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诵读丨忆民俗,话端午

绿色蒲江 2022-07-22


—  端  午  安  康  —

















端午



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文采也很好,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其他动物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初期的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



食粽

而说到端午节习俗,最主要的就是吃粽子,粽子的历史距今已有几千年了,且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配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而在咱们蒲江,还有吃皮蛋,咸鸭蛋的习俗,最具特色的是要属准女婿走准老丈家的习俗,丈母娘要给准女婿送阳伞,寓意着认可和祝福。



















点击了解更多:

1. 县委书记刘刚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2. 县委书记刘刚调研城市管理工作

3. 我县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和项目投资工作专题会

4. 揭秘:中印战争蒲江三烈士寻踪

5. 刷屏!雨后的蒲江山雾云涌,梦幻水墨,无比壮丽!


审 核 :刘   星
执 编 :袁维敏 文 :王锶威编 辑 :陈   枭图 源 :网   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