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有故事丨一组老照片 带你看蒲江法院的变迁史

绿色蒲江 2022-07-23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里有故事”专栏将持续推出近百年来蒲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天推出#一组老照片 带你看蒲江法院的变迁史#一起来看看吧!






经书日月,年华果腹,翻看蒲江法院微微泛黄的相册,照片中老旧的办公大楼、前辈法官的老式制服、奔走在田间地头办案的二八自行车、审判台上一双双坚毅的眼神,无不在述说着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惊艳回望!


蒲江法院的发展历程就从这些旧照片一一讲起……









发展变迁的审判大楼


蒲江法院前世今生的秘密隐藏在审判大楼搬迁前遗落的尘埃里,辗转回望、筚路蓝缕,它见证着法院升级变迁、不断完善的风雨历程。


蒲江法院的前身是蒲江县人民政府司法科,1951年9月,蒲江法院在县人民政府司法科的基础上成立,正式挂牌办公。1980年以来,蒲江法院先后在小南巷、河西路、春江巷建起办公楼和审判楼。


小南巷旧址

河西路旧址

春江巷旧址

春去春回,2001年,蒲江法院新办公大楼建成,成为蒲江朝阳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蒲江法院人告别春江巷旧址,来到了鹤山街道朝阳大道189号。在这里,蒲江法院的光辉历史和“小法院也要谋大作为”的奋斗不息精神将在这栋现代化、科技化的办公大楼继续传承和书写。






惊艳转身的法院制服


法官制服的变化历经三十多载春秋,不仅是我国法院建设的缩影,更记录下了我国法治发展进程的步履。


1984年起,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穿着制服,佩戴肩章和大檐帽的军警式制服,庭审氛围也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到了2001年,法院统一换发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配装,黑色法袍登上历史舞台,法官形象焕然一新。庭审也从“纠问式”到“控辩式”,“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每一份裁判文书发放前都需要院庭长签字,提升了审判质量。就像制服褪去了军事色彩,法院的司法理念不断提档升级。



2007年以后,法官夏装一改灰色系,上衣的色彩成为了浅湖蓝色,下装是藏青色西裤或裙装,诗意一般“月牙白”的制服设计庄重挺拔也更加亲民。



2017年是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第二年,“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平稳运行,新夏装也隆重登场,“国际灰”致敬经典,“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被寓意其中。



制服惊艳转身,法院人换下的是留有时代印记的制服,不变的永远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薪火相传的办案工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官办案的交通工具也随之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法治进程的时代缩影。


80年代,法官外出办案,主要还是开“11路”或者自行车。“11路”即是用两条腿走路,蒲江话叫“甩火腿”,条件稍好的时候,就骑着二八自行车在蒲江的大街小巷穿梭,办案效率极低。



9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法院也为乡镇法庭配备了摩托车,那时摩托车还是比较时髦的交通工具。以前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在半个小时就到了。



21世纪后,法官的出行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警车办案。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经济纠纷的不断增多,相比于以往,当事人在外地和外省的情况越来越多。省外的案子也可以坐飞机或者高铁,极大地便利了法官的办案。



那些年的自行车、桑塔纳或许只能在珍贵的照片里追寻身影了,但他们承载了法院人见证历史发展、法治进程薪火相传的所有记忆瞬间。






驰骋时空的信息革新


法院信息化发展不仅意味着给当事人带来的便捷与幸福,更是意味着司法效能的提升。


1950年,蒲江法院第一份民事案件判决书诞生,这份由毛笔撰写的判决书保留竖排从右首开篇的习惯,法治蒲江的曙光从这里冉冉升起。





随着法治进程推进,信息化办公办案已普遍适用。从“乡村坝坝法庭”引领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潮流,到现代化科技法庭让司法服务更加透明、更加便民。


昔日的宣判大会

VS

今日的远程开庭


从线下立案调解,到跨域立案远程调解走进普通大众的视线;从法官用双脚开启挨家挨户的敲门送达,到今日邮寄送达、电子送达的推广适用。




电子智能终端


时光斗转星移,法院的各种司法便民措施渐见成效,切实方便了老百姓通过法院处理纠纷、定纷止争。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与司法活动的距离拉近了,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也有力防范了司法腐败。


号外 · 号外


蒲江人都在看

奋进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这里有故事丨一组老照片 带你看蒲江城市的变迁史

乐享趣消费·盛夏耍蒲江丨2021鹤山街道首届兴蒲投资·工商银行•霍士丹啤酒节开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近期热门视频




审 核 :刘  星执 编 :胡径野 来 源 :蒲江法院编 辑 :张  杨(实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