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者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学校办学发展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此“十三五”规划和高水平大学一期建设收官之年,特推出“十三五”办学成就专题宣传系列。



“十三五”期间,公共管理学院聚焦高水平学院建设目标,着力对接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南大门”治理前线,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学院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党建引领学院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院务监督机制,推进师生党员数据库建设工作。结合实施“三会一课”,开展“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扶贫点工作调研”和“廉政文化基地调研”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推进党管人才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力保障了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先后入选为2019年“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中国MPA之父”夏书章先生寄语学院发展



2

学科排名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紧跟时代变革、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小学科,大文章”的学术特色和集群优势,不断推进公共管理新兴学科和社会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在智慧政务、都市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特色创新团队。


2018学科建设韶关会议


2019学科建设都匀会议


其中,公共管理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获C类,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的排名中由2017年的第 65 位(前50%)、2018年第 50 位(前25%)上升到2019年的第 22 位(前11%)。



3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十三五”期间,学院培养毕业本科生 1443 名,培养毕业研究生 196 名,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输送 1639 名合格人才,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发展方面,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广州市政务服务教学中心和广州市城市管理教学中心先后被获批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获批为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示范基地。


资源建设方面,加强智慧政务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GUPA案例工作坊建设,加强特色教学团队建设,主编了《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教程》系列教程,出版了《公共服务礼仪》等9部国内最具特色的应用型教材。


时任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接见第二校园访学团


教学研究方面, 6 个项目获批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2 个项目获批为省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10 余个项目获批为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行政管理专业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科研育人方面,指导学生获得省级“挑战杯赛”奖励 30 余项,指导本科生发表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0 余篇。学院共有 145 名本科生被 60 余所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共有 20 余名硕士研究生被录取为香港中文大学等 10 余所高校博士研究生。


能力培养方面,积极组织“第二校园访学”“南国学术研习营”和海外交换生计划,创办“南国讲堂”等学术学习平台,创设“公管午餐”等思想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调查报告大赛等学生赛事和体育竞赛活动。学院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奥运会、世青赛、亚运会、省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4

学术创新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围绕“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学术创新、案例分析和经验研究,获得国家级奖励 3 项、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励 5 项,获立国家级重大项目 3 项、重点项目 4 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 30 项(含教育部规划项目 13 项),获立省级社科规划项目 9 项,出版著作 31 部,在《政治学研究》等SSCI和CSSC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 183 篇。


注:2020年数据不完全,学术论文仅统计CSSCI和SSCI源刊论文。


“十三五”期间,学院不断夯实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等3个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主编并出版了《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等一系列丛书,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著作 50 余部;主办了《南方治理评论》《社会创新研究》2本连续性学术辑刊;举办了 30 余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 50 余所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伙伴关系。



5

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院先后引进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 4 名,引进海内外一流高校人才 名,引进青年博士 4 名。同时,高度重视教学名师和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工作。其中,周利敏教授入选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称号,谢治菊教授、李敏研究员入选为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敏研究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目前学院专任教师50人中,海外博士毕业教师 7 名、海外访学教师 19 名,在海外学习一年以上专任教师占比 50% ,有 40% 教师具有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的任职挂职经历。


谢治菊教授(右一)和李敏研究员(左一)

入选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6

稳步推进开放办学


“十三五”期间,学院通过申报国家外国专家局“政府3.0”等国际合作项目,先后邀请韩国行政研究院研究委员金允权等5位外籍教授开展驻院教学和研究,出版了国际第一部政府3.0研究著作《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再造》


“学术白求恩”Soma教授每年来学院授课半年


通过海外交换生计划先后派往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等海外大学访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 30 余名。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风险与减灾研究院签订学术战略合作协议,并每年资助一名本科毕业生生入读UCL研究生。


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IRDR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建言献策服务社会


围绕疫情防控、扶贫攻坚、科技创新、健康服务、廉政建设和社会发展等主题,学院提交政府部门决策咨询报告 30 余份,获教育部以及省级主要领导批示和采纳 10 余份。


通过项目委托和政府购买形式,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50 余项,获横向经费支持 1亿元 以上。承接省市基层公务员培训和社工师培训任务达 100 余次。学院还通过实习、实践和挂职等形式,广泛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专业技能。






广大b站强势来袭!


爱体育、懂艺术,我们是全面发展的广大人




消息来源 |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图片来源 |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微信编辑 | 陆韵霖

责任编辑 | 张芳 文蕙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