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事务||GUPA2018获立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获立7项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8年6月21日下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公告,正式公布2018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公告显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已完成受理申报、通讯初评、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今年公示的拟立项课题为4512项,有6项因需要核实相关情况暂不予立项,公布立项课题为4506项。根据公布的立项数据和立项情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GUPA)获得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7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度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为4项,2018年比2017年以前的年度立项项目均有所进步。



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了解到,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继续采取适度限额申报的办法,最后正式受理有效申报29677项,比去年增加237项。其中申报重点项目2481项,一般项目21401项,青年项目5795项。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申报26583项,占申报总数的89.6%,社科院申报1173项,党校系统申报1022项,军队系统申报295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申报604项。



今年立项总数比去年增加217项,平均立项率为15.2%,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项目358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3147项,青年项目1001项,资助强度均为20万元。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立项,立项数超过100项的包括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江苏、上海、广东、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四川、河南、重庆、福建、陕西、吉林、辽宁、江西、云南等省份。五大系统中,高校系统4055项,占立项总数的90%;社科院系统210项,党校系统96项,军队系统47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98项。



据悉,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是珠三角政务管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重要的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学院目前教职员工56人(专任教师46人,包括一年来新引进教师11人),90%教师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20%教师毕业于国外一流大学,40%教师具有国外访学一年经历,30%教师具有基层政府部门挂职经历。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海内外刊物发表SCI/SSCI/CSSCI论文200余篇。学院创办有《广州公共管理评论》、《广州社会工作评论》2本学术辑刊,与3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伙伴关系。



2018GUPA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

 

姓 名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编号

申请学科

张茂元

信息技术应用引致社会变迁的技术红利分配机制研究

重点项目

18ASH011

社会学

王枫云

超大城市社会治安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一般项目

18BGL253

管理学

谢治菊

精准扶贫与贫困户的社会适应研究

一般项目

18BSH048

社会学

沈本秋

大数据支持下的国际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及中国方略研究

一般项目

18BGJ079

国际问题研究

王 亮

来华外国人适应的社会资本逻辑及对治理的启示

一般项目

18BSH029

社会学

刘建义

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研究

青年项目

18CZZ022

政治学

胡 倩

基于利益表达的失独人群集体行动研究

青年项目

18CSH037

社会学

 



2017GUPA国家级项目立项情况


◆陈潭: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谢建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民工需求侧获得感提升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胡蓉:大都市底层群体的社会空间及治理路径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

◆刘波:政策网络视域下城市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

◆丁魁礼: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央地协调机制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

◆王亮:社会资本视角下外国人社区生成逻辑及其治理(教育部社科课题)

◆王霞:制度的表达与实践:政党协商的效能研究(教育部社科课题)

◆刘晓洋:国家中心城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指数研究(教育部社科课题)

◆刘建义:东亚公共监察制度比较研究(教育部社科课题)


支持|GUPA学术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