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峰会“AI+医疗”分论坛顺利举办。本次分论坛由创新工场、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创新奇智主办。
论坛开始,创新奇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路一鸣作为主持人进行了开场介绍。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和健康领域将会有怎样的进展,会带来哪些事业机会和对每个人福祉的惠及,是论坛重点关注的内容。
创新奇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 路一鸣
随后,创新工场总裁陶宁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作为擅长趋势预判的“Tech VC”,创新工场早在2012年就布局了人工智能赛道。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加速落地赋能包括医疗产业在内的传统行业,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自2019年以来,创新工场开始重注医疗健康赛道,目前已投20多个项目。创新工场秉承Tech VC 基因,搭建了医疗生物领域专业化团队,以数字化及AI医疗的技术方向为切入口,逐步建立工场在数字医疗/医疗AI,药械企生态圈,医疗技术(IVD,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管线各自领域的投资能力。作为医疗健康赛道的“新兵”,创新工场布局一年多即获得多个行业投资风向标大奖的肯定,包括浩悦资本“第五届医疗健康投资卓越榜”、动脉网《2020-2021未来医疗100强系列榜单》中的“年度医疗健康最佳早期投资机构”等多项殊荣,多个被投企业也入围榜单。
创新工场总裁 陶宁
“我们也特别期待通过举办此次‘AI+医疗’分论坛,把创新工场擅长的行业前沿趋势判断分享给大家,与当地的政府领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优秀创业者一起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一起把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为当地创新名城建设多做贡献。”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AI在医疗医药领域应用的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中指出,AI已经迈过黑科技发明期,走入应用遍地开花的阶段,其中,海量的产业数据将是AI发展的“燃料”,有助于“产业+AI”紧密融合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当下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毫无疑问是医疗的场景。” 李开复指出,医疗健康领域开始生产海量数据,而随着医疗流程数字化、可穿戴设备和基因组学的发展,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丰富,前景看好。但AI+医疗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主要因为传统医疗的小而精的数据无法满足AI海量、结构化、精准化和闭环的数据需求;其次,很多创业项目起始就挑战癌症这样的难题,对此李开复表示,想把“AI+医疗”做好,一定要“将就”AI——初期选择更简单的场景落地,在海量脱敏数据的助推下不断迭代融合发展,一起用高科技重塑医疗健康产业,造福更多的人类。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李开复博士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与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不同,AI+医疗特别要尊重客户和他们的采购方式,而不是盲目以己度人地教育市场。很多AI科学家创业会把医疗领域想得过于简单,而李开复建议创业者需要用更严谨的方法适应医院的采购流程,让医院现有的负责人意识到AI技术是在帮助他们,而非取代他们。
创新工场合伙人武凯分享了“中国医疗行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主题演讲。武凯复盘了过去十年间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发行市值前三的中国医疗企业。在过去十年的时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世界药品和医疗技术两个赛道全球第二大的市场。在开始的几年,上市企业的类型还很单调,以医药流通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为主。但从2017年开始,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类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可见,中国的医疗产业十分庞大,在任何一个垂直赛道上耕耘得够深,都有非常大的机会。他介绍到,目前创新工场在医疗赛道重点布局医疗技术,生命科学,数字医疗和医疗AI等领域。以医疗技术赛道为例,现在中国企业正在从“中国首创”的技术创新过渡到“全球首创”,同时借助一系列政策红利开拓市场。创新工场重点关注IVD、心血管、骨科、口腔等细分领域的中国企业弯道超车机会,积极拥抱医疗健康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接着,论坛进行了“生命科学专家”和“医疗服务创新”两大板块的主题演讲,6位来自医疗领域的嘉宾分别围绕“AI新经济时代的医疗创新”的主题分享了自己团队目前致力创新的方向和心得。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带来了题目为“癌症早期筛查的星辰大海有多远”的主题演讲。朱叶青复盘了诺辉健康从去年底摘得“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到今年初挂牌“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过程。他认为,“癌症的终极一战”—— 指望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癌症是不现实的。诺辉健康从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多个层次和维度寻找提示癌症特别是癌前病变的信息,最后通过算法和机器学习,找到对于不同癌种“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朱叶青表示,诺辉健康持续推动癌症居家早筛的普及,用技术改变更多人的生命轨迹,让防癌筛查和体检一样,成为深入人心的消费医疗和家庭健康管理的必选项。Cytiva 思拓凡大中华区总经理俞丽华在论坛上分享了“技术赋能细胞与基因疗法”。她认为,细胞和基因治疗是当前非常前沿且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垂直赛道,新冠疫情也加速了部分治疗方案落地。在平衡好风险以及成本的情况下,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商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数字化、自动化也将成为其中的助推器。思拓凡通过Chronicle™ 数字化平台,从工艺开发、GMP生产、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多维度打造自动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化进程。“对于处于早期和爆发增长期新的疗法来说,这样的服务很重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我们的服务能优化研发科学家的工艺,改善物料供应,增加疫苗供给。未来,思拓凡期待与大家一起,推动未见技术,加速非凡疗法,变革人类健康的未来。”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创始人兼CEO Alex Zhavoronkov 博士,与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将目光投向“AI助力新药研发”。Alex Zhavoronkov 博士提到,传统新药研发通常需要起码十年的时间,耗资超过20亿美元,多年投入后的失败率却高达92%。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减少研发周期和成本,还有望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作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英矽智能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强化学习(RL)技术,构建了一体化高效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贯穿于新药靶点发现、新分子化合物合成和临床试验预测等新药研发的三大阶段。英矽智能创始人兼CEO Alex Zhavoronkov 博士对此,任峰博士举了个具体的例子:为了研发毒副作用更小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英矽智能通过AI赋能的研发方式,将从靶点的发现到找到临床侯选化合物的过程缩短到18个月,研发费用共投入270万美金,大大降低了研发的周期和成本。在“医疗服务创新”领域,镁信健康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蔡卓分享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创新医疗的支付”。蔡卓认为,商业保险的使命是聚焦医保外的医药服务和医药支付。某种程度上说,商保是创新的疗法、技术、服务和模式上市后、被纳入医保之前的前站,创新医药的发展,需要商保更灵活和多元的支持。商保的定位和使命是补强社保覆盖不到的领域,促进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镁信是连接保险行业、患者人群、医疗机构、药企研发、支付系统、卫生健康部门等多方集结的平台,致力于给医疗健康行业降本提效,补强医疗保障系统,造福更多的老百姓。最后,贝登医疗CEO丁海波带来了“数字化的医疗器械流通时代”主题分享,聚焦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巨大变革与挑战。丁海波表示,医疗器械会是中国未来20年最好的行业之一,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有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医保控费驱动医院采购持续降价;交易模式逐渐市场化、在线化、透明化;细分市场和下沉市场快速发展;生产、流通和医疗服务趋向集中化。贝登医疗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全品类、全链路医疗器械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创新的“数字化集采”模式帮助终端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帮助中国的厂家用更低的成本,把新的高端医疗技术覆盖到广大医疗机构;帮助中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用更低价格和更便捷的方式获取更好的供应链服务。同时,贝登也将帮助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创新技术产品“引进来”落地中国,发挥好中外医疗供应链交易“桥头堡”的作用。
在 “新技术”和“新医改”双轮驱动下的大健康产业变革中,创新工场结合自身积累十年的技术投资的“Tech VC”定位,深知变革时代中产业人的重新定位的非凡意义。AI等高科技平台技术与产业深度结合这一战术,是创新工场建立认知差,在医疗风口中保持理性的方式。创新工场会充分利用之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良好口碑及技术能力,同时积极融合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知识体系,与众多优秀创业者一道,一起发掘中国医疗产业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宝贵机会。
题图来源:Depositphoto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