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琶荣耀||6门课程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立项
程潮等申报的六门课程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立项
2018年12月24日,广大〔2018〕213号文件《广州大学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公布。文件显示,我院程潮教授、刘雪明教授、黄旭副教授、沈本秋副教授、谢颖副教授、徐凌副教授六位老师主持并申报的通识教育课程获得2018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旨在促进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凝聚高水平师资,打造高质量课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形成完整人格,落实“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据悉,学校采取“立项建设、期满验收、定期复评、动态更新”模式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培育名师优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已有课程需保持稳定开设,新建课程最晚须于201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建设期内至少开课三次。学校给予每门课程建设经费4万元支持,分两期拨付。
2018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序号 | 归属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 负责人 |
5 | 历史与文化 | 《四书》导读 | 程潮 |
18 | 社会与经济 | 政策与人生 | 刘雪明 |
19 | 社会与经济 |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 | 黄旭 |
20 | 社会与经济 |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 沈本秋 |
21 | 社会与经济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 谢颖 |
22 | 社会与经济 | 公共管理礼仪 | 徐凌 |
广州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要建设点 |
课程定位与目标 (7分) | 课程定位 与目标 (7分) | 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符合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特征。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交叉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具备有责任感、有道德、有同情心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形成完整人格,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
教学团队 (13分) | 团队结构 (5分) |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助教。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能够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课程负责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
师资培养 (8分) | 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 |
教学改革 (60分) | 教学内容 (15分) | 符合通识教育理念,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融会贯通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性思维、健康人格、美好情感。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提升能力,而非讲授知识细节。 |
教学方法 (15分) |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启发心智。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问题引领、多维互动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和体验式教学,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讨课的课时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 |
教学手段 (15分) |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建设有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视频、习题、作业等资源符合MOOC教学模式要求,能够在校内慕课平台上开展在线混合式教学。 | |
考核评价 (10分) | 注重过程评价,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 |
教材建设 (5分) | 选用优秀教材,并编写出优质、适用的教材或内部讲义。 | |
教学管理 (20分) | 教学安排 (8分) | 每一学年能够开出1-2个教学班次,其中课程负责人至少主讲课程三分之一以上。 |
教学效果 (7分) | 课程深受学生欢迎,选课学生多,开课班次多,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优秀。 | |
推广价值 (5分) | 课程特色鲜明,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未来能在其他高校或校外课程平台上推广应用。 |
注:优秀标准总分应达到85分。
来源|广州大学教务处稿
协理|GUPA教学事务部
支持|GUPA学生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