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未来:AI+教育,赋予可能性
“教育行业有点慢,利润有点低,却还有许多人在做,因为有一份情怀在,想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创新工场 执行董事 张丽君
9月12日,“2018创新教育论坛”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圆满落幕,教育行业投资人、创业者、学者及社会各界超250位参会者集聚一堂一同交流论道。
本次论坛由创新工场主办,耶鲁华南校友会、Higgs Hub 联合主办,以“AI+教育的发展现状”和“K12教育的升级和渠道下沉”两大主题为线索,开启工场教育行业投资人与优秀企业家间的对话,共同探索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促进华南地区教育同行及创业者的交流。
2018教育关键词—AI赋能、升级与下沉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投资人,亦是一名母亲,丽君聊起了看教育的初衷,并针对工场投资的教育项目做了简短地回顾。“教育行业有点慢,利润有点低,却还有许多人在做,因为有一份情怀在,想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说到,工场在中美两地投的教育项目共约40家,今年预计突破50家,而K12教育则是最为关注的方向。
创新工场 执行董事 张丽君
为何看教育?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看任何行业到最后要思考一件事情,就是供给和需求,根本上要看的就是变化。教育的需求本身在变,是因为背后很多大逻辑在变。过去七年,教育政策不断优化,社会结构和财富占比逐渐调整,产业结构也在发生改变。这些本质和趋势使得教育行业一直在相应的变化,并且有越来越高的需求。
除此之外,整个社会也为教育行业铺垫好了很多基本的结构。移动互联网的多波 “人口红利”、线上线下融合 (OMO)、移动支付与消费信贷扩张、AI与自动化技术,便是直接的驱动力。
当然,无论是因为基金募资非常难还是社保成本很高,种种因素让许多潜在的创业者觉得好像到了经济下行周期。张丽君认为,下行周期是对于创业者,尤其是教育创业者来说是最好的时间。教育行业是抗周期领域,需求在这段时间并不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人们感受到很多职业上的压力,会更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如何看教育?
看教育领域方法论的核心是寻找到一个规律。在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来判断它未来趋势时,都是看到变化的同时去看什么不变,什么规律是一直在发生的。用户需求、内容/服务的产品交付方式、科目、商业模式可作为分析产品及用户的最重要的四个核心维度。
张丽君表示,一个教育企业真正到最后能活得比较好,大概率是流量、内容、产品、服务这四大基因。这四个部分是企业需要不断打造的,的确很难有一个企业刚开始时就有完整的这方面基因,但未来是需要在这四个基因上都能走得通的。如果企业只有流量获取能力、一定内容能力,但没有产品和服务能力,很有可能到最后产品不一定有很好的续约率和口碑,卖的能力强,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没有人用,最后这个品牌也沉淀不下来,就是像割韭菜一样。如果一个产品的服务能力、内容能力很强,但获客能力弱,大概率长不大,做成小而美很好,很小的范围内传播口碑,但生长不出来。
AI赋能
张丽君认为,AI技术创新在教育行业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把内容、场景、数据结合在一起,三位一体,才能真正产生效果,才能真正有可交付的效果。
AI赋能教育有两大维度。一是教学过程数据化,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大量方式来收集有效的教学数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再给出对的反馈。比如The ONE钢琴,学生弹琴键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收集,可以看到学生弹得慢了快了,能很好的反馈练习,老师可以更好的指导。这部分数据的收集、优化、迭代都有助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
二是教学组织过程数据化,提升管理效率。这个过程是在销售环节、服务环节提升数据,主要是提供给员工使用的,让他们的效率更高。比如小程序的鲸打卡、七天等都属于这个方向的。
升级与下沉
升级与下沉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随着城镇化比率大幅提升(接近60%),学生密度也不断提升,有了密度之后才值得做培训;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参培率也提高了很多。但由于下线城市教育资源的匮乏,大趋势是广义的双师课堂。无论是线上双师还是线下双师,可进入到不同的场景。线上的家庭场景如VIPKID、顶上,线下如幼儿园、公立学校、课外培训机构等场景。
所有下沉过程中,因为有了微信,交流效率大幅提升。如鲸打卡的例子,利用微信生态,很好的串联不同模型、场景,把用户的数据串通。
那么对于创业者,市场下沉的过程中,机会在哪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能批量提供优质师资供给、能提供负担得起的产品(小班直播、双师课堂)将会成为主要的竞争力。
圆桌论坛一:AI+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圆桌论坛一由创新工场华南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熊昊主持,嘉宾Makeblock创始人王建军、高木学习创始人刘瞻、编程猫CFO张炜参与讨论。
王建军:对产品、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阐释与AI的交集。
相比起其他形式的AI教育,Makeblock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把AI当做一个工具。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孩子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一个块就可以调用一个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的功能。比如图象识别技术,十年前只是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才能玩的技术,今天这些孩子可以非常简单的使用图像识别或者语音识别,应用到他们创作的项目中。Makeblock今天在做非常多的硬件和软件,也许不一定商业价值最大化,但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对孩子本身的价值是最大化的,能让孩子们更多的发挥。这个平台不是为了教孩子学习某种语言或者让孩子学会某种机械搭建或者电子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一种是面对已知中解决已知世界问题的能力,另外是面对未知世界创造新东西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需要强大工具的支撑,这就是技术,这个技术包括AI、其他机械和电子方面的技术。关于商业模式,除了售卖硬件,未来软件也会成为收费内容的一部分,王建军表示,也希望Makeblock能成为一个内容平台。
Makeblock 创始人 王建军
刘瞻:知识图谱在AI教育领域的尝试
什么叫做AI理解的知识体系?高木学习刘瞻解释道:刚开始是靠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比如数学领域专家、编程领域专家,把这个领域的知识图谱先做出来放进去。这里面很容易陷入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需要AI去理解。通过独创的知识路径矩阵,让大量学生使用引擎数据,训练这个引擎本身,让他了解所有知识群落之间的关联,当AI理解之后,所谓有经验的老师就是我教得多了以后就得出一些经验。老师的经验是印象,而AI是全部量化。方法论上第一让AI能够理解这个知识体系; 第二方面是不能局限在知识层面。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训练了语言认知能力,让他学会自己反思,自己给自己做计划,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路径。他所掌握的能力,是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张炜:关于AI和教育的结合
“编程和AI是联系最紧密的两个话题。” 张炜说到, “首先,我们就是在培养AI时代最基本的素质素养。这是天然的结合。如果是我对各位家长说这句话时,我就想问各位家长一句话,你在AI时代,想不想让你的孩子成为那个时代的人才,如果想,请先来学编程。这是自然的结合。第二,AI是融合在我们的产品里的。再换句话说,我们也在教AI。” 其中编程语言、游戏、编程教学里都融入了AI元素,根据编程的特点和痛点,在教学中把AI融进去。例如课堂提问,AI背后积累了大量数据,因为自己做了工具平台。我们会根据这个孩子提问的语境,上下文是什么,学的是哪个知识点,历史上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打了哪些标签,分到哪个累类似里,系统会选出最合适的答案。判定也可以与AI结合,这是指教育结果的体现。在编程品类就是一个程序。学生做完作业,通过编程做一个判定技术就可以自动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AI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机会和挑战各在哪里?
三位嘉宾认为数据收集是AI教育的第一挑战。教育对科技的采纳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较为滞后的,发展到今天很多数据没有沉淀下来。第二个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AI不能完全取代老师,跟真人老师更多是配合的关系。刘瞻认为,教育教学方法论也是AI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关于机会,张炜说到: “AI在很多点渗透到教育,比如编程教育或者自适应、知识图谱。” AI教育积极的作用,体现的方面也很多,比如提升效率,让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去到更多的地方,推进教育的公平性等。
圆桌论坛二:K12教育的升级和渠道下沉
圆桌论坛二由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主持,嘉宾荟同国际学校校长/香港汉基学校(CIS)杭州分校创校校长/美丽中国 (Teach For China)董事 Richard Pratt ,卓越教育副总裁董炜,千聊CEO朱峻修、鲸打卡CEO贝金雨参与讨论。
不同视角下的消费的升级和下沉
“重视性价比非常重要”
贝金雨认为,认为不管是几线城市的家长都非常渴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但三四线城市购买力确实没有那么强,又由于师资的关系或者地理问题的关系,没有办法享受很好的服务,这时候可能就出现了一些解决方案。升级和下沉带来的是一个更加追求性价比的创业环境,需要我们通过科技、教育、内容等等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在我们看来接下来重视性价比的教育公司会有很大机会活下来。我们的工具也会很好的帮这些企业进行自己的升级。
鲸打卡 CEO 贝金雨
“在线化对教育服务升级和下沉起到重要作用”
朱峻修认为在线化在升级和下沉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首先,升级方面,在线化让这个内容服务和消费者的连接很直接,移动互联网帮助消费者可以对不同服务质量教育服务进行更方便的对比。其次,下沉方面,手机作为媒介可以把用户连接起来,用户下沉也会是必然结果。
“教育升级需求升级明显,教育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值得探讨”
董炜表示,现在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升级非常快,这是我们感受很明显的。深圳家长可能是升级的代表。比如我们一个语文产品,家长第一个问题是能带来什么。我们告诉她能带来一些见识,能带来一些对中国传统人文的理解,家长就说买单,但这不是在其他城市能遇到的。其他城市家长一般会先问我们你们能给我们提高多少分,我们比较难回答提高多少分。现在家长思维很开阔,而且向外看,这可能是未来升级的趋势。在下沉时,早期带来产品模式的改变,下一步可能代表的是整个商业模式,结合科技的大改变,举例,二三线很多小机构很难随着科技发展提高,大品牌的研发、资源完全不一样。比如我们进入一个二三线城市,有些家长会说如果你能把央视那个做词语大赛的康振让他间歇给我讲一节课,这个事情我会买单,会买多一点。我们觉得这个事可以考虑的。大集团可以有一些资源,令商业模式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另外一些小机构没有这个资源,但教学强,那他可能会跟大品牌做进一步的沟通和连接。这是一个改变,也是一个机会点。
“教育的核心是人和人的关系”
在Richard Pratt看来,做学校最后决定它成败的还是在于学校里成人和小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构建出一个真正高质量的师生关系。这一点上,不管你是做大众教育还是所谓精英教育,最后核心还是落在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一个人际层面、文化层面的东西。荟同和《美丽中国》在做的事情,核心的联系在于不管你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最终教育本身还是关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师生之间怎么样建立互信,怎么样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互相的关联。在今天,因为越来越多的工具都是帮助我们去强调怎么样能更有效的更迅速的把信息尽快传递到小孩的脑子里,但事实上大家越来越多的强调这一点时,有时候就忘记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核心还是在于人和人的关系。
荟同国际学校校长/香港汉基学校(CIS)杭州分校创校校长
美丽中国 (Teach For China) 董事 Richard Pratt
大家真正真正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董炜:第一,家长的教育期望目前落后于一些研究教育的大的品牌或者机构。我们怎么让他们认知到这个,比如中国的教育现在个性化。因为教育本身应该是慢的,但商业跟家长要求快,中间是天然的矛盾,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第二,团队有两个挑战。1)如果我们教的不是让孩子提高成绩,让孩子提高见识,对老师的要求很高。2)有些东西可能不是我们教育机构能培养的,我们培养已经来不及了。另外,老师和科技的结合,本身先天的挑战,当我们在团队碰撞时,会发现我的产品团队+互联网团队在一起,自然就打架了。一个说流量很重要,技术很牛,一个说内容很重要。我们需要把它们聚焦在更高的理解上或者争论上来打通到底家长需求是什么,把这个障碍点要抹平。
Richard Pratt:最核心的点是信任的问题,因为信任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大家无法相信体系,不能放心让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跟学生打交道,而是需要添加很多额外的监控流程、管理流程,从个人来说,我觉得很幸运,我能自己创造一些小环境,充分的让有才华的教师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和学生建立这样深度的绑定和建立这样的教学互动。但是有太多环境里这个是做不到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很大的问题,如果要改变它,核心还是要能家长包括社会、政府主管部门能在信任问题上坦诚的进行对话,做调整。
朱峻修: 第一,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在价值观方面,到底是用户价值第一还是公司发展第一。未来的教育公司或者知识服务公司,一定是用户价值做到第一的。因为教育这个功能,本来就是一个不应该那么商业化的东西。第二,人才和团队的问题。在过去历史中,非常有经验的人才,在面对未来新的消费者需求时,比如高于用户还是迎合用户。这些问题上是会很纠结的。目前大部分人还是会做迎合用户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利于消费升级。
贝金雨:家长的要求越来越挑,同时家长的口袋越来越紧。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可能都是这种情况,销售线索会越来越难获得,这样的情况下鲸打卡该做些什么事值得思考,比如通过工具让家长和机构建立起更好的信任关系。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创新工场华南区总经理/执行董事熊昊
与邀请嘉宾合影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创新工场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投后团队,持续输出关于创业投资、投后的真知灼见~ 还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