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归学堂||第2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GUPA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者按】“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这不仅是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所趋,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之需。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从2019年3月开始正式开办“回归学堂”学术科技系列讲座。何谓“回归”?一方面,“回归学堂”生动反映了北回归线横贯广州的地理特征;另一方面,“回归学堂”更是对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精神的重要响应。我们希望以“回归学堂”为载体,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升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回归学堂

第2讲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主讲人:陈潭

(广州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持人:谢玲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事务部主任)


时间

2019年3月18日上午

地点

广州大学文逸楼509室



   2019年3月18日上午,回归学堂第2讲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春季学期思想政治第一课在大学城校区文逸楼509室举行。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通过多场景多案例教学形式为本科学生作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报告。本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工委要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按照我校党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而开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社会的新矛盾,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适应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陈潭教授指出,在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同时,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意愿更加强烈,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更为复杂。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因此,必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社会治理格局中,所谓“共建”就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所谓“共治”就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所谓“共享”就是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共建是基础,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是关键,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共享是目标,要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元多样多发,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陈潭教授在讲授中通过多个案例叙事告诉我们,应该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这五大方面来共同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陈院长在教学中强调,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推进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到2035年,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社会文明将全面提升,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最后,他寄语全体同学汲取课堂养分,加深对社会治理知识和实践的认识,肩负时代使命,担当时代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要点


      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共建:共同参与社会建设

2.共治: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3.共享:共同享有治理成果

二、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1.社会治理的社会化

   2.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3.社会治理的智能化

   4.社会治理的专业化



面向GUPA学子小额资助项目申报公告

2019国仕调查小额资助项目申报启事

2019城市矿产小额资助项目申报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记者|黄瑞静

责编|吴燕纤

摄影|袁铭汉

审稿|林曼曼

监制|谢   玲


相关推荐

回归学堂||第1讲:创新与挑战:在探索中发现

南国讲堂||第175讲: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

南国讲堂||第174讲:被构建的中国崛起:东南亚的视角

南国讲堂||第173讲: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的空间社会学研究

南国讲堂||第172讲:大规模移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南国讲堂||第171讲:健康信息治理策略

南国讲堂||第170讲:孔迈隆与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农村研究

化溥学坊||第2期:面向ABC时代的SG行动

化溥学坊||第1期:公共决策的风险治理



来源|GUPA学生事务部

协理|GUPA行政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