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特辑||GUPA智库:学以致用,经世维新


培育公共精神  创造健康社会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热忱欢迎天下英才加盟,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陈潭(广州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GUPA智库

学以致用,经世维新


 

 

一、广州市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广州市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始创于2006年,是广东省最早(国内最早之一)成立的高校专门廉政研究机构,始终坚持践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廉洁广州’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和工广州作机制,多项相关调研成果被中央纪委、广东省纪委、广州市纪委和广州市政府等采纳,有的建设项目在省内外居于领先或先进行列。中心先后被遴选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确定的全国高校四家廉政理论研究联系点之一(其他三家分别在北大、清华和西安交大)、教育部高校廉政研究机构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广东省省级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廉政文化基地。中心拥有稳定的办公场所、稳定的专兼职队伍、稳定的研究经费和稳定的研究方向。

目前中心有专用办公场所300余平方米,有专职研究人员34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者12人、副高职称者13人、中级职称者9人、博士22人、硕士7人。40-49岁的研究人员17人, 30-39岁的研究人员10人。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7年,本基地(中心)承担与廉政建设主题研究相关的在研项目共94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部省级项目29项,市厅局级项目及横向项目共48项;公开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含调研和决策咨询文章)127篇(含完成的决策咨询成果,获中央领导、广东省纪委主要领导和广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广州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批示成果,被市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纳或转化成果,共计55篇。

  中心品牌建设优势突出,并已形成较具个性特征、能够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协同创新机制和“一点、一栏、一刊、一库、一社”五个特色品牌。“一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纪检监察理论研究联系点);“一栏”(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名牌栏目”广州大学学报“廉政论坛”);“一刊”(广州市纪委主管、由本中心承办的《广州纪检监察研究》系迄今全国唯一一家由纪委委托高校廉政研究机构承办的内部资政刊物);“一库”(本中心与广州大学图书馆共建的“广州廉政信息库”,是全国高校图书馆最早建立的廉政信息专库之一);“一社”(2011年成立的广东省高校首个大学生廉洁社团“广州大学清廉知行学社”,以本中心为指导单位)。

围绕“廉洁广州”建设主旨,基地已凝炼出三个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综合实力雄厚、协调共生、学科特色鲜明、建设成效显著的研究方向。

(1)廉政建设与党政治理,着力于多学科、多视角的探讨广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廉政政策与廉政制度,以广州廉政政策及其相关制度为研究主题,致力于提高廉政政策运行质量,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政策理论体系。

(3)廉政文化与廉政信息,注重应用性和服务性,注重廉政信息的收集与开发利用,为广州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广州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促进广州廉政研究成果交流、转化与传播。



二、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始创于2012年,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研究的科研机构和特色智库。2012年6月被评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得市社科规划办一类资助。中心自创建以来,在广州市社科规划办和广州大学的精心指导和慷慨资助下,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市级重点基地建设和特色智库建设取得多方面的成绩,同时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广州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显著进步,现已成为一个在广州乃至省内外具有良好声誉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团队共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所有教师均具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博士17人,占89.5%。团队成员中,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海外著名大学学习或高访经历的教师8人,占37%。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最年长者为59岁,最年轻者28岁;专业结构合理,主要为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专业。职称结构合理,教授所占比例超过36%;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超过84%。所有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教学、督导、管理和实务工作经验,是典型的“双师型”科研团队。

近年来,中心主持及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多项,出版《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民生本位视域中的社会建设》《中国社区工作本土化研究》《政府培育下的社工机构发展》《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转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社区矫正中的个案工作介入:应用和研究》《灾变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协同》《灾害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及组织策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促进:理论与方法》专著20多部,在SCI/SSCI/CSSCI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报告10多项,获得全国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

中心的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社科规划办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同时还为广州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州市社科规划办于2015年进行的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年建设期(2012-2015)检查评审中,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等级,并在19个基地中排名第二,直接进入第二轮市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17年在广州市社科规划办于2017年进行的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年建设期(2015-2017)检查评审中,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再次被评为优秀等级,并在30多个基地中排名前五,直接进入第三轮市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致力于一流的特色智库建设。中心面向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需求,切实开展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重点根据广州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目标,针对广州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凝练出三大主攻方向:

(1)社会工作与幸福社会建设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着重对广州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与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幸福广州建设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协同机制、沟通机制、评估机制及社会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等重大理论与学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2)社会工作与流动人口管理研究。以社会工作的理念,根据广州流动人口众多的特点,对城市化过程中广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全球化过程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广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着重研究广州农民工流动人口群体和外国人流动人口群体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社会工作应用理论与服务创新问题。

(3)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创新研究。根据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社会工作重在基层落实的原则,以及广州率先创新实施“社工+”战略的需求,从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服务创新的角度,重点研究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居民身心健康与社会服务、城市老龄化与社会工作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

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始创于2017年,依托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致力打造中国南方重要的地方高校特色智库。按照“需求导向、学科集成、校地协同,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中心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夯实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中心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需要,立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实际,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IAB科技创新前沿,主要从事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

中心拥有财政部大都市治理学术团队1个、广州市大数据治理社科创新团队1个。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等部分科研人员组成,95%以上具有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和海内外学科知识背景。其中,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心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主持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各类课题。承担了广东省、贵州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多地政府委托项目30余项,为中组部、财政部、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各类机构提供重要政策咨询报告10余份。中心研究人员出版了《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等著作10余部,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中心创办有《广州公共管理评论》连续性学术辑刊,主编有《南国公共管理文库》《南国政治学人文库》《大数据治理书系》《大都市治理书系》《大创新治理书系》等丛书6套。中心建有智慧政务实验室和地方政务数据库,主办有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等学术交流平台。中心与美国佩斯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行政研究院等海外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北京一窗互联网技术研究院、北京都在哪智慧城市科技公司、武汉力龙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城投润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与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广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实务合作伙伴关系。

致力于一流的高校特色智库建设,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集中优势学术资源,充分发挥学科集成优势,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创新能力:

(1)智慧政府研究。加强与韩国行政研究院、英国基尔大学的学术合作,对接与广州市科创委、政务办、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的实务合作,主要开展政府3.0、大数据政策、大数据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2)智慧城市研究。加强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学术合作,对接与广州市城管委、城市更新局、公安局、交通委员会等部门的实务合作,主要开展智慧城市、城市大数据、城市更新、公共交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3)智慧社会研究。加强与美国佩斯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的学术合作,对接与广州市民政局、来穗人员管理局、民族宗教事务局等部门的实务合作,主要开展社会5.0、新移民政策、流动人员管理、城市贫困治理、社会组织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致谢|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州大学三类研究机构

中国政务研究中心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社会创新研究中心

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

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


支持|GUPA学术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