理机制,由此本书尝试研究了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多维螺旋机制、组织实施机制以及共生演化机制,最后基于学理给出了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政策涵义。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蒋红军)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深入探讨了在中国城市化背景下,传统农民如何经由新的社会建制与主体实践转变为现代市民,进而推动农民公民身份权利发展。通过双案例研究发现,农民身份转变的社会政治过程意味着农民公民身份权利关系与社会福利格局的大调整,其绝不单纯是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变更问题,更不仅仅是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而是重新界定旧有农民身份的权利关系,在建设新型城乡关系的进程中重组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国家、农民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关系。


《信任的度量》(熊美娟)


   《信任的度量:澳门居民政治信任的实证研究》以2010年对澳门居民的一项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了两种方式来测量政治信任。研究发现,政治信任的直接测量结果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度较高,但间接测量结果显示政治信任度处于些微不信任并趋于一般信任状态,即偏向否定的政治态度。本书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比较维度出发,探讨澳门回归前后的社会治理、民众心理,并与香港进行一定的比较,从而对澳门居民政治信任现状的两个结果进行了解读。政治信任的两种测量方式应对着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型,对不同理论解释路径的支持看来更依赖于人们所测量对象所包含的内容。政治信任的直接测量使其解释看来更倾向于社会化模型的解释;间接测量则强调了对具体客体的具体评价问题,更倾向于政府绩效模型的解释。政治信任对激进型(或否定反对型)的参与影响力度更大,即政治信任度越低,则参与社会运动的可能性越大,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研究》(曾小军)


   《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研究》认为,人类理性的成功实践,从来都是在“价值-工具-制度”这三位一体的理性结构中实现的。本专著将有效把握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着力解决政府为什么干预、是如何干预的、该怎样干预民办高等教育问题。《南国公共管理文库: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研究》视角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依据政府干预理论构建分析,从管制与财政资助两位维度对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采用访谈、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行为,提高研究的针对性与现实指导意义。


《转型期大学的资源竞争研究》(程瑛)


《转型期大学的资源竞争研究》通过研究大学资源竞争对中国高教发展的正负影响辨析中国大学资源竞争的独特性,探寻这种独特性背后的逻辑,追踪支配逻辑对大学资源竞争、政府与大学的组织间关系、高等教育格局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


《政策营销失灵研究》(谭翀)


   《政策营销失灵研究:基于中国政策营销的应用》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的政策动员模式发生了转型:传统的“强制灌输”模式开始弱化、“政策营销”模式开始成为新的趋势。特别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来,各级政府在政策动员的实践中对“营销”的应用越来越多,也呈现出转型期的特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国政策营销的运用过程中,“政策营销失灵”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将这些政策营销失灵现象划分为:“启动失灵”、“产出失灵”、“反馈失灵”。该书认为,政策营销作为一种政策动员模式,其是否被运用以及其运用的效果如何都与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密切相关。政策营销的应用过程也是政策网络成员对其进行学习的渐进过程,政策营销学习与政策网络结构关系相互建构。在这样一个判断的基础上,该书提出了一个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政策网络结构—政策营销学习”整合分析模型,力图对政策营销失灵的机理进行解释。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

黄山编辑:huangshan317@126.com


谷琶信息速递

2017第三届谷琶调查报告大赛由2017年1月3日发出公告,面向广州大学全校学子征集调查报告。设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优秀奖1000元。提交调查报告的时间截止时间为2017年10月10日,现经过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将截稿时间推迟为2017年10月30日。稿件联系:李晃;投稿邮箱:874221048@qq.com;联络电话:13178825974。(此条具体参见本公号2017-01-03)

第四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暨“变革时代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2017广东省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于2017年10月21-22日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论坛截稿日期推迟为2017年10月16日,研究生论坛设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会议报到日期为2017年10月20日。会议总监:刘雪明教授;稿约邮箱:gzggxy@sina.com;会务联络:陈沁18319669609.(此条具体参见本公号2017-02-24)

2017南方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1日下午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参会嘉宾于2017年10月20日报到,21日上午受邀出席举行的第四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会议总监:杨芳博士(13678918537);会务联络:庞凯(13226400548)。

第三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论坛暨“两岸农村永续发展的经验与前瞻”研讨会于201711月11-12日在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举行。会议截稿日期为2017年10月20日。会议报到日期为2017年11月10日,报到地点为广州大学城雅乐轩酒店。投稿邮箱:lanc2017@126.com;会务联络:陈明丽博士;联络电话:18613197325。(此条具体参见本公号2017-06-17)

第二届南方大都市治理研讨会暨“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研讨会拟定于2017年11月28日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会议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承办、广州城市矿产协会和《城市观察》杂志社协办。会议总监:王枫云教授。会议具体事项另行公告。

2017南方灾害治理国际研讨会暨“变革时代的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2月2-3日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会议截稿日期为2017年11月25日。会议报到日期为2017年12月1日。稿约邮箱:emmavera316@hotmail.com;会议总监:周利敏博士;联系电话:13560308104(具体参见本公号2017-09-04)。


【招聘启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学院建设全面启动,面向全球招聘大数据分析、智能政务、城市更新、公共健康、社会工作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海外青年学者。聚焦学术前沿,直面重大实践,学科专业不限,成果丰者优先。教授年龄不超过50岁,国外博士和副教授年龄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全职加盟,待遇协商,年薪优厚。具体可以参见本公号2017年3月28日全球招募令,或者登陆学院官方网站“学院公告”栏目查阅。人才专用邮箱:ggglxyrc@gzhu.edu.cn。人事联络热线:(020)39366783。人才事务协理:刘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18c5jco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招生便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公共管理学术型和社会工作专业型研究生招生接受推免生,其中,来自国内985或211工程高校推免生源奖励每生5万元人民币,其他高校推免生源奖励每生3万元人民币。同时,欢迎海内外优秀学子报考我院公共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来自国内985或211工程高校生源的第一志愿录取考生,每生奖励4万元人民币。研究生入校后按照两个年度发放奖励金额。具体参见本公号2017年7月3日研究生招生公告,或者登陆学院官方网站“学院公告”栏目查阅。面询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13A室;电询热线:(020)39366776。温馨微信:wxid_ra6qrb9vapbp12;服务团队:李炳华工作团队。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