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政事务||聚议大湾区:2019公共事务部第一次集体学习举行

公共事务部2019年度第一次集体学习



聚议201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年2月27日上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团队和公共事务部门于文逸楼514会议室召开了以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贯彻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题的集体政治学习会。我院领导班子及公共事务部全体行政人员参加了本次学习会。本次会议由我院机关党支部书记付艳同志主持。会上,学院管理团队成员及公共事务部全体行政人员积极开展交流讨论,纷纷畅谈学习体会。




发言要点摘登

(按发言者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健仪:今天参加学院组织的行政人员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会议,会上听取学院领导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让我深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们广东地区未来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广州大学在这次改革中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方面的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可以获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学资源,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我非常期盼的。同时,我也感到非常荣幸可以见证广州大学飞跃发展的光辉时刻。

 

陈潭: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要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一线,对标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我们需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有特色发展和高品质发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术团队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积极打造“金课”和“名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立德树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效果;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现场,积极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资政育人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湾区、科技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人文湾区和绿色湾区建设。


 

付艳: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凝心聚力的会议,对全面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时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际,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的现实任务使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强国精神更具有战略高度和时代意义。作为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具备教育的国际视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世界级教育群的资源,通过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加强粤港澳青年交流培养国际性人才的机遇,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何瑞豪: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当下,学校首创且正在筹备进行的大学学年礼,通过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恰好就与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新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相匹配。既然学校已经在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建立了清晰的体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围绕体系进行思考、调整和推进,同时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关于“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和“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等板块进行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黄鑫: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要坚定信心认真学习。党中央做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抓好相关学习;二是要通读全文认真领会。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在全国教育工作上的讲话,都是党中央结合国情特色,深思熟虑的决定,一定要通读全文,一点一字的认真学习领会,深刻领会其战略意义和实施目标;三是要结合工作融会贯通。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员,在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工作,坚持服务荣校,做好保障工作,争做服务型的学习纽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曼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挑战。我们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开放,以更积极的态度借鉴港澳地区优秀的人才培养方式,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同时,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而这也正是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

 

林伟雯: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了解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蓝图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通过学习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我对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阶梯,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强国必先强教的道理。

 

刘雪明: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落实”,我们要用高政治站位抓落实,用务实的作风抓落实,用奋进的状态抓落实,用学习的自觉抓落实,用研判的习惯抓落实,用法治精神抓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新学期伊始,我们学院根据学校党委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召开了工作布置会,明确了今年尤其是本学期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党的建设、学生工作等各项任务。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就是要抓住“落实”这个主题词,把今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推动高水平学院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刘颖: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到科研工作需要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研究生管理工作需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201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管理与培养工作。结合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大湾区建设。

 

刘志东:“深入抓、抓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对于这个重大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做了一些思考:陈部长说道“要对学生的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上学年我院本科学生在体育和美育方面的综合评价分很低,就“如何提高学生们在体育和美育方面的素质”,结合陈宝生部长的讲话,我提出一个设想:建立一个体系:由评价、保障、习惯、强化四个要素构成。(1)评价,设定学生体育、美育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成长设立具体目标;(2)保障,给予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及艺术熏陶的平台,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保证硬件支持;(3)习惯,让学生在体育和美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4)强化,树立、激励榜样、骨干,让榜样、骨干力量强化体育和美育的学习成果。


 

王枫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湾区雄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增长能力,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的地位,不仅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区域和核心发力点,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借势起飞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运用恰当的发展策略凝聚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向心力意义重大。此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对接沟通机制,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多元化和发展阶段多样化的特点,构建与重要沿线国家的友好城市联盟,能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肖栩:今天,我们组织学习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广东省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身处其中,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站位,为大湾区建设创造更有力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学习,我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一切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根据。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老师们的言行对学生、对这个社会都影响深远。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依法治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感悟,不断进步。

 

谢建社: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国之大计,《规划纲要》涉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各方面内容,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粤港澳三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三地间联系加深,高等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得到开展。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实现优质高校资源共享,不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广度深度。鼓励粤港澳三地高校探索成立特定课程的认定委员会,进行专业认证,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鼓励三地高校开展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和教师互聘等师资交流合作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科研水平;鼓励港澳高校到广东的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成果转化,通过许可、转让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和规划协调对接,推动主要合作区域和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付   艳

排版|林曼曼

编审|何瑞豪

总监|刘雪明


资讯快递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重点征稿选题(2019-2020)

行政事务||聚议大湾区:2019政府管理系第一次集体学习举行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本篇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篇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篇


来源|GUPA行政事务部

协理|GUPA学生事务部

协理|GUPA教研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