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早期投资没有泡沫 创业者的盛宴正开启
2014年外界觉得早期投资比较热,原因之一是钱的来源多了,来自于社会的资本,比如传统行业的钱、第一波互联网企业的钱(他们用这笔钱支持新的创业,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传承),此外像BAT这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投资也已回归正轨。与此同时,晚期资本觉得晚期利润可能会下降,现在也拼命地往早期挤。几方面的热钱涌入,让外界产生早期资本极大增加,2014年投资过热的错觉,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泡沫。
泡沫还是经济增长?
什么是泡沫,“泡沫”指的是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其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泡沫的本质是脱离实体经济增长的虚假繁荣。
但是以2014年为例,虽然今年早期投资很热,投资项目的数量也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大量的钱还是集中在少数投资领域,就像一堆人刚挤着要进房间,都卡在几个通道里,但是公交车厢里依然很空,依然有大量的人没有拿到钱。对于早期投资来讲,从来没有真正的竞争,如果没有更多的钱进来,哪有那么多的人敢进来创业。
而反过来看创业环境,我们会发现随着热钱的涌入,现在出来创业的人多了,可以做的项目也多了,所以投资数量变多也是正常。前几年出来创业的人,要么做纯互联网的东西,比如社区和游戏,要么就是做软件,可做的点很少。但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往实体经济全面渗透,于是你会突然发现,现在送饭有O2O的产品出来了,文化、剧场也有互联网公司在做,连什么洗脚美甲有了上门服务的互联网模式。
2014年出现了很多创业热词,O2O、物联网、工业再造……说来说去都是一回事儿。每个人手里都有手机了,每个时间点、每个工作场所需要的生产数据,都被连到网上,于是从产品定义的角度,一个东西从生产到分发到消费,整个流程都会被重新调整和优化。这相当于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场工业革命。
比如小米做的事情,针对新的人群重新定义产品,改变了销售方式,最后连供应链也被重构,变成了以销定产——小米的整个链条简化到了先由消费者提出什么需求,由小米来规划生产,富士康完成生产,通过电商物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这场新的工业革命,第一步是完成互联网流程的再造,介入所有领域,拼命提高效率。第二步,当效率被提高,量变到质变,又会产生新的一轮消费革命——有大量全新的消费产品,是我们现在已经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比如,在有「起点文学」这个产品之前,写小说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这个特权就被打破了,这些只是我们现在能见得到的。
再往后,也就是第三步、也是更恐怖的——大量的劳动人口会被甩出传统制造服务领域,就像以前不需要人种地了,这些种地的人就被扔到工厂去——那就需要制造新的消费和生产的门类来吸纳这些人,这些都在催生新的创业的空间。
所以你会看到中国的国家政策在2015年初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又迈出一大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表示,“要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创新平台的搭建,在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这对于中国整体的创业环境是一个莫大的利好。
所以别说是泡沫了,现在恰恰是创业的黄金时期。太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在等待这场以软件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美国的资本泡沫和中国的人口红利
有些人拿美国的数据来说美国出现了资本泡沫,认为中国也一样。但是我们会发现,硅谷在几年前,早期投资的市场就已经非常热了,但是这几年依旧在增长。
来自CVR(新罕布什尔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有29.9万人,较2012年增长11.4%。2013年美国天使投资维持2008年以来的持续上升态势,共发生天使投资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比上升8.3%。共发生近3万起投资,同比增长5.5%。
而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天使投资总额创下历史最高,天使投资人和机构共投资了571家公司,合计3.4亿美元,即便如此,和美国的数字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基础设施上,比如孵化器、加速器等,根据国外经验,每100万人口拥有5~7家孵化器是比较合适的比例。作为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成长养分的企业孵化器,美国在此方面的发展从1959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截止2012年10月,在美国有超过1250家的孵化器,然而美国人口数量仅3亿余人,对比13亿中国人口,中国理论应该拥有6000-9000家孵化器,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孵化器总量尚远远不足。
在早期投资市场上,不管是投资总额、投资的数量、还是孵化器的数量、中国和美国硅谷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未完全得到挖掘,所以未来中国早期投资市场上的空间还非常大。
早期投资的服务进入多元化
美国对早期投资的服务逐渐多元化,以基础设施为例,美国的孵化器对创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会包含为新的创业家提供导师、指导以及技术、商业与融资方面的实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构想、产品推出等方面的东西。孵化器通常会向初创公司提供小额资金,换取其一小部分股份。
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孵化器仅提供场地或者一部分的资金支持,也有一部分面向创业者提供培训的服务等,但普遍提供的服务相对专注和单一;和美国专业而全面的创业服务相比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点,创新工场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在创业服务上相比其他的投资机构更往前走了一步,2009年创办之初就提出 "投资+全方位创业服务" 模式, 从人力、财务、法务、市场、IT、商业等方面,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2015年,我们会进一步开放自己的人脉、知识和服务能力,给所有其他的天使期投资人和行业内关键节点型人物和机构,吸引他们成为我们系统中的一份子,而不是广泛的竞争对手,形成新的利益共享的机制,甚至我们会宣布与平行投资机构达成联盟合作。
不仅是基础设施,包括模式的创新上,美国的Angel list在2013年的时候就推出了Syndicates的服务,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募集基金并获得收益分成,进一步地调动社会闲置资源,让那些钱不多、资源多的投资人有机会扮演VC的角色,为整个创业市场添砖加瓦。
还有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SecondMarket,2004年创办之初,主要是用来交易一些上市公司中流动性不强的证券。2009年4月份的时候,推出了“私人公司”股权交易中心,帮助那些想提前退出的投资者或者员工快速获得回报。比如你是一名Uber的员工,又等不及Uber上市,那么你便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股权放到SecondMarket上交易,提前获得回报。
泡沫从何说起?
与其说是2014年的早期投资市场过热,不如说是前几年中国早期投资不足,机构很少,大的天使也很少。现在的局面,我认为属于在快速地回归正常——本来就应该有更多的早期投资。在美国,早期投资的金额和后期投资的金额几乎是一样的。可见下图:
(注:本数据来自清科研究院)
徐小平老师2014年11月初接受凤凰财经的采访的时候,也曾经表达过和我一样的观点,他当时也提到:“我不觉得在天使领域有泡沫,虽然确确实实我们现在投资额度比两年前三年前要多了一点点。但是反过来讲,马云对不对,50万美元起家,人家做到两千亿美元了。你多给一点初始的创业者有什么不好。如果有的话,我希望泡沫来得更加猛烈一点,那些美好的有钱人和无耻的有钱人,应该把他们的财富拿出一部分来来做天使投资,就是百分之几拿出来给大家追求梦想的泡沫。”“在2004、2005、2006年,中国天使投资的环境几乎没有,到了现在呢,看上去还挺好,但是它只是一个初步的,我认为应该在未来三五年,天使投资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满足市场的需求。”
认为早期资本存在泡沫的人,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爆发式增长的经济就是脱离实体经济的泡沫。他们恰恰忽略了爆发式增长的起点是否已经是一个高点,也选择性地忽略了实体经济同步在快速扩张,并等待着新一轮的创新和增长。
所以,创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开启,早期投资根本没有泡沫,而是盛宴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为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汪华
回复数字查看往期精彩文章,如回复“1”查看《汪华:明日边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跃迁式增长》。
【1】汪华:明日边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跃迁式增长
【20】汪华:文化内容产业的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4】创新工场的宅男们如何布局内容娱乐领域
【15】赖晓凌:创业的当前痛点也许是巨大的风险
【16】于无声处听惊雷——VC投资新内容的暗潮与准绳(上)
【17】虎踞龙盘今胜昔——VC投资新内容的暗潮和准绳(下)
【21】李开复:数位革命——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
【26】孙志超:创业九死一生 如何躲避死神?
【29】汪华:早期投资没有泡沫
【2】“共享经济”的背后:信任是价值的放大器
【3】Yik Yak创办1年融资 $75m,中国大学生社交机会在哪?
【6】友盟2014年Q3季报:移动开发商如何争夺未来的App市场
【12】共享经济: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感情
【13】友盟最新数据 : 4G 用户非 WiFi 联网时都爱用哪类 App?
【19】拼车?专车?规范私家车市场的十字路口
【25】史颉华:智能硬件创业要学会顺势而为
【10】2014创新工场校园行——如何做一家自己的公司
【11】看物理系宅男重新定义搜索 品文艺青年的创业漂流之路
【9】微博没死 除非你认为他死了
产品篇
【8】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的产品是否靠谱
【24】徐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突围战 从哈喇子开始
法律篇
【14】游戏抄袭成风真的大丈夫?
【18】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之痛
家族成员篇
【22】“小鱼在家”孝心计划秒速达标 创京东众纪录
【23】天天用车推出“互联网妹子专享月”活动
【27】“你不在家 小鱼在家” 从此陪伴与家人常在
【28】《十万个冷笑话》诞生记:一个「对不起观众」的伟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