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切尔诺贝利,说去就去
前段时间HBO推出的美剧《切尔诺贝利》热播,让人都在怀疑是不是HBO把经费都用在这部剧集才导致了权游烂尾。小语之前就看过不少切尔诺贝利相关的影视剧,这次有机会途径乌克兰自然不能错过经典的切尔诺贝利一日游。
截图自剧集
1986年世界最严重核事故发生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数十公里都被划作禁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自我净化,2011年开始,切尔诺贝利正式开始面向游客开放,但前提是必须由合格导游带领。
提供导游服务的公司不少,其中比较知名的是Chernobyl Tour,创始人曾经也参与过切尔诺贝利救援。这家公司提供的游览线路多种多样,从一日游到多日深度游,甚至到定制行程都可以做到,颇有种去朝鲜旅行的感觉。
因为时间有限,小语选择了他们家最经典的英文一日游,从早到晚大约12个小时,99美元/人;如果在核电站餐厅用餐(是的现在还有餐厅!)加5美元,如果再租用测量辐射水平的盖革计数器再加10美元。餐厅用餐和盖革计数器都算是比较独特的体验,所以果断加购了这两个选项,毕竟吃饭这事很能装那啥,而有了盖革计数器,还能拍照装那啥(仪器在安全方面的必要性反而不大,见下文)。
某度上一搜,盖革计数器的图片还真不少。左上角居然还有一张切尔诺贝利实拍图
预订流程也并不复杂,在官网上选定日期、旅行产品后会出现付款的提示,预订时需付25%的定金,可以通过Paypal支付;游览当天再现金支付余下的75%。
行前和一个学核物理的朋友交流,他在一年前也参加过这个旅行团。他说整个行程并没有辐射的危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偏离游客路线到奇怪的地方去,尤其是土地里。后来导游也有讲到,切尔诺贝利有个别地方的辐射偏高,被称为“热点”(Hot Spot)。这些地方没有标记,如果不小心踩到可能会携带放射性物质。游客返回经过检查站时会被要求进行辐射监测,如果衣物鞋袜之类辐射超标,会被要求遗弃,因此建议大家穿一双可以丢弃的鞋子,甚至衣裤也穿扔了都不可惜那种。另一个要求是,乌克兰政府要求夏季进入禁区一定要穿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咬或划破身体。
集合时间是7点30分,地点就在基辅火车站西广场,三辆白色大巴整装待发。乖乖交齐了现金,得到了参观证书一张。上面标明着今天的主要几个参观地点:
· 30公里Dytiatky检查站
· 被遗弃的Zalissya村
· 切尔诺贝利市
· 前苏联秘密基地DUGA-1雷达
· 10公里Leliv检查站
· 被掩埋的Kopachi村
· 核反应堆旧址ChNPP
· 辐射最为严重的红森林
· 废弃城市普里皮亚季
8点钟巴士从基辅准时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了30公里检查站,在这里导游需要为我们准备电子门票、通行文书,我们需要接受乌克兰警察的身份核验。停留大约50分钟后我们进入了30公里禁区。爆炸10 - 30公里的范围内(包括切尔诺贝利市),辐射水平已经与今天的基辅一致,可以说是安全的。
正式参观的第一站是名为Zalissya的村子,曾经生活着3千位居民。事故发生后,政府下达了居民强制搬迁的命令,但很多原住居民并不愿离去。离开村庄就意味着离开自己家族世代生活的故乡,更可怕的是要到城市的钢铁丛林中寄人篱下。于是事故后的几年,不断有居民偷偷返回村庄,过着真正意义上自给自足的生活。Zalissya村最后一位回迁定居的老奶奶也在两年前去世了,这里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废村。
乌克兰政府前几年开始规定,不允许游客进入禁区内的任何建筑物。原因是大部分建筑物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Zalissya村子因为位于30公里禁区边缘,管理不算严格,所以我们得以进入废弃的村屋。
一定有人问,这些物品真的是从1986年就这样摆到今天么?答案后面说
参观完破旧房屋后,由于当时是周末游客众多,导游临时决定改变路线,先去普里皮亚季再去反应堆和DUGA-1雷达,以避免和其他旅游团撞车。
Zalissya村到普里皮亚季之前经停两站,分别是Kopachi村和红森林。当年事故发生后,大部分建筑物都只是用清水进行冲洗以消掩放射性物质,但是Kopachi村距离反应堆太近、又是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于是当局决定将整个村庄掩埋。
在这里,上面提到的“热点”特别多。将盖革计数器接近泥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数值暴增到10微西弗/小时以上。这些“热点”的成因并不明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Kopachi村靠近10公里检查站,当时参与救援的车辆会在这里用水清理轮胎,以避免放射性物质超标车辆报废,由此形成了后世的“热点”。
作为参考,飞机高空中飞行时,乘客受到的辐射大约2微西弗/小时(图片与切尔诺贝利无关)
Kopachi村还留存着一处幼儿园,这就是知名网图恐怖娃娃拍摄地。幼儿园本身同其他废弃建筑物并无两样,只是几个玩具娃娃让人汗毛耸立。导游介绍说,有些东西并不是撤离时留下,而是一些摄影师为了追求效果刻意而摆放的。
摆拍的恐怖娃娃
这个拖鞋也是摆拍的道具
Kopachi村继续向北就是红森林。这里是反应堆西侧、普里皮亚季南侧的一片树林,事故发生后首先是一阵西风,把核物质都附着到了树木上,很快森林就变成了一片红色。为了避免辐射扩大,红森林最终也被全部填埋。进入普里皮亚季必须要穿越这片区域,即使坐在车上,盖革计数器也是响个不停——最高值已经接近了15微西弗/小时,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被污染得最严重的区域也不为过。但让人吃惊的是,30多年后,森林已经再生,我对大自然的敬意和畏惧油然而生。
接下来就是“切尔诺贝利废城”的主角普里皮亚季。尽管核电站以城市切尔诺贝利命名,但距离爆炸地最近的却是这座当年为电站员工新建的生活基地型城市。这座城市完全凭空拔地而起,事故时甚至还没有完全竣工。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普里皮亚季作为宣传苏维埃核工业和苏联优越体制的窗口,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事故发生前,包括电影院在内的文化宫、一座可以接待外宾的高级酒店、体育中心(游泳池和篮球场)、百货大楼和餐厅都已建成,新的体育场和游乐园原本计划也要在事故后五天的五一劳动节上投入使用。普里皮亚季的生活曾经令人无比艳羡。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小城,公寓面积足够大,超市买东西也不需要排队,文娱活动在那个年代已属丰富。甚至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居民也常拖家带口来普里皮亚季过周末,顺便买走几卷卫生纸,以避开基辅商店门前看不到头的队伍……
一场事故改变了一切。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前苏联当局决定撤离居民。整个撤离行动只花费了两个小时,几百辆大巴载着普城居民驶离家乡,那些可怜的居民还被蒙在鼓里,以为只是个三五天的临时避难,之后还能原样返回…三十多年过去了,已经很难目之所及曾经这里是一座如此幸福的地方,沿着街道向里望去只见树木不见楼房,根本看不到一点城市的影子。
普里皮亚季很小,我们跟着导游徒步一个半小时,基本走遍了市中心的主要地标,如体育中心、游泳池、音乐学校等。
被遗弃的游泳池,曾经居民度过周末的上佳选择
城中唯一的酒店,事故后曾用作指挥部,不难想象它曾经豪华的样子
大自然夺走了曾经的列宁广场,背后的文化宫也已被侵蚀殆尽
游乐场是普里皮亚季的地标(特别那个摩天轮),原本计划于事故后5天的劳动节开业,谁知一切都杯具了……
城中花坛里已经长出了无名的浆果,被放射物污染的土地仍在上演着生命的奇迹。隔着列宁广场,一座公寓楼顶的标语却是如此讽刺:мирный атом (和平原子)
离开普里皮亚季时已过正午。我们顶着烈日来到4号反应堆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计划建设6座反应堆,在事故发生时已建成4座。当时是在以两年一座反应堆的速度推进。简单说来,事发时核电站正在进行紧急停机后的后备供电实验,但是堆芯设计上的缺憾注定了这是一次必然会发生的事故。剧烈的爆炸直接掀开了整座建筑物,石墨堆芯散布在建筑物周围。第一批冲上前去灭火的消防员和工程师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与堆芯的直接接触导致了他们不久后就壮烈牺牲。
石棺覆盖的4号反应堆
其他英雄事迹、灾难给周边人民带来的影响、苏联政府在救援中的种种作为在此略过不表,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到最近十年。为了避免进一步损失,乌克兰政府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于1998年开始新建更大、更安全稳定的石棺。这是现时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建筑,它是在远离反应堆的位置建设并通过轨道移动到位的。2016年正式建成后,周围的辐射水平较此前大幅减少,现在反应堆外的辐射水平仅有1微西弗/小时左右(上图),比飞机机舱还低。
回望1-4号反应堆
当年这几座核电站对乌克兰意义重大,全国10%的供电来自于此。事故发生后,与其紧邻的1 - 3号反应堆实际上还在运转,直到2000年才全部关停。一直以来,反应堆附近都有工人在进行各式各样的作业,因此食堂仍然开放也在情理之中了。开饭前导游反复渲染,不要对这一餐有太高期望,但绝对是管饱够营养。一份俄式沙拉,带着小肉块的红菜汤,肉饼与土豆作为主菜,搭配上甜度超高的苹果/蔓越莓汁,果真是一顿充满苏维埃风情的午餐。
午饭后已是下午3点,在返回基辅之前我们还有两处景点没有参观,分别是巨大的DUGA-1雷达和切尔诺贝利市的几处雕塑。
所谓DUGA-1雷达实际上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用于预警美国导弹的雷达系统,当时出于保密需要,这里在地图上显示为一处已荒废的儿童夏令营营地。与前面提到的普里皮亚季游乐场类似,这套雷达系统在事故前还没有完全调试完毕,后来就直接废弃了。
荒废后,这座雷达“矩阵”就只能尴尬地矗立在这里。爆破式拆除会卷起尘土,让原有沉积物质“死灰复燃”;而使用直升机等其它手段拆解又太贵,乌克兰付不起这个钱。那怎么办呢?不如作为景点开放给游客吧!于是从2013年起切尔诺贝利一日游又多了个冷战主题的去处。有趣的是,这座雷达塔深受禁区“潜入者”的喜爱。众所周知前苏联人民乐于“攀登”和“高空作业”,溜进禁区来攀爬这座雷达塔是不少乌克兰男青年的“必修课”。
一日游行程的最后一处景点是切尔诺贝利市。如今普里皮亚季已被遗弃,但切尔诺贝利市仍有居民生活,主要是现在禁区内的工作人员,如石棺的施工工人、卡车司机等,大约几百人。切尔诺贝利市中心还有三座酒店,可供多日游的旅客选择。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救援车辆的实物展示。HBO剧集里提到的登月车、还有用于矿井的机器人、甚至还有工程师们取材于普里皮亚季自制的遥控车,都在露天环境下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但这些遥控工具都因为强辐射的干扰而没有起到应有效果,最后还是靠着无畏的士兵一铲一铲完成了清理。
“如果我不去,谁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自愿投入到面对凶残的隐形敌人的战斗中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一次教训,也是人类历史上一部壮烈的悲歌。那些为了拯救更多人而自愿牺牲的勇士,值得敬重。
最后,依次经过10公里和30公里的两次辐射仪检测后,我们算是正式离开了禁区。回到基辅市区已经是晚上8点,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上个月末,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事故禁区将进一步开放参观。这里的未来会是怎样呢?我们人类又能学到哪些知识和经验教训呢?
愿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是最后一次。
文章结尾摘要一些行程信息:
1、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可以网上申请乌克兰电子签,9个工作日出签,85美元。同时停止在乌克兰几个主要国际机场办理落地签。虽然听说后者不一定严格执行,但还是不建议大家冒险;
2、可以网上报名参加禁区(英文)旅游团。出于安全考虑,请跟随导游指示活动,强烈反对擅自行动;
3、游览当天穿“遗弃也不可惜的长袖衣裤鞋袜”,以防离开禁区时身体辐射检测超标,需要抛弃衣物(很小概率事件);
4、概略计算,参加一日游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于一次洲际飞行,这是安全的;但凡事总不能100%把握,因此还请有意参加者自行斟酌。
【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