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事务||王霞圆满完成休斯敦大学访学之旅



王霞圆满完成休斯敦大学访学之旅



2018年12月20日,我院政府管理系助理教授王霞博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度资助公派出国并圆满完成在美国休斯敦大学一年的访学之旅。



休斯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于1927年创立,位于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市。休斯敦大学拥有超过45000名学生,是德克萨斯州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属于美国一类研究型大学。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 Review)将休斯敦大学列为美国最好的院校之一。


王霞博士说,真正地留学并不容易。首先,最大的挑战就来自语言,无论在国内英文考多少分,去到美国都要经历一个语言磨砺的过程。在英文上,的确花了很多时间与努力。因为只有语言过关,才能真正地参与到课程地学习中。除了平时地上课,也专门参加了HCC(休斯顿社区大学)的语言学习课程。在完成所有的课程之余,一直坚持在Cambly上练习口语。或许在美国这一年最大收获就是对语言的练习与深克服。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佼佼者,能深入到其课程中自然大有裨益。为了提高专业知识与研究水平,王霞博士研修了政党研究、政治心理学、定量研究方法及运用、方法论1、研究设计等5门课程(其中4门博士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政党研究、定量研究方法及运用、方法论1、研究设计这四门课时在休斯顿大学完成的。这些课程不但训练了专业英文,更开拓了研究视野与领域。尤其方法论的学习,对美国的研究方法有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就没有学术研究,美国人就是这样遵从学术之道的。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方法论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也是美国学术界20世纪中期以后的一种思维模式与研究结构。即便是纯理论性的研究,也会用定量做论证,因为“思辨”式的文字不能呈现科学。未来十年,美国学术界将由Human-coding向Machine-coding发展,Social computer science 会大行其道。10年之后不懂计算机编程,就像今天的我们不懂定量方法一样尴尬。



政治心理学这门课是在莱斯大学(RU)政治系研修的。莱斯大学号称南方的“小哈佛”,全美排名在15-19之间浮动。王霞说,每次来到这所学校,都让我感到一种殿堂般的神圣。在莱斯大学结识了很多政治学系的同学与老师。他们也由此知道了广州大学,知道了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在休斯顿这一年王霞博士研修了三个学校的课程,从最高学府到社区大学,都留下了求学的身影。由此,对美国高等教育也有了更深地观察与了解。美国的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其课程的难度与层次也会明显地体现出来。本科是基础、硕士是过渡、博士阶段则是专家培养。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每门课都会有大量的阅读与讨论。可以说阅读文献是美国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尤其到了博士阶段,阅读量是相当大的。一学期两门课,读2000页左右的文献是正常现象。因此,美国大学里的学生都很忙,没有时间“挥霍时光”、“风花雪月”。或许我们很多人都美国梦,以为那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事实上留学真的很辛苦,要经得起年复一年的磋磨与考验。



除了学习,王霞利用假期时间考察和调研过了很多地方,尽可能地去感受与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最难以忘却的就是“联合国之日”了。2018年3月26日,王夏博士跟随梁毓熙教授到联合国总部参加了“Social Work Day at the UN”。第一次走进联合国大厦总部还是比较兴奋。主席台介绍参会各国时,参会代表要起身致意。王霞说,当听到China时,我们几个访问学者与留学生立即起身致意。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China这个单词那么具有温度,仿佛每个字母都是100度。



休斯顿大学的霍比公共事务学院(The Hobby School of PublicAffairs)作为“东道主”给了王霞莫大的鼓励与支持。王霞说,见我的Host Jim Granato 教授第一面时我们还需要一个翻译;到最后离开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侃侃而谈,这期间365天已悄然划过。



在美国这一年,王霞说,她就像峥然盛开的菟丝花。或许花期只有365天,而这一切都在这短暂的花期中成了永恒,并将深远影响着未来的生活与选择。




来源|GUPA政府管理系

协理|GUPA教学事务部

支持|GUPA行政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