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国复兴有我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文艺作品展网展《乡间野与小城风》

绿色蒲江 2022-11-10

二等奖乡间野与小城风

作者:张琳霜



不知道小区楼下的绿化带里什么时候送来了新土,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长起了杂草,某天细细看过后,猜想定是从乡坝头挖来的泥巴,妈妈问为什么,我答,这些草不都是乡坝头长的吗——三片心形叶子的酢浆草,开黄色的小花,同样是黄色的还有野菊花,和野菊花相似,开白花的女莞,花呈穗状的牛筋草,向四周伸展伏地而长的地锦草……这些,都存在于我生长的乡间田野。

我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乡下度过。那时候天瓦蓝瓦蓝,家外的小路和田埂上长着各种野草野花,田野一片绿油油,或者金灿灿,或者黄澄澄,辛勤的农人总是天黑才骑着三轮车回家。我站在邻居家外扯着嗓子喊几声婆婆,声音可以传好远好远,婆婆回应我,我就知道婆婆在哪里。


乡下不是在山上,也没有远离集市,就在镇中心的中兴场。房子是有三个卧室、两间书房、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一个仓库、一个院子以及若干猪圈的平房,外公在屋檐下给我做了一个秋千。屋前的一小片地种着小葱韭菜藿香、椪柑蜜橘脐橙柚子和一棵很大的栀子花树,树下拴着狗;屋前的小路对面整整齐齐地种着厚皮菜,是婆婆种给外公喂猪的,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理解吃厚皮菜的人;屋旁的墙边开着紫丁香、红花美人蕉和红色、黄色、白色的胭脂花,连着花托把胭脂花摘下来,轻轻地将种子和花往两边拉,拉出花丝,可以当成耳坠。



家往左走有条小河,小河不过一两米宽,水深不及我的膝盖,河水清凉,水声潺潺,我常在河里嬉戏,度过无数个炎炎夏日,有时也会站在小桥这边往河里丢些花花草草,然后迅速地跑向另一边,等花草顺着水流漂过来。

家往右走是一大片田野,我家的地就在其中,通常五月栽秧,八月收割,收割之后种油菜,来年四五月打菜籽,打完菜籽栽秧子,如此往复。




春种秋收,冬去春来,我把年岁写在写在裹挟着稻香的风中、写在岩壁撞击出的浪花里、写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十几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予我成长,也带来了工业化的脚步。松软的土壤上铺起坚硬的水泥,红砖青瓦的老房子变成崭新的工厂,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也从工业大道的这头,搬到了工业大道的那头,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农民,住进了城里的安置小区,从此告别骄阳与烈日,开始新的生活。

小城虽小,却容纳了百态人生。工业大道修建的工厂、各个商业中心开起的大小商超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年轻人不必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中年人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广场上规划了专门的夜市街,摊贩的招牌统一以从蒲江遥望雪山为底,在这里能找寻到各色的美味,也给小城增添了烟火气息。晚饭后可以跳广场舞,也可去沿河的绿道散步,吹吹晚风戏戏水。


县里有三条几乎平行的主道,从高速路口出来便是朝阳大道,右边是桫椤路,左边是顺城路。朝阳大道非机动车道边上多种银杏和亚热带四季常青的叶子树,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交错种着银杏、常青的叶子树和花树,于是这条路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桫椤路中段种着银杏,每年秋天的时候,金黄的叶子随风簌簌落下,像翩翩的蝴蝶。顺城路一边是一排排的树,另一边是丛丛的小树林。

小城虽地处成都边缘,交通却十分便捷。电瓶车就可满足日常的出行需求,县内各乡镇基本都有公交或者乡村客运,今年投放了共享单车。前些年就有直达成都的高速和客车,近几年又新修了高铁站,开通了到新津的公交,出行就变得更方便了。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小城因地制宜,打造出明月村、麟凤村等一批典型案例,有传统意义上农村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茶海花田、果木飘香,还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装备、互联网+销售模式……不仅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还以自然的乡村田野之美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在蒲江生活二十多年,我走过乡间田野,也吹过小城的风,又在小城中见证着乡村的发展,我意识到,城市与乡村并不是割裂的,城乡融合,构建公园城市,让小城,大美。



号外 · 号外


蒲江人都在看


● 谈感受、说打算、话发展  争做“五讲三风”好干部(六)

● 守望相助同战疫,蒲江援洪核酸采集应急队圆满完成援助任务!你们辛苦了!

● “网红”打卡地,国庆等你来!

● 强国复兴有我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文艺作品展网展(摄影类)


近期热门视频



审 核 :刘   星执 编 :胡径野来 源 :了翁文苑编 辑 :黎佩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