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肿瘤君的秘密——它是如何逃脱人体免疫防线的?

2018-04-20 好大夫在线 咚咚癌友圈

最近天气渐凉,王先生一直在咳嗽,但他没太当回事,觉得像以前一样多喝热水多休息病就能好。可这一次,连续咳了两个礼拜也没缓解,还咳出血了,这下他可着急了,去了医院,结果经增强CT和经支气管穿刺活检被确诊为早期肺癌,医生建议立刻住院检查,安排手术切除原发灶。


恐惧焦虑的同时,王先生也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自己怎么就得了肺癌了?为什么之前感冒咳嗽的小病不用药治疗也能够治愈,但是得了癌症不仅要手术、要吃药还很难治好呢?


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抵御抗击各种疾病的免疫系统,到了肿瘤面前就束手无措了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弄明白两个点:什么是免疫系统?什么是肿瘤免疫逃逸?


人体的健康卫士——免疫系统


日常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和病毒,但我们并没有因此经常生病,而是可以正常的生活,这得归功于我们身体的一大功臣——免疫系统。它会识别和攻击外来侵袭(病原体),同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身的损伤,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免疫系统到底是如何抵抗外来入侵者的呢?



它是通过三道防线来层层抵抗的: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能够将大多数的病原体直接拒之门外。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城邦,它们就是最外围的那一圈城墙,抵御着“敌人”——病原体的入侵。



第二道防线是巨噬细胞。一旦巨噬细胞发现异物,它就会将异物包裹吞噬,能够有效隔绝大部分常见的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他们就像是城邦的“守卫军“,能简单的区分“非己”和“自己”,驱逐、杀死不被认为是自己“同胞”的病原体,来对抗外来侵袭。



这两道防线的战士们打击面广、应答迅速,但杀伤力有限,它们只能简单的区分“非己”和“自己”,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而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是我们的身体在长期与外界的病原体接触过程中,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性细胞,最终将病原体清除。他们是身体这个城邦中的“特警”——他们记忆力超凡,能认出有过“犯罪记录”的病原体,在二次感染的时候,能够 “快准狠”地杀死抗原1-3



肿瘤细胞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也是“异己”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将肿瘤细胞识别为“敌人”,并相应激活特异性免疫,杀死肿瘤细胞。


但为什么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对肿瘤束手无策呢?


罪魁祸首是发生了肿瘤的免疫逃逸4


什么是肿瘤免疫逃逸


狡猾的肿瘤细胞,为了能在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中生存、生长下来,采用了一些策略来“逃脱”。


主要有下面这两种策略:


  • “伪装术”,肿瘤细胞阻止了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从而使T细胞将肿瘤细胞误认为正常细胞。通过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逃脱了T细胞的“追杀”。

  • “迷魂术”,肿瘤细胞在被T细胞识别、“认出”后,阻止了T细胞正常分泌出能够杀死肿瘤细胞的抗体4,诱导T细胞逐渐步入死亡。


因而,为了能够恢复人体自身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力,科学家们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成功找到了多个肿瘤免疫逃逸的途径,其中目前研究经验最丰富的莫过于PD-1/PD-L1通路。


PD-1是T细胞上的一种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PD-1的表达会诱导T细胞死亡,从而阻止自身免疫的发生。但不与相应配体结合的情况下,PD-1是不会表达的。


PD-L1是PD-1的一种配体,存在与多个组织中,目前发现很多肿瘤细胞也会表达PD-L1,肿瘤细胞上的PD-L1能够与T细胞上的PD-1精准结合,导致PD-1表达,从而诱导T细胞走向死亡,最终让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毫无反应5



看到这里就应该能明白,并不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本身无法杀死肿瘤细胞,而是狡猾的肿瘤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学会如何逃避我们的免疫系统。


想要对抗狡猾的肿瘤君,除了通过放化疗等方式直接杀死肿瘤外,恢复我们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在美国批准上市的PD-1抑制剂,能够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它能特异性地和T细胞上的PD-1结合,给PD-1戴上一个”防毒面具”,来抑制PD-1的表达, 抵抗肿瘤细胞的”迷魂药”——PD-L1,从而使功能受抑制的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5,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信未来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深入,肿瘤君逃逸免疫的其他途径也会被充分了解并一一攻破,重振我们免疫系统的雄风,保护我们免受肿瘤君的侵袭。


此文章内容及图片均转载自好大夫在线,如要查看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肺迎新生,续航幸福人生-肺癌患者教育页”进行查看。


参考文献:

[1] Warrington R, et al. Allergy Ashma Clin Immunol. 2011;7(suppl 1):S1-S8.
[2] Van Parijs L, et al. Science, 1998;280(5361):243-248.
[3] 何维, 等. 医学免疫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Hegde P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6; 22(8):1865-74.
[5] Lim JS, Soo RA, et al. Ther Adv Respir Dis. 2016 Jul 31.

NP/NIV/3100/01/17/18-01/15/19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