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究竟谁能走过资本寒冬?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在MDCC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移动互联网的代际跨越——循环周期中产业机会》的演讲。与我们分享了在目前所谓的泡沫和资本寒冬中,创业公司的机遇在哪里?如何在资本寒冬中发现真正的机会?移动互联网又将如何发展?包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哪些新的机会,以及有什么样的风险需要规避等,不可错过的干货长文!
10月14日-16日,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MDCC 2015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作为一年一度移动开发者的技术盛宴,MDCC致力于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成长,邀请国内外业界领袖与技术专家共论移动开发的热点,在实践中剖析技术方案与趋势。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 汪华
以下为演讲实录
前一段时间也有一个词经常说的是泡沫、经济寒冬,那么移动互联网在接下来一步应该怎么样走?我从2009年开始,经历了中国整个互联网经济周期中好几轮所谓的泡沫和资本寒冬。所以我想要跟大家聊一聊,所谓的泡沫和寒冬能够给我们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发展?
其实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投资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和巨头,虽然最近几年有股灾和资本寒冬,但我们所有的公司真实的业务交易量并没有任何的下降,甚至依然是在加速发展。所谓的泡沫和周期在资本的角度来说,比如说整个的移动互联网持续的往上发展,上下的波动是存在的,但整个的发展趋势依然的往前走的。
我们回想1999年和2000年所谓的互联网泡沫,当时我们认为十亿美金的公司,几十亿美金的公司,实际上是经过了这个寒冬,这是整个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时间。无论阿里、百度还是腾讯现在的市值都远远的超过了99年泡沫高点的10倍20倍,所以我们前一段时间看到的所谓的泡沫,在我的眼睛里一点都不可怕。互联网往后达到的高度甚至会超过我们以前看到的泡沫。
泡沫是新的周期,而且泡沫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量。当一个新的平台在改造一个行业或者说改造经济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这个东西到底能干什么?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型来发挥新平台的潜力,所以所谓的泡沫是一个巨大的实验期。重组的资本投入到市场上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探索所有可能的方向,第二是拼命的教育市场,让所有的消费者了解他,习惯并使用它。第三是培训大量的行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和人员。所以我经历了所有的泡沫,没有一个泡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泡沫都起到了实验和教育市场和培养大量的基础设施的作用。而每次的泡沫的下降,都是为了之后真正的发展,奠定了最强悍的基础。
泡沫是一个实验,大量的资本的投入,探索了大量的可能性的方向,而所谓的资本的寒冬是一个过滤器,这个资本寒冬是把所有的可能性、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过滤掉那些不可行的,寒冬期就是那些可行的部分在探索它真正的商业模式。泡沫期做事情,寒冬期筛选和深化探索商业模式,这实际上就是一轮一轮的周期,一轮一轮的周期直到发展到最高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所有的泡沫都蕴含了很大的机会。泡沫的破灭,其实也是创业者最好的深化创业的机会。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大家公认的一个巨大泡沫就是外卖、订餐行业,在O2O里面。大家都知道几大平台在里面用无数的钱来补贴用户,这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这些补贴起码做到了一件事,在中国真的现在有几千万人,每一天都通过手机来订餐,而且通过手机来支付,用户行为已经养成了。
那百度、饿了吗、美团3大平台都已经把订餐的这个事做完了,这些事是不是没有机会了呢?恰恰相反。前一段泡沫期改变的用户行为,只是多米诺骨牌之中的第一块。前一段时间大部分的O2O产业干的就是一件事就是交易搬迁,通过补贴的方式来做。当这件事发生了之后,接下来更深入的变化就会随机发生,当所有人都通过网上来订餐之后,现有的餐馆的体系是不是适合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形式?这个变化就会造成新的物流行业的建立和新的供应链的建立。现在传统的餐厅就建立了无门店的中央厨房,就有很多的互联网餐饮品牌产生。在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商也因为中央厨房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海底捞已经把自己食材的原材料供应开放给第三方,这只是一个例子,就是说消费入口的变化会引起上游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餐厅,从运作模式到新的玩家到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
就像当年淘宝,做了电子商务之后,引起了支付的变革,正因为有了电子商务才会有小米,才会有电商服务商。所谓的电商品牌,新的供应链等都是在后面发生的。如果没有电商就不可能有小米,所以,在过去2年的热点都是在消费领域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消费领域,除了外卖,所有的这些大的风口在之后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整个他们对应的万亿级别的产业里面产生更多的大企业的机会。
所以从创新工场2009年开始做移动互联网之后,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我们当年所预测的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发生的。2009年开始第一个阶段是系统红利,移动互联网开始建立的时候,无论是安卓本身还是移动的基础设施是关键。第二个是人口红利、社交、娱乐等大量的公司,大量的人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线上应用发展起来。而第三阶段大概从2年前开始,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所有的人一开始只是纯信息流的、虚拟世界的互联网,当他信任互联网之后开始在移动互联网里面花钱进行交易,这也是过去2年移动互联网的大主题,无论是移动电商还是O2O、还是所谓的消费端和互联网金融都是一样的。让消费端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交易。而这个事还在继续进行,再往后就是像我刚才以O2O为例来举的这个例子一样,消费端的行为和交易的变迁会顺着产业链C端的下游往B端和供应链延伸,直到完成整个的链条。所以我非常的同意刚才的主题,企业端、B2B、供应链和企业的深化发展,这些发生在产业端的事,会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大的趋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从最早的纯的信息流、人流,开始了最近两年的交易流再往后是供应链、人流、物流、生产流,再到金融链这样的顺序,慢慢的蔓延下去,直到蔓延到中国100%的GDP为止。
前一段时间就有人问我说,移动互联网那么多泡沫,是不是应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你看好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吗?
其实我的观点是非常坚决的,我认为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泡沫酝酿着下一个很大的机会。接下来创业者去寻找下一个机会的时候,该怎么考虑?所有的创业肯定是要去寻找风口。而现在创业的风口是什么?比如说前一个人口红利阶段,创业的风口是暴涨的手机用户,所以我们当年投资了美图秀秀、墨迹天气,都是因为手机用户增长来获利的。而现在的资本寒冬阶段真正的风口就是之前的泡沫,就是以我刚才的例子为例,前一段时间已经搬迁了大量的用户行为,产生了大量的线上交易,而大家接下来要去寻找创业机会就是在之前,那么多VC,那么多创业公司,那么多人投了那么多钱,教育出来的市场,大家一定要在这些市场上找机会,就跟着前一段时间,所谓泡沫、过分投资教育出来的市场,跟着他深化发展。有哪几个市场,是接下来往交易端来讲,短期来做是可以做的。
第一个就是企业市场。之前的发言中已经提到,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就是广义的B2B,或者说是企业供应链端的一个市场。B2B这个事情已经很多年了,从十几年前就是阿里巴巴,但是阿里巴巴是一个纯的行业模式和信息的整合的模式。2、3年前开始出现了一些网站,实际上是更进了一步,做了教育的撮合模式。今天,B2B能够做的事情,或者说广义的供应端的事情,甚至比当时更进一步。比如说企业间的支付,广义的金融链金流,仓储、物流、延伸工具,所有的这些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都可以标准化,并且放到广义的B2B的市场里面。比如说我们投资的一个方向就是在化合物的领域,中国是最大的化合物生产的消费国,他们的起点是化合物的搜索引擎,在短短一年之内,交易额就从零发展到十几亿。
所以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千亿级别的广义的B2B的市场,而这些B2B市场信息化的程度和交易的自动化的程度是非常弱的。每一个都能够创造一个巨大的公司。手机比起PC的优点多得多,比如说布匹的领域,传统的企业一个工厂就一个电脑,而大量的销售和采购人员都天天在外面跑。布匹的传统的搜索和寻找SKU的模式,其实通过手机和图像识别技术,你会发现对整个的交易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义来说,无论是B2B还是刚才的企业应用软件,现在都是一个好的发展时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任何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一般都是从C端开始,C端开始引用最新的商业模式和最新的技术,B端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一般都要比C端晚3、4年。考虑到之前的移动支付和各种各样的技术或者说是交易模式,C端是从2、3年前开始验证和普及的。B端是从现在。
再往后就是互联网金融,其实互联网金融前一段时间感觉是已经被炒烂的市场了,但是实际上我们依然在做。因为前一段时间被炒烂的互联网金融,基本上就是P2P,而整个中国金融的总盘子是接近百万亿人民币,而稍微P2P、小额限贷和加上一点小的消费金融,在中国的总的盘子里面就是传统的1万亿的盘子,还有十几万亿的盘子,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压根没有出局。
第二个从传统上来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甚至比美国的更有机会,因为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大数据和技术创新,但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政策红利、渠道红利和技术红利三者的叠加,而前一段时间的互联网金融只利用了政策红利和渠道红利,并没有真正的利用技术红利,所以从这两个叠加起来来看的话,整个互联网的金融,无论是涉及的领域还是用户群,涉及到的盘子都远远只是一个雏形,传统的信托、保险、股市、衍生产品、企业供应链和更完整的消费金融,现在都还没有开始覆盖。
这个就是说在前一段时间泡沫之后可以直接受益的3个领域。其实接下来值得做的远不止这些。我再跟大家说一下,所谓的资本寒冬是怎么回事?第一个资本寒冬并不是投资人没有钱,我所知道的,包括我们自己,包括中国无论是顶级的美元还是人民币基金,其实手里都有大笔的钱可以投资,比如说我们自己就有3个基金刚刚成立,所以并不是没有钱可以投资了,而是大家对于企业的判断标准变化了,并不是说以前的是错的现在的是对的,而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的时期。前一段时间是我所说的探索期,大家发觉主要是去博一个新领域、新方向。而现在是到了沉淀期,去寻找真正可靠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是将来真正能够找到大公司的时期。
所以前一段时间大家就在看你的GMV的增长率,你的GMV50亿、200亿,你的阅读率的增长率50%、100%,不管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的,烧钱来的、补贴来的,大家都爱看这个,大家的希望就是你能够快速的增大,就证明你的领域可靠。第二能够证明你可以做老大。我现在老说对于大部分的投资人来,大家看到GMV都想要吐。表面上最大的GMV,或者说是表面上看上去特别高的增长率对投资人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了。大家要真正看的是,你能不能去找到那个真正的商业模式。你能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这个东西将来能不能真的挣钱?你没有了补贴,没有了区域市场的行为之后,你的这个东西能不能实现有效的自增长?所以增长大家依然喜欢,规模大家依然喜欢,但是大家更看重质而不是量。包括你的所谓的增长,到底有没有控制力?你的公司在你所在的领域到底有没有控制关键资源和垄断性。
对于创业者来说的话,实际上也是一样。在这个环节里面,增长的模式也会发生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前一段时间所谓的快鱼吃慢鱼。前一段时间说2VC也是不错的,你能不能盈利是在于你有多狠,你增长得有多快?你增长得快,你就有更多的机会融钱。你的增长目标是以融资来记的,就是你要不断的花钱去达到下一个里程碑,比你的竞争对手要快这是之前的创业者的逻辑。现在的剩者为王就是你能不能活下来?这个剩也是有含义的,不是你把所有的人都去掉,这个剩的意义就是关注现金流和周期,在这些允许的情况下,在砍掉之后,你能不能第一个找到你所在的这个商业领域的真正的挣钱的模式,第一个找到并且进入到良性循环的才是胜者,而不是一分钱不花活下来的就是剩下来的。比如说早年的Google,是第一个找到竞价排名例子的。现在的剩者为王,是在你所有的竞争对手中第一个实现良性的竞争循环。
刚才说的是中短期,如果我们再说中长期的话,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还远不止刚才所探讨的这些,本质上的移动互联网就干两件事,第一是不断的提高真实世界的效应,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O2O还是企业应用还是行业的应用还是B2B还是互联网金融,其实都是提供真实世界的做事效率和生产效率。而这一点上,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以外还有更多,比如说广义上的自动化,其实包括智能硬件都是下面非常重要的趋势。甚至在硅谷和我的投资公司里面,机器人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准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在我看来实现我们很多科幻小说里面能够实现的替代人类的事情已经是一个工程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原理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就是虚拟世界新经济。真实世界的效率在我刚才说的这些领域不断的被提到之后,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业、服务业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以前那么多的劳动力了,就像是农业社会80%的人种地,现在只要10%的人种地,那么剩下的人口去做什么?移动互联网还能够提供虚拟世界的新经济必须要有全新的行业和全新的消费,来替补这些造成的空缺。而在这些领域之中,有几个是值得被投资的,就是广义的文化传媒,最近这一段时间阿里和腾讯在这里面投资了很多,但是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在将来会出现更多的产业和内容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和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消费的。再往上一步虚拟的生产消费还有教育、医疗这两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来在传统的行业效率提高了之后,会产生巨大的消费增量的领域。
最后我们再打一个广告,我们创新工场从2009年开始投资移动互联网,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机构。之前我们已经投了超过十几家估值过亿美金的,甚至过十亿美金甚至过二十亿美金的公司。我们现在依然对移动互联网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我们也会在资本的寒冬里面去投资大家的创意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